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鼎1617

第四百九十八章 小兒輩(六)

親,歡迎光臨,本站永久無彈窗。

第四百九十八章小兒輩(六)

第四百九十八章小兒輩(六)

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按照《南烏貿易條例》的相關條款規定,南粵軍在攻打下哲孟雄之后便要將這塊土地交給烏斯藏方面設宗進行管轄。同時,相關條例當中也有規定,雙方各自的高僧大德都有權力再對方的轄區內傳播佛學妙義。

可是,如果什么事情都能夠按照規定好的條文來辦,也就不存在什么問題了。

陳列嘉措在得知李華宣已經攻下哲孟雄之后,在噶廈當中和幾位高手研究該如何行走下一步棋的時候突然間發現,這個條款里存在著極大的漏洞或者是后門。

“第一,如果南粵軍那位三殿下不肯將哲孟雄交給我們該怎么辦?第二,若是他借口雙方的高僧大德都有權利在對方領域內傳播教義,找來一群白教和紅教的人在我們的寺廟眼前興修寺廟又該如何?”

這些都是烏斯藏僧俗兩家極為擔心的問題。他們可是不太愿意將哲孟雄那片溫暖濕潤,物產豐富的土地拱手讓給紅教和白教。

為此,噶廈的高層們開了幾天的議事會,討論出了若干個應對方案,并且報請了大博學珍寶智者和大海上師兩位佛爺允準。

最高的目標就是要將這塊土地按照南粵軍與烏斯藏簽訂的貿易條例規定拿下來,并且成為格魯派的后花園,不能說這里絕對禁止其他教派的出現,至少也是要成為優勢教派。

最低的目標嘛,也是至少不能讓紅教在這里借助外人的力量死灰復燃東山再起。

但是,根據墨菲定律,壞事越擔心,就會出來的越大。

結果,兩位佛爺和陳列嘉措們擔心的事一件件接踵而至。

李華宣拒絕按照南烏貿易條例的規定將哲孟雄移交給烏斯藏!理由就是。為了下一步的進兵,這里要成為南粵軍的大營,并且要在這里進行屯墾。讓軍糧得到保障。

而且,雖然表示不會紅教在哲孟雄重振當年的景象。但是,對于白教在這一地區的傳播,卻表示愛莫能助。

“仲麥巴大人,你是知道的。白教的信眾大多是不丹之人,而他們眼下都是我南粵軍治下的華夏子民,白教在哲孟雄的傳播完全符合貴我兩軍的條款規定,即使是本官將哲孟雄移交給貴方之后,貴方也要有保護并且允許白教傳播的義務。”

我去!陳列嘉措看著李華宣那張白凈面皮的端正五官。頓時有一種自己被家里養的那幾條藏獒給輪了大米的感覺,恨不得一拳打在他的鼻子上,砸他一個萬朵桃花開。可是又不敢!門外,七八個一看就是朗生奴才的親兵正虎視眈眈的盯著,隨時準備把陳列嘉措這個昔日的貴族老爺變成自己在三殿下面前的軍功!

看到這幾個人,陳列嘉措仿佛一團漿糊一樣的腦海里突然出現了一抹光線!

這些人不過是一些在三殿下麾下筑路時肯出力肯賣命的朗生奴才,三殿下卻給了他們如此的待遇,為的是什么?

還不是因為麾下兵馬不適合這烏斯藏的氣候、地理?如此說來,他所說的要在哲孟雄一帶休養一番,把甘托克作為大營的說法并非是耍無賴。而是出于無奈!

從榜葛剌到哲孟雄,一路都是上山,這對于生長在平原地區的戰士來說無疑是件很痛苦的事情。雖然哲孟雄這里在烏斯藏人看來已經是屬于平原地帶了。但是帶給南粵軍的困難也是不少的。

兩千多米的海拔高度,說高不高,說低也不算低了。李華宣之所以要拿著這塊地方不給,原因也就在此。這里的地理環境可以讓他的部下對于高海拔地區有一個適應過程,同時,這里的氣候也比較適合種植水稻和其他經濟作物。能夠把軍糧問題盡可能的就地解決,節省下來的運力就可以用來運輸其他的商品和物資。

另外一個原因,卻是不能拿在桌面上說的。

在得知他拿下了哲孟雄全境,從東北方向往天竺楔進了一個楔子后。李守漢頗為歡喜的命人發來了嘉獎。但是,當得知他這個三兒子打算就此帶領所部稍事休整后立刻發起隆吐山戰役。攻取春丕河谷,兵鋒直指亞東之后。當即便是翻了臉,親筆寫來了家書,把李華宣罵了一個狗血淋頭!

同上次因為李華宣誤打誤撞的把阿芙蓉當做珍貴藥品送到李守漢面前,觸動了李守漢內心那塊國人最為柔軟而敏感的心田而大發雷霆不同,這次不為別的,是因為李華宣的部下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兵員來自于倭國。這無疑是觸動了李守漢的另一根底線,就是不會讓成建制的鬼子軍隊雙腳踏上凡是自古以來屬于我中華的土地!

這樣一來,卻是在李華宣的部下當中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

消息傳出,秦兵衛這些已經入籍的前倭國志愿兵雖然心中有些尷尬,但是,畢竟大軍停在哲孟雄進行一番休整也是應該的。而且,他們也可以聊以自慰的是,“主公說得是那些倭國人,我現在可是堂堂正正的華夏子民、南粵軍軍官。”

秦兵衛們可以這樣想,那些在南中出生、長大的倭國移民二代們也可以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只管在河邊抓魚嬉笑便是。可是,那些還不曾立下足夠入籍資格軍功的倭國雇傭兵們卻是沉不住氣了。

幾個腦子有些軸的當即便剖腹自盡,以示抗議。當李華宣趕到現場的時候,只見一整匹白棉布上赫然張牙舞爪的用鮮血寫下“我等是****子民,并非倭國人”等幾個大字!

稍加了解之下,卻是著實嚇了李華宣一大跳,原來軍中那些沒拿到戶籍的倭國雇傭兵早已經覺得自己就應該是****子民了,最起碼比哲孟雄、不丹和西藏的蠻夷要更接近華夏子民啊!

“我們從南洋、孟加拉、哲孟雄、不丹一路血戰而來,竟然還不如幾個山地蠻夷?”

于是,這幾個想不開的家伙就切腹了。一群腦子比較靈光些的人則是開是鉆山打洞尋找證據,說自己的家族是南宋時期的渡來人,或者是自己的十八代祖奶奶當年是被宋人度種之后才有了十七代的祖爺爺之類的話。目的也是很簡單。既然是三殿下有法度許充不許賴,那么我們就集體冒充一次又如何?

許多人在內心更是歡喜不已,原本只能是自己和直系親屬入籍。這一下,怕是整個家族都可以順理成章的變成****上國老爺了!

(這絕對不是沒節操的作者在這yy。別忘了鬼子投降的時候都有不少臺巴子切腹的,而且當時鬼子總督要投降,下頭的臺巴子居然有要用昭和年號獨立的。就在改開之后,鬼子在東北的遺孤有政策可以回國,不也是一堆堆的人上門來認親,打算跟著一起去日本的?這個還可以用經濟原因生活水平來解釋,令不厚道的作者想不明白的是,英夷已經從香港滾蛋19年了。港燦里頭不也一堆跪舔英夷的嗎?難道他們就不知道,當年他們的阿爾比昂海盜干爹如果遇到了占中這種事情,直接就說機關槍、馬隊伺候嗎?)

在秦兵衛等人的協助之下,李華宣軟硬兼施,恩威并用,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勉強的將這場風波壓制了下去。但是,父帥的旨意又不敢違抗,他正在為如何去尋找一支可以填補那些倭國雇傭兵不能進入自古以來我中華領土作戰的缺口兵力而撓頭。

這個缺口,卻是陳列嘉措眼中最好的機會。

你既然可以從那些筑路的勞工當中挑選人手編入軍中,那我便在支援一萬人馬的基礎上再加一把火。

把那些朗生堆窮一次性都送給你!

讓他們其中的精壯漢子變成你軍中的兵馬。稍微老弱一些的則是成為隨軍長夫,用來搬運輜重糧草,喂養牲畜。搭建營帳等項雜事。

陳列嘉措算盤打得也是很精明!

他將這些人(在陳列嘉措等大貴族眼中,這些都不能算是人,頂多是和牦牛騾馬一樣會說話的牲畜而已)憑空送給了李華宇,讓他去擴充隊伍,保障后勤。那么,從日喀則到榜葛剌的這條路就不修路了嗎?答案肯定是不可能!就算是南粵軍不打算修了,烏斯藏的僧俗貴族們也不會答應的。這條路眼下不僅僅是一條商路,而是一條流淌著金銀絲綢茶葉細鹽精糖棉布寶石的河流啊!光是各種武裝商隊到各地貿易所帶來的稅收就讓噶廈的前身、第巴大人們樂得嘴巴都合不攏了。

這個時候,整個烏斯藏地區的各種稅賦都是歸固始汗收取的。固始汗作為被遼東反賊們正式冊封的藏王掌管世俗。大博學珍寶智者和大海上師作為兩個宗教領袖掌管宗教,然后固始汗將西藏賦稅拿出一部分贈給黃教。

看似各管一攤相安無事。但是,黃教自然不滿足于從固始汗的嘴里去分享一些殘羹剩飯。他們有更多更大的野心,所以一直都想翻盤,所以后來引進噶爾丹也有這方面原因。

眼下這條商貿通路,按照約定,他們是可以收取稅賦的。這些稅款頓時讓黃教的經濟實力強大得多了!

所謂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讓這些已經嘗到了甜頭的家伙們放棄這些財富來源,還不如直接和他們開戰來的簡單。

陳列嘉措急急忙忙的到甘托克來接收這里,也是有著對這塊方圓千里的肥沃土地的覬覦之心的!

他如果在這里同李華宣交涉順利的話,那么,他就是草原上的頭狼,會在這片土地上大肆掠奪肥沃的土地和山林。在他的身后,大批的狼群會蜂擁而至,烏斯藏僧俗兩家的各個貴族頭面人物們會在這里跑馬圈地,建立起各自的莊園為他們生產更多的糧食,制造更多的財富。

但是,李華宣的拒不配合,讓陳列嘉措只能是另辟蹊徑。

將此刻在筑路工地上的勞工全數送給李華宣,便是他急中生智想出來的法子。

“殿下,從亞東到甘托克,從甘托克到榜葛剌這一路上,有多少烏斯藏的朗生和堆窮在修筑道路?”

這話問李華宣不亞于問道于盲,他哪里知道在這條綿延千里的道路上究竟有多少人在修筑道路?其中有多少是來自于烏斯藏的朗生和堆窮?

他只能去命人查看一二。不過。好在自從李守漢掌權以來,南粵軍一直便是效仿秦國,實行數字化管理。精細化管理。有什么情況需要了解的,翻翻賬本也就知道大概數目了。

不一會。軍需官便氣喘吁吁的抱著一堆賬本前來報數,從上個月支出的工錢和伙食數量上看,眼下在亞東以南沿著山麓直到海邊的筑路大軍當中,有接近十萬人的烏斯藏勞工,其中大多數都是朗生堆窮等奴隸。

也虧得都是這些人,這條道路才能蜿蜒曲折的頑強向上修建著。

“殿下,方才不是說到兵馬疲憊、兵力不足嗎?”陳列嘉措端起茶碗來喝了一口今年的新茶,很是優雅的將茶杯放下。“那本官便以烏斯藏特命全權使者的身份在這里向殿下獻一策。將這數萬朗生堆窮全數獻出,編入殿下麾下為兵如何?”

陳列嘉措這話一出,最為激動興奮的不是李華宣,也不是在座的各級軍官們,而是在門外執勤站班的那些新近才被挑選到李華宣近衛營之中的前朗生,這些烏斯藏的漢子們親耳聽得昔日高高在上的陳列嘉措老爺說出要將那十萬修路的朗生堆窮全數送給三殿下,這就意味著那些人從此便是和自己一樣,不再是會說話的牲口,而是堂堂正正站在藍天下大地上的人!是在南粵軍旗幟下為了主公而出力搏殺的人!

雖然不知道具體的勞工數目,(也沒辦法知道。這個數目總是在不斷的變化當中,今天山石掉落,砸死幾個。明天山體滑坡埋進去四十個。后天又因為失足落水淹死了幾個。雖然總的數目不會發生大的變化,但是具體到每一個工段卻是不停的發生著變化。但是也不是什么大問題,因為執行的是類似包身工的制度,各家貴族們都會迅速的補上空缺的名額的。)但是,李華宣和秦兵衛等人卻也知道這個數目的龐大!就算是十中抽一,也能挑選出近萬名合格的兵士來。余下的,完全可是勝任長夫和輜重隊的活計!

有了這一萬人馬,再加上陳列嘉措之前提到的調一萬藏兵來歸李華宣的西征軍指揮,原本有些捉襟見肘的兵力缺口立刻得到了填補不說。因為本鄉本土的戰士更加適應地理氣候環境,他們所爆發出來的戰斗力遠非原先的那些兵丁所能達到的標準。

“照著貴我兩軍之前簽訂的協議。我烏斯藏還將撥出不少于三千人來請貴軍幫助訓練一番,也好護衛佛爺法駕。”

又是三千!人們興奮異常了。這一下兵力便多了不少!如果再在哲孟雄當地招募一些人作為輔兵義勇的話。不要說的發起隆吐山戰役,就是一口氣打到日喀則,在年楚河谷里飲馬曬甲胄也不是什么大問題了!

但是,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在場的人們,都懾于南粵軍的軍紀,只能是吞咽著唾沫暗暗興奮,將眼巴巴的視線都投向了李華宣一個人。不論是屋里面的軍官們還是在室外執勤的門巴漢子們,都在等著他拿出主意來。

“仲麥巴大人,”好半晌,李華宣才從思索當中抽出神來,努力的額平穩了一下心神,“你把這些勞動力都給我編入軍中作戰去了,那么這條路怎么辦?路修不好,后面的彈藥給養運不上來,本官如何作戰?”

李華宣作為李守漢的兒子,雖然自小也是錦衣玉食的環境當中成長,但是,卻被李守漢丟到普通的學校里接受公共教育。并不是那種不諳世事的公子哥兒。眼下又是帶兵日久,歷練的久了,考慮問題看待事物的方式方法角度都有所不同。

別人看來是件大好事,他卻敏銳的看到了事物的而另外一面,那就是筑路工程的停滯。

可是,誰能想得到,李華宣的擔心之處,恰恰就是陳列嘉措的得意所在。

他仰天發出一陣暢快的笑聲:“此事自然不勞三殿下掛懷。我烏斯藏雖然比不得南中人口眾多繁華興盛,卻也是雪域佛國,隨隨便便的再弄幾萬朗生來還是小事一樁的。”

陳列嘉措的算盤是這樣打得:他將這十萬會說話的牲畜送給李華宣當炮灰,換來的是他迅速向春丕河谷進兵。那里的土地肥沃程度,絲毫不亞于哲孟雄,氣候也是溫暖濕潤得很。而且,這十萬朗生交出去了,對于各地的貴族來說,分攤到每家每戶頭上的,也不過幾十人幾百人而已,算不得傷筋動骨。在這些人看來,只當是這些朗生盡數的死掉了,只要能夠繼續在工地上賺工錢,便是死得再多些又算得了什么呢?再撥些人去出公差便是了!

“如此說便是甚好!這樣,本官也是對你烏斯藏的事情略知一二,每個勞工我支付你五塊銀元,算是給他們原主人的身價銀子,就當本官為他們贖身了!”

“待這支人馬編練好,貴方便可以在哲孟雄選擇幾處風水好去處修建佛寺,弘揚佛法了!”(未完待續。)

ps:對文中提到的兵員價格問題,可以自行去百度一下1930年代長江水災后國民政府在這一帶招募士兵的價格。

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