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慈禧

二十六、同治元年(完)

恭親王果然是宗室之中睜眼看世界第一人,慈禧太后點點頭,“六爺這番話說的透徹,很是幫襯著些,雖然今個咱們不是富裕,咬咬牙總能給他們一點助力,等到過幾日閱兵后,咱們自己用過的火炮火槍,若是還能用的,就給他們,再給些軍用物資,這就夠了。冰火中文再者說來,給他們一份助力,也是幫自己個。”慈禧太后沉聲說道,“英國人,法國人,嘿嘿,如今雖然媾和,但也對著咱們沒什么好主意,這些藩國早已歸順中國,侵占藩國就是侵占中國,如今且忍著吧,你吩咐理藩院,叫他們也把藩屬列個三六九等起來,各個方面評判一番,琉球朝鮮尼泊爾等,可列為上等,朝貢通商均可多些;像浩罕的,若不是怕他倒向俄羅斯,明個我就讓僧王出兵滅了他,”慈禧太后大放嘴炮,“只不過投鼠忌器罷了,但也得好好申飭一番。”

二月初三,御前大臣,淳郡王會同理藩院尚書伊勒東阿,鴻臚寺卿、理藩院侍郎慶海,各藩屬國使節觀健銳營會操,健銳營煞氣沖天,長槍短炮轟隆隆響了半個下午,各使節無不戰戰兢兢,心懷異志者面如土色,衷心奉上者喜形于色,對于他們來說,現在受到西洋人的欺凌,才知道中國真是寬仁之極的宗主國,自此之后,各國紛紛重新納貢稱臣,暹羅聽到各國南歸之后傳出來的消息,更是連遣十三次使節,排除法人阻攔。北上朝賀;浩罕國束手束腳,一日之間撤兵三百里,并奉上血汗寶馬,以表示對宗主國恭敬之意。

歷練出來的健銳營士兵對著這些外邦小國更是不屑一顧,鼻孔朝天,可藩國使節們不以為忤,特別是朝鮮使節李萬吉在自己的筆記之中欣然寫下:“中容昌盛,槍炮裂石穿云,更有將軍萬夫不當之勇,朝中上下咸以趙子龍轉世稱之……如此英杰。到我朝鮮當一王足矣……縱使有些岸崖高聳。亦是英雄本色,不與常人同也。”

如此過了幾次,諸國使節離別在即,鴻臚寺卿、理藩院侍郎慶海又在四方館宴請各國使節。期間慶海故作不小心地透露。“凡各國精通中國語年輕俊彥者。可入中國為官。”一時間引起各國學習漢語熱,諸國上層官員宗室子弟紛紛延請中國儒學之士(主要為屢試不第的秀才),更有諸多熟悉拼音的太監宮人被請出海外。學習中文之余更練習中國官場禮儀,尊為上賓,衣食無憂,這算是母后皇太后靈光一閃為解決國內剩余勞動力,推動大中華文化圈的小貢獻。

二月二十三日,賜藥給朝鮮國王。

二月二十四日,賜歷書給安南,琉球等國,并給絲綢錦緞等若干。

二月二十六日,遣官告祭歷代帝王陵寢。孔子闕里。暨長白山、松花江、五岳、五鎮、四海、四瀆之神。

這一日等到各國使節拜別皇帝并皇太后,才退朝,同治皇帝就繞過屏風,對著慈禧太后埋怨道,“皇額娘,聽說武將軍在藩屬面前出了大彩頭?怎么不叫兒子去瞧瞧,這樣的大熱鬧,兒子可是沒見到過,那一日七叔說了起來,兒子才知道。”

皇帝尚武總是好事兒了,慈禧就著安德海的手站了起來,含笑點頭,“不過是些小孩子過家家,給那些使節們見識下世面,免得以為天朝無人,天朝再無人,教訓他們是夠夠的,”慈禧拉住同治皇帝慢慢走出養心殿,繞了個彎,就準備起駕儲秀宮,“皇帝你要瞧還有什么不能夠的?”

安德海笑嘻嘻地回道:“是啊,皇上,健銳營里頭都是皇上的忠心臣子,都是南邊平叛,北邊殺洋鬼子過的,都是雄赳赳氣昂昂的好漢呢!”

皇帝朝著安德海皺眉,又對著慈禧恭敬說道,“那皇額娘您和七叔還有老五太爺說一聲,免幾日功課,也讓我去瞧瞧?”

“功課是免不了的,”慈禧太后笑瞇瞇地說道,同治皇帝臉皺成一團,滿臉苦澀,“清明節也快到了,我叫內務府辦的事兒也差不多了,到時候放一天的假,皇額娘帶你出宮去。”

“哦?”皇帝這才有些開心,“是什么好事兒?還請皇額娘示下,兒子也有個準備。”

“無需準備,”慈禧太后擺擺手,“你啊,既然如此喜歡舞刀弄槍的,皇額娘也告訴你,國朝向來是文武并重的,你身子骨弱,等身子好些了,架子練起來了,這江山還是要交給你的,你皇阿瑪就是身子弱了些,你以后這騎射也要多多練習,總要和圣祖爺一樣文武雙全才好,”慈禧太后扶住同治皇帝的肩膀,正色說道,“等到你親政了,皇額娘這千斤的擔子也就放下交給你了。”

“兒子知道了,”同治皇帝也連忙收斂笑容,大氣不出,垂手聽命,“皇額娘這是先回宮歇息,還是去?”

“本來想去你讀書的地方瞧瞧,可是不得空,一會子東北的事兒要和你六叔商議,你讓你額娘去盯著你,”慈禧太后伸出了護甲,輕輕戳了同治皇帝的額頭,“別以為你和那些小太監的玩鬧皇額娘不知道,因是年下,正月里大家都熱熱鬧鬧的,皇額娘這才當做沒發現,老五太爺早就說了,皇帝身邊的小太監太過了,要裁抑,你自己個也得知道有數。”

一番說教,同治皇帝心里早就叫苦天了,不過礙著親娘的面子,不敢多說什么,只是唯唯稱是,等到慈禧太后說完了這句,連忙行禮告退。

同治皇帝上了攆轎,用手抹抹額頭上的細汗,“哎喲,皇額娘實在是太會念叨了,這一會子的功夫,把朕的汗都念出來了,”張文亮在邊上捂嘴偷笑,“萬歲爺,母后皇太后可是要請皇太后來盯著萬歲爺的功課的。”

“沒事兒沒事兒,”同治皇帝在攆轎上搖頭晃腦,翹起了二郎腿,抬攆轎的太監們穩健有力地朝著東邊行去,“額娘最是疼朕了,從來都是朕說一不二的,她都從朕,到時候朕說了算,嘻嘻,功課么,叫奕祥去讀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