三國小兵之霸途

第六十五章 人心惶惶

渤海城已經落入劉易手,這便等于現在的形勢對新漢軍一片大好。

起碼,奪取了渤海城之后,新漢軍的勢力地盤,從地域上來說,就形成了一個對冀州的半包圍的態勢。起碼,形成了以北統南的一個攻勢。

可以說,自從新漢軍起兵以來,就對袁紹的勢力地盤形成了一個半環形的包圍態勢。現在,這個包圍圈不停的收窄。

占據了渤海城,就等于真正的打破了一個袁紹勢力防線的缺口,一下讓袁紹陷于非常不利的局面,完全陷于被動。

也幸好,現在的新漢軍,不但要收復地方,更主要的是要擔負著一個振興大漢的重任。新漢軍不是土匪軍閥,不是一般的流寇,更加不是那些沒有長遠計劃,目光淺短的軍隊。

新漢軍每占據一地,馬上就要對地方實行治理,采取步步推進的方式,將所收復回來的地區,從軍事、政治等方面,都要牢牢的控制在新漢朝官府的手。

所以,許多時候,新漢軍的將士,他們除了要打仗之外,更要配合朝廷派來的官員,對所占據的各地進行相對較為徹底的管治。這樣一來,就使得新漢軍的軍馬,不能推進得過快,以免朝廷的官員對地方的治理跟不上軍隊的步伐。

還是那句話,劉易現在,不想各地的百姓再重復受到兵災,天下大亂已久,地方的百姓。大多都對那些諸侯軍閥,甚至是朝廷的軍隊都喪失了信心。如果新漢軍將地方城鎮奪取了過來,卻又不能提供給地方百姓一個安穩的局面。那樣,讓會讓百姓對新漢軍喪失信心。

當然,喪失信心是一會事,按照新漢朝的種種利用政策的施行方法,要收得民心卻也是比較容易的。所以,百姓對新漢軍暫時喪失信心,只是小事。主要的是,如果在一個地方經歷過反復的戰爭,最終受到傷害的還是百姓。這便是所謂的天下興。百姓苦。天下亡,百姓苦。所以,如果想要一個地方安穩,能讓百姓真正的過得安心。就要在奪取了地方城鎮之后。盡可能的確保其城鎮再也不會受到敵軍的侵犯,起碼,不會再讓新漢軍所奪取下來的城鎮再被敵軍奪回去。

對于渤海城的百姓。

他們對于新漢軍占據了城池的事,一開始,他們真的不理解,甚至還有不少百姓對新漢軍有幾分仇視之意。畢竟,渤海城是袁紹發跡之地,此城一直都在袁紹的治理當。城內的百姓。他們對于袁紹的管治,還算是比較歸心的。

嗯。百姓對于生活的要求,其實是很低的,他們不求什么,只求他們能夠活下去,一日三餐能填飽肚,一家大小不至于挨餓受凍,他們就會對現狀感到滿意。

渤海城在袁紹的治理之下,不見得有多好,也就那樣,但百姓卻能滿足如現狀。

如今,新漢軍奪城,幾乎將整個渤海城都毀了。尤其是守城的袁軍當,有不少袁軍士兵原本就是渤海城百姓的弟。他們在與新漢軍的交戰當,死傷還是挺慘重的。

所以,他們的弟被新漢軍所殺,他們能不仇視新漢軍么?這個,已經不是新漢軍的名聲好,他們就能夠放下心的仇視的。

因此,基于這些原因,新漢朝的官員,在治理渤海城的時候,的確是遭受到了許多阻礙。

但是,這些也只是小問題,劉易給下面的人下令,讓他們暫時不需要理會太多,只需要按照新漢朝的政策執行下去。渤海城的百姓,他們暫時不能理解明白,但是劉易相信,等他們的日真正的好過之后,就會明白在新漢朝的治理之下,以及在袁紹的治理之下,誰優誰劣,到時候就能一目了然。

當然,亦給新漢軍指令,不管渤海城的百姓,他們鬧情緒也好,仇視也好,軍士都應該要克制,在他們沒有傷及新漢軍將士的性命之下,盡可能的采取一個寬容的態度,不要去迫害那些百姓。但是,如果那些對新漢軍不滿仇視的百姓,他們當真的禍及到新漢軍將士們的安全的時候,就必須要嚴懲,將那些人,視為亂兵,按處置亂兵的辦法,一起處置。

有戰爭,就會有傷亡,有些事,是不可能避免得了的。新漢軍在征戰天下的過程當,必然會殺得尸橫遍野,血流成河。在這個過程,抑或是將來統一大漢之后,新漢軍的將士,甚至一些官,可能都會遭受到一些極端的百姓的刺殺什么的。這些事,在任何一個時代怕都是難以避免的。

所以,劉易能做的,就是嚴令自己的將士小心,并且,對于地方的管治,就要更加的徹底,只要將所有的百姓都登記造冊,掌握著他們的一舉一動,那么,也就不用擔心他們造反鬧事。

這些,只是一些個例,整體上來說,新漢朝治理渤海城,還算是比較順利的。

一句話,在大棒與胡蘿卜之下,百姓沒有選擇,他們只能選擇服從。

當,絕大部份的百姓,他們盡管一開始惶恐,心里不理解,不能接受新漢朝的統治。但在政策頒布實施之后,渤海城的百姓,總算有點安心下來。

比如,在強制性的將渤海城的百姓重新登記造冊之后,新漢朝馬上就針對渤海城當的那些家園被毀的百姓,進行了安撫安置,新漢朝派人來,免費為他們建造家園,并且,給他們提供了糧食,讓他們再也不用為失去了家園,毀去了一切的事而擔憂。起碼,他們能夠接受新漢朝官府的安排。

另外,對于戰死的袁軍士兵,劉易在抄沒了渤海官衙之后。獲得的大量錢財,全部都拿出來,給予袁兵將士同樣的撫恤。當然。只給本是渤海城弟的袁軍傷亡士兵撫恤。只要渤海城的百姓,出來認領他們家弟的尸首,新漢軍便給予他們家人一定的憮恤。

嗯,給敵軍傷亡士兵撫恤金,這似乎是有史以來絕無僅有的。新漢朝官府能夠做到這一步,不少開明的百姓,他們真的對新漢軍有點折服。心里慢慢的認可了新漢朝。

許多工作。都是一步步來的。劉易相信,哪怕現在還有不少渤海城的百姓對新漢軍不滿,帶著仇視。但隨著時間,他們一定會真心的歸心于新漢朝。

渤海城特別重要,因此,劉易亦不急著馬上再擴大戰果。沒有急著再出兵。而是給點時間,先鞏固一下新漢軍在渤海城當的政權。

在渤海城慢慢重建,慢慢的恢復了正常的秩序之時。

袁紹所在的信都城,卻給人一種雞飛狗跳的感覺。

當渤海城被新漢軍攻取的消息傳回到了信都城,自袁紹以下,謀臣軍將,到下面的普通百姓,販夫走卒。全都感到有一種無形的壓力,這種壓力。讓他們惶恐不安。這種隨時都有可能遭到新漢軍大軍壓境的氣氛,讓整個信都城都顯得有點混亂。

袁紹與謀臣軍將,自然是終日在商討對付新漢軍的對策,下面的士兵,更是調動頻繁,為鎮守信都城而開始做好準備。

而信都城當,眾多的一些士族豪門,他們亦是人心浮動。一部份人,不停的找門路,前去探問袁紹是否可以守得住信都城,一部份人,則是對形勢比較悲觀的,他們開始自己找出路,更有一部份人,他們開始偷偷的轉移財產,將他們的家產向鄴城轉移,最后還有一部份人,開始派人暗暗的與新漢朝來往,希望信都城萬一被新漢軍攻破之后,他們會有所依仗。反正,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做法。

而百姓,他們就不知道要如何是好了。他們,對于新漢軍并不是沒有聽說過,傳說的口碑,新漢軍在那些百姓的心還是比較好的。可是,他們現在是袁紹的民,與新漢軍本就是敵對的。他們也不敢肯定,如果新漢軍打敗了袁紹之后,他們將來又何去何從?

只可惜,這些事,論不到他們去考慮,所以,他們就唯有顯得心焦一些罷了。反正,心里就是不覺踏實。

嗯,還記得后世,后現代的時候,我華夏建國黨在早期打游擊期間,被政府軍大肆宣揚,建國黨是所謂的共黨共妻什么的匪黨,完全歪曲了事實。甚至,還真的讓許多百姓對建國黨產生懷疑防備,不能接受。

現在,別看新漢軍在新漢朝當,無論是口啤還是實際都會深受新漢朝百姓的擁護,并且,宣傳部門,亦不遺余力的大力宣揚新漢朝的各種開明美好。

可是,新漢軍的影響力,最終還只能是在自己的勢力范圍當。不管私下里,新漢軍的名聲已經傳遍了大漢,但是,在各地的諸侯封鎖消息,甚至宣揚與新漢朝自己宣揚的相反的言論。

比如,新漢朝說自己有多好,那么,別的諸侯就會說新漢朝有多壞。不管怎么樣,多少都會影響到他們所治下的百姓的視聽的。

所以,像渤海城也好,還是信都城也好,當地的百姓,對新漢軍的理解還是不夠,甚至說不清楚,就算知道的,也只是一些反面的形象。

這樣一來,信都城的百姓,有不少還真的因為新漢軍的咄咄逼人,兵鋒就快要殺到城下的時候,他們真的無比驚懼,生怕落到了新漢軍的手里。

有著這種想法念頭的人不在小數。起碼,一些產以上階級的富戶土豪,他們真的有點擔心新漢軍打到信都城來,因為,他們的認識當,新漢軍會抄沒他們的家財,分配給那些窮人。對于那些士族地方地主等人來說,他們是真的不想見到新漢軍攻打下信都城,然后將他們現在所擁有的東西都剝奪開去。

反正,現在的信都城,人心惶惶。

袁譚被打得屁股開花,連走路都成問題,他的心里。并沒有因為劉易放了他而感恩,而對充滿了對劉易的憤恨。他心里,記著此辱。留待來日再報。

不過,不管袁譚怎么想,劉易也算是人道,將幾個袁譚的親兵亦釋放,讓他們用一架破牛車,將袁譚帶走。

張夫人硬著心腸沒有去送袁譚,她的心里。已經有點愧疚,她不想劉易以為她還放心不下這個逆。但是,劉易既然已經放他走。那么袁譚的性命肯定就不會有問題了,這事兒,對于張夫人來說,也算是告一段落。

她可能真的傷透了心。決定先回洛陽。決心不再理會袁譚的事了。

劉易覺得這樣也好,如果她還留在軍,難免又會多想,畢竟,現在還是與袁紹的交戰當,袁譚現在雖回到袁紹身邊,但隨著新漢軍的進攻,早晚會打敗袁紹。到時候,恐又會再遇到袁譚。那么。到時候難道又為劉易為她如何?

張夫人決心放過這里的掛牽,劉易也可以放手大干了。

袁譚一回到信都城,袁紹馬上就讓人將他抬到了議事大廳。

看著皮開肉綻,一身狼狽的兒,袁紹非但沒有親切之意,反而是不自覺的流露出一種厭惡之色。

他神色一板,嚴厲的道:“十多二十萬的大軍啊,攻城的新漢軍,充其量也不過是十多二十萬。你是如何守城的?我就是讓一個廢物去鎮守,也定然可以守得住十天八天。可是你看看你,成什么的樣?簡直是連窩囊廢都不如!”

“父親……我……”

袁譚被袁結斥責得都不敢抬頭。

“你什么你?你還有什么話可說?丟了十多二十萬的大軍,自己一個人逃了回來……嗯,聽說,你被俘?是劉易開恩放你回來的?哼!劉易是故意這樣放你回來羞辱我?告訴我袁紹,生了如此一個窩囊兒么?你還有臉回來?我們袁家的臉都讓你丟光了。”袁紹一點都不留情,當著議事大廳當的一眾臣武官,恨鐵不成鋼的道。

“父親,我、我沒給我們袁家丟臉!”袁譚心里無比的憋屈,他自問,自己鎮守渤海,并非自己作戰不力的原因,而是新漢軍實在是太過厲害了,他們的作戰方式,是他料想不到的。所以,他本就是懷著屈辱的心態回來的,但是,父親卻如此不留情臉的斥責他,他真的有點不太服氣。

“哧……沒給我們袁家丟臉?嘿嘿,大哥你不是很能的么?前段時間,奪取了青州北海的時候,大哥你是怎么說的?還真把自己當成是常勝將軍了?現在,還不是一樣敗得一塌糊涂的回來?嘖嘖,看看,你屁股是怎么會事?怎么會被別人打了屁股啊?”

一把稍帶著尖銳的嗓音,陰聲怪氣的道。

袁譚抬眼看去,卻是站在袁紹身后的二弟袁熙。

“對了,父親,不管怎么說,都是大哥,他雖然丟了十多二十萬的軍馬,不過,請父親還是別追究他的責任了,真要追究起來,恐怕就是殺頭也抵不過大哥的過錯啊。”袁熙不待袁譚說話,跟著又道。

袁熙長得英俊不凡,不過,其下巴過去尖削,嘴唇有點薄,讓人覺得其人有點尖酸刻薄之感。他與袁紹卻也不是太相似,但他似其生母,袁紹倒有點寵他的生母,所以,袁熙平時,便有點囂張飛揚。

不過,有時候還真的是各花各眼,平時有點沉默寡言,長相有點黑的袁譚,真的不受袁紹所喜,所以,不管袁譚做什么說什么,袁紹都不會歡喜。

但是,如果換了深得他心的袁熙及袁尚,不過他們如何,在袁紹的眼都是歡喜的,像袁熙現在,對袁譚說了這些如此刻薄的話,袁紹非但不覺得刻薄,反而覺得袁熙說得有點對。

當初,袁紹作戰,鮮有得利,但是袁譚一出征,就奪得了青州北海,擊敗了孔融,袁紹雖然不至于會妒忌袁譚的軍功,但是,對于袁譚不時派人回來向他邀功的事感到不喜,才打了一場勝仗,就以為很了不起了?

嗯,袁譚寫信在一眾弟弟的面前耀武揚威,他的弟弟看了看,心里不忿,轉手就拿給了他們的生母,然后再轉到了袁紹的手上。

袁紹一見到袁譚的那些耀武揚威的書信,他就不喜,覺得這個兒太沉不住氣,太過不成熟了。

也正是如此,袁紹在官渡與曹操大戰的時候,他并沒有特意的要求袁譚助戰,甚至,也不要求袁譚從青州北海向徐州發起進攻,以此來聲援他,袁紹也只是要求,袁譚好好守住青州北海。

袁譚不知道,他寫給弟弟們的書信,最后居然會落入父親的手,也沒有想到,這些弟弟會打小報告。如果他早知道會這樣,恐怕他打死都不會寫那樣的書信了。

倒是袁譚,他聽了袁熙的話,心里還真的給嚇了一跳,一想到自己打了敗仗回來,如果父親當真的要追究責任的話,那么他還真的是死罪難逃啊。

所以,他的臉色,不禁一下蒼白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