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慈禧

二十九、處處籌謀(三)

作者:因顧惜朝分類:

養心殿內,君臣議事,派兵是必然的,這一點,群臣和光緒皇帝都沒有任何意見,問題是怎么派兵,誰來派,派兵的主體有三個,一個是李鴻章的北洋,一個是榮祿的東北三省,還有一個是豐臺大營的新軍十二鎮,新軍十二鎮,從來都不會是所有的鎮都在京中,時常輪換駐扎重要戰略地點,一般來說,只會大約有五鎮到六鎮的新軍駐扎京中,軍機大臣里面,額勒和布算是知兵的大臣了,他的意見是不需要這個時候就派遣新軍成建制的軍隊前往朝鮮,“朝鮮雖然是近在京畿,但到底是藩屬國,咱們這樣大張旗鼓的去幫著平叛,只怕朝鮮國王,特別是那個朝鮮王妃,還以為我們想要摟草打兔子,順勢而為,把他的朝鮮國統也給平了,這到底是不好的,多少要注意藩屬國的影響,奴才以為,還是讓北洋或者是東北派一支軍隊去就是了。”

“這里是好辦,怎么派,你們定奪就是了,”光緒皇帝點頭說道,“朕只要別讓李拓吃了虧就是了,到底是新賜婚,若是給他們鬧得不成樣子,朕的臉上也沒有光彩。”

禮親王等人議了議,孫毓文說道:“朝鮮素來都是北洋在管著的,若是這時候讓榮祿在東北派兵,只怕是不了解朝鮮的情況,故,臣以為,還是請李鴻章派兵就是了,他管著北洋水師,運兵,從海上運,也簡單。”

皇帝看了看大家伙,大家都是這個意思,額勒和布也說道,“新軍若是要動,也是要等著日本人動手了咱們再動,殺雞焉用牛刀,這些朝鮮上的叛亂,無需新軍出馬。”

“那日本人那邊?”皇帝追問道,“如何是好?”

“日本人已經知會我國,言明為保護僑民,故此要派遣兩百警察前往漢城,這倒也罷了,只是小事。”

皇帝微微皺眉,顯然他對著孫毓文的這番話不以為然,“小事而已嗎?”

“是小事兒,”孫毓文堅定的說道,“再怎么樣,也大不過國內的事兒,大不過老佛爺六旬萬壽大典的事兒!”

皇帝默然,孫毓文繼續說道,“老佛爺的圣壽馬上就到了,這是最不能耽誤的大事兒,日本人只要不動手,不說要侵占朝鮮,咱們都是要以忍為上,不能因為朝鮮這里的小事兒耽誤了慶典,這是眼下最要緊的事兒。”

禮親王點頭如搗蒜,“是了是了,這萬壽慶典可是千萬不能耽誤的。”

皇帝點點頭,“親爸爸的圣壽,自然是不能耽誤的,這事兒,禮王要多照看著,那么,”皇帝似乎也就把朝鮮的事兒放下,“李鴻章在直隸養了不少人,是時候讓他們來出出力了,軍機處下命讓李鴻章派一些人馬去。”

“請皇上的旨,”禮親王問道,“派多少人?”

“兩三千人就是,”皇帝不耐煩的說道,“這等小事兒,你們自己做主就是了,讓李鴻章自己定,載漪也在朝鮮,他那里還有兩三千人,加上袁世凱的一千人,就算是這滔天的叛亂,也可以平了!自然不用咱們再操心!”

皇帝黑著臉離開了養心殿,原本想著去皇后宮里,在路上的時候,突然改了主意,朝著右轉,到了毓慶宮,他原本是想找王愷運,誰知王愷運今天不當值,就去西郊訪友去了,倒是翁同在,翁同起身迎接,皇帝想了想,于是屏退眾人,坐了下來,對著翁同說道,“翁師傅,親爸爸的萬壽慶典,辦的如何了?”

“戶部已經開始把圓明園到京中的道路兩邊營建景點彩樓花壇等,并修建拓寬水泥路,其余的各國祝賀的來使也已經準備啟程來北京,”翁同現如今已經當上了戶部尚書,“此外清漪園也已經將蘇州街修建完畢,幾處喇嘛宮等也已經修繕一新,預備著迎接活佛入京為太后祈福。其余的施粥、放生都已經預備妥當,舊年按照崇慶皇太后六旬大壽的規矩來操持,錯不了。”

“還要再加幾分才是,”光緒皇帝搖搖頭說道,“親爸爸勞苦功高,遠超崇慶皇太后,怎么樣都不過分,朕說過要以天下養孝敬親爸爸,這是絕不能錯的。”

“是,臣明白了,”翁同應道,他看到了皇帝臉上似乎有些憂色,“皇上可是為了朝鮮的事兒擔心?”

“是,”皇帝點點頭,他并不否認,“朝鮮叛亂不要緊,可日本人就不能等閑視之了,總理衙門要辦交涉,也不知道效果如何。”

“皇上請放寬心,咱們軍威鼎盛,日本人無論如何也不敢捋虎須作死,”翁同撫須笑道,“新軍練了這么久,已經是海內無敵,皇上何須擔心什么。”

“現如今最要緊的還是要辦好皇太后的六旬圣壽慶典,”翁同繼續說道,“皇太后雖然已經撤簾歸政,但朝中的影響力還是極大,無論是軍機、六部、還是軍中,都是如此,皇上若是不能辦好這慶典,想必,就有許多人會說閑話了。外頭的意思,雖然不太可能就是皇太后的意思,但,皇上總是要顧及的。”

“是這個理兒,沒錯,”皇帝搖搖頭,“只是外頭的人說什么后黨帝黨,朕聽著可真是不舒服。”

其實本來就沒有什么后黨帝黨,皇帝和皇太后也絕不會有這樣的意思,想要建什么黨派起來,為何如今有后黨帝黨之別,也不過是別有用心之人見縫插針,故意搞出來的花樣。

原因還是出自皇帝和慈禧太后兩人的關系上,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在皇帝沒有成年的時候,以母親的身份,代行皇帝之權,這完全沒有任何問題,問題是在于這撤簾歸政之后。兩個人如何協調權力的分配。

若是直接了當的撤簾歸政,這也就罷了,可關鍵在于兩個人,皇帝和太后,包括外頭的醇親王,都太客氣了,客氣的不成樣子,才有了今天皇帝這樣的郁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