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賢呆呆地看著虔誠教徒般的李秀成,心中一片冰冷,也許當年剛參加太平軍的時候,還是抱著和李秀成這樣崇高的理想和純潔的目標,可過了這么些年,見了這么多事兒,嘴上不說,心里卻是知道,其實這些東西不過是天王編出來哄人的東西,可是自己沒想到,大哥居然信以為真!
“大哥!你醒醒吧!”李世賢無可奈何,刷的站了起來,一把拉住了李秀成,眼神里面流露出悲傷的表情,“別再做夢了!”李世賢的聲音如此高亢,驚走了左近的幾只野狐麻雀,“那根本就是假的!”李世賢滿臉痛苦,“誰說是小天堂,誰說天京是小天堂,我看著那就是吃人不見骨頭的地獄!東南西北王,幾個死在了小天堂,多少兄弟沒死在戰場上,卻不明不白死在了小天堂!大哥,我們要不也和翼王老千歲一樣,拉著隊伍去南邊,自由自在不是最好?做什么勞什子的忠臣良將!再說了,那是什么天王,什么天父之子!大哥,要不,我陪你一起去天京,哼,他老是懷疑這個謀反,懷疑那個叛變,我們就索性給他個弄假成真,咱們兵諫,讓天王退位,大哥你來做天王!”
啪的一聲,李世賢整個人翻到在地,原來是李秀成打了李世賢一個重重的巴掌,李秀成又驚又怒,厲聲高喝,“侍王,別忘了你的本分!再口出叛逆之言,我就要大義滅親,對你施行雪上飛之刑!”
李世賢倒在地上,用手捂住臉,呆呆地看著李秀成,李秀成不看李世賢的眼神,背過身子,整理起披風,“侍王。誰都會當叛賊,就是本王不會!你別忘了我的封號!你好自為之吧。”說完就走出了亭子,冒著綿綿冬雨,帶著親兵。一行人望著西邊去了。
李世賢的侍從見到忠王遠去,這才上前扶起李世賢,李世賢慢慢地站了起來,望著李秀成遠去的身影,臉上沒有絲毫表情,眼角卻是抑制不住的流出了眼淚,“嘿嘿,萬古忠義?忠王?大哥,你被這個名利套住了,再也不是以前那個明智的合天侯了。”
“你上的安民折子本宮已經看了。很是不錯,”養心殿東暖閣里頭,垂簾的儲秀宮正在對著文祥說道,“除了賑災救濟減免這慣例之外,倒是有一處你忘了。”
“奴才惶恐。請母后皇太后示下。”
“江南各地的安撫流民該如何?怎么辦?誰辦?是總督府辦,還是藩臺料理?錢哪里來?這都是個問題,要先考慮周到。”
“這......可眼下江寧之地,還是戰火連天,說這些似乎言之過早了些。”文祥恭敬回道,這話確實沒錯,如今這江寧等地還是長毛賊的地盤。說在這些地方安民,似乎早了些。
恭親王站在前頭默不作聲。
“不早了,發逆必敗,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兒,”慈禧太后在珠簾之后柔聲說道,自信滿滿。“以前本宮和先帝就曾經提起,洪秀全等人早就被金陵的花花世界瞇了眼,惑了心,再也提不起斗志了,當年他派了多少兵北伐?才兩萬。那時候江寧的發逆大軍估計在四十萬之數,”陳孚恩跪在后頭不由點頭表示贊同,“才兩萬人馬,就想橫掃?想著定鼎中原,這難道是要全取中國的架勢嗎?”
“那時候是國朝最危險的時候,洋人在海上虎視眈眈,洪秀全縱橫桂湘,所到之處,無不呈現摧枯拉朽之勢,軍心之盛,就靠著八旗綠營那些不中用的,團練沒起來,僧王又不能太過南下遠離京畿,嘿嘿,這天下,那就是姓洪的了!可是洪秀全楊秀清眼皮子淺,被金陵的美女金銀迷花了眼,安心在安樂窩里斗來斗去,這才讓咱們有了喘息的機會,也不怕大家伙笑話,那時候本宮陪著文宗皇帝,夜里最怕的就是收到哪一處又丟了的六百里加急,若是收到了,這一夜就是休想安睡的,文宗皇帝夜夜長吁短嘆,輾轉反側,無一日可安寧入睡的。”
恭親王連忙跪下,和著后頭的軍機六部尚書一齊磕頭,“臣等無能,死罪!”
“這不是你們的罪過,先帝和本宮都是知道的,”慈禧太后繼續說道,安慰著養心殿里的這些重臣們,“當年明太祖在金陵,不過也是號稱吳王而已,朱升三策:‘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成就明太祖兩百年基業,只不過洪秀全無用罷了,沒入金陵,就已經自稱天王,天父之子,嘿嘿,生怕別人不知道他有著要改朝換代的心思,這是洪秀全自己個蠢,也是咱們的機遇,可是,咱們都不要小瞧民變!”慈禧聲音轉肅然,“這情景如何相似!唐太宗言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誠哉斯言,當年明太祖也是靠著白蓮教發的家,對付的也是蒙古族建立的大元朝!若是還是漫不經心,毫不顧忌民生民事,就算平了洪秀全,將來還有無數個洪秀全,議政王,”恭親王稱是,“文祥的折子雖然簡了些,可還是堪用,發下去,也是新帝的一個德政,本宮今個的這番話,雖然難聽了些,可畢竟是實話,若是洪秀全有著明太祖皇帝一般的眼界和才能,咱們就都該回長白山老林喝雪水,嚼草根了!履霜堅冰,未雨綢繆,不在于練就多少新兵,而是在民心向背,本宮和皇帝在深宮之中,兩眼一抹黑,聽到的,看到的都是你們呈上來的,若是你們執政的大臣,地方的父母官再馬馬虎虎,沒有仁愛百姓的心,將來洪秀全雖死,必定后繼者無數!”
“奴才(臣等)謹遵母后教誨。”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朝李紳年輕時寫的《憫農二首》,世人稱之為憫農詩人。后來李紳考中進士,步入仕途。他從國子助教做起,晚年官至宰相,封趙國公。官后漸次豪奢,他愛吃雞舌,每餐耗費活雞300多只,院后宰殺的雞堆積如山,列位臣工,人都是會變的,肅順當年何嘗不是報著報效先帝知遇之恩的想法入仕的?可是后來到底還是跋扈了,議政王,吏治是該整頓一下了。”
月初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