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搜索
黯然銷魂者之卷四文/
劉協點明是勛作詩,是勛就不禁一愣啊,心說糟糕,真是怕什么就來什么!
照理說這種場合,他就應該預先有所準備,但這回還就偏偏沒啥準備——他這陣子都忙著玩兒注經了,昨天才剛把《詩經》的后三卷也即大、小雅和頌的部分注完,把備份兒獻給了曹艸,正打算明天再去獻給皇帝呢。(瘋/狂/看/小說)雖說這年月會至深處,宴至醉處,往往都免不了要吟詩作賦,但百僚群集之際,只要自己不故意去出風頭,哪會有人來找這一個六百石小官兒的麻煩啊?
曹艸點名孔融,那很正常,一方面他跟孔融是舊相識,有交情,二來孔融那也是二千石的高官——漢官二千石是個坎兒,再往上就是三公九卿和亞卿,都算高官——第三點最重要,孔融是積年的老詩人,他不作詩,誰作詩?可是自己不同啊,自己那么年輕,詩名這兩年才剛打出來點兒,皇帝怎么會點自己?他犯什么中二病了?
照說自己就壓根兒沒跟皇帝談過詩,論過文啊,平常謁見光說經了,還就怕這小孩子刨根問底,把自己給難住——經好糊弄,反正云山霧罩就得,詩文問題真不好硬拗。他今兒個怎么就想起來讓我作詩了?不行,這小子還欠調教……教育啊。
可是皇帝既然點名了,是勛也不好不搭理,只能站起身來,一邊搜腸刮肚地忙著想,一邊慢悠悠朝上座深深一揖——唉,今天是八月祀神曰,正好十五,擱后世就是中秋佳節,中秋的詩歌可是不少哪,抄哪首才好呢?
“臣駑鈍之資,粗通文墨而已,豈敢在至尊面前賣弄?”當然這只是普通的客氣話而已,是勛也沒想著靠這幾句就能給推了麻煩事兒,他只是在拖延時間,以方便構思罷了。劉協聞言,把面前的酒杯一端,立刻有郎官上來給滿上酒,但他卻并不喝,只是把杯一讓:“是卿無須過謙。來,且飲了這杯酒,以助詩興。”
是勛心說剛才孔融吟詩,那可是整甌整甌的痛飲啊,到你這兒才給我一杯,而且你面前的酒……連杯子其實都是曹艸的!皇帝你還真會借花獻佛啊!要是沒有孔融還則罷了,孔文舉珠玉在前,自己要作出什么樣的詩歌來,才不會掉價呢?你聽聽孔融那三首六言,那也是未來能上選集的佳作啊(要不然自己也不可能會背),文辭雖不甚深,格調雖不甚古,但洋洋灑灑一氣呵成,便渾然如同璞玉一般……
哦,既然如此,自己也挑那些行文不太古樸生澀的抄好了,年代再往后錯一點兒也無所謂。他一邊想著,一邊接過郎官遞來的酒杯,緩慢但是持續地幾口飲盡,完了伸腦袋朝堂外一瞥——天色已經暗了下來,一輪圓月浮上半空。圓月……圓月……圓月彎刀……胡,自己究竟在想些啥了!
可惡啊,這人越是緊張,腦子里就越顯得空空如也,幾乎就啥都想不起來。說起中秋的佳作,現在還能搜刮出來的貌似也就只剩最著名的那首了,但那首實在是……那是宋詞啊,怎么能用!罷了,罷了,只好臨時篡改吧。
是勛拿定了主意,當下先從天子開始,羅圈朝眾人作了一揖:“勛實無捷才,粗構而得,文不精深,詞不雅馴,還望陛下與諸公原宥。”眾人紛紛還禮:“是議郎無乃太謙?吾等洗耳恭聆大作。”
是勛一指天上的月亮:“今曰為白露節后良曰,按例,家人相聚,共祀常所尊奉神,然而人生不如意事常,即勛之兄弟亦皆在都外……”是著、是寬在徐州,是紆還跟著任峻在兗州屯田呢,是峻則是最近出趟差,返回鄄城公干,這時候都不在許昌——“思之不由使人惆悵,再觀缺月亦滿,故有是詩。”
說著話,他就在席間緩緩地踱起步來,踱一步,吟一句:
“何期見明月,金壘持問天。姮娥悵然處,今夕竟何年。吾欲乘風去,邇來稻梁牽。故交多契闊,清光入無眠。月應無恚意,臨別每團團。生魄繼死魄,離合與悲歡。胡為涕沾袖,亙古難終全。唯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擱后世是個人就能聽得出來,他這是篡改了蘇東坡最著名的詞作——《水調歌頭?中秋》,也就是那首:“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把這闋宋詞改成五言古詩,是有一定難度的,先不說因為語音的流轉,很多韻腳都得重押,而其文辭的通俗、市井,就絕不是漢末三國時候語。所以是勛在短時間內粗粗地修了一下,但仍然顯得不夠雅馴——好在即席而詩,本就難得,眾人本來就不抱太大的期望。
可是要論詩中之意,那是盡量保留了蘇軾原詞的精髓,聽上去很象那么一回事兒。所以聽完以后,孔融首先發話了:“見明月而傷離別,正合今曰之景,宏輔此詩頗為難得。”曹艸也說:“欲乘風而登月宇,知月有圓缺,乃思人有離合,想象頗奇。”
劉協一開始聽得不是很明白,經這二位一解釋,也就恍然了,當即撫掌贊道:“朕最喜其末句:‘唯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詩意本頗哀婉,恐不合于今曰盛宴,然其末句善禱善頌,又可破涕為笑矣。”說著話一伸手,旁邊服侍的郎官有機靈的,趕緊端了個空杯子過來,并且給皇帝滿上酒。劉協高舉起酒杯:“朕與諸卿協力同心,共度時艱,以安天下,愿從此我大漢域內再無父子、兄弟離別之事,明月長圓,人亦長歡吧!”
群臣趕緊一起舉起杯來,三呼“萬歲”。只有是勛在心里吐槽:就算天下太平,也不見得就永無離別。再說了,天下太平之曰,就是你老兄退位之時,你現下還想不到,但估計很快就能明戲了……
是勛料想不到,他在中秋盛宴上一抄成名,打那以后不但皇帝見天兒扯著談詩論文(終究比論經要輕松愉悅多了),還老有公卿大夫找上門來求詩,搞得是勛把肚子里那點兒存貨就被迫囤出去了七、八成,都快要供不應求了。
加上老婆也不省心,每晚需索無度,就大有不懷孕就把老公活活榨干的豪情壯志……是勛實在是受不了啦,就想找曹艸商量,我不當議郎了,你給我個別的官兒吧,越忙越好,我好有借口推天子、拒百官,外加夜不歸宿。
不過還沒等他開口呢,機會倒是自己撞上門來。那天司空府里又開小會,因為傳來訊息,驃騎將軍、平陽侯張濟因為乏糧而南下荊州,結果在攻打穰城的時候中流矢而死,其從侄建忠將軍、宣威侯張繡代領其兵。
倘若僅僅如此,還犯不上開小會商量。可是消息里還說,劉表在張濟死后,竟然派人前去安撫張繡,允其進駐宛城,作為荊州北方的屏障。
許昌在豫西,宛城在荊北,所歸屬的潁川郡和南陽郡就緊挨著,許、宛之間直線距離不過200公里,換算成當時的尺度不過500里,加上道路曲折和河流阻隔,急行軍頂多七天也就開到了。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張繡對許都的威脅甚至要大過了淮南的袁術。原本那兒是劉表的勢力,劉表坐守之輩,輕易不跨州出征,而且暫時不敢撕下朝廷忠臣的假面具,但張繡不同啊,他叔叔張濟已經幫著郭汜追捕過一回天子了,誰敢保證他就毫無異心?
只有來到了這一時空,處在曹家謀士的位置上,是勛才算真正理解了,為什么原本的歷史上張繡才剛占據宛城還不到半年,曹艸放著東方的呂布和南方的袁術不打,先要朝向西南方,跑宛城去揍他。
可是這時候,曹艸還并沒有西征的打算。一則按照原計劃,秋冬之際要繼續去南討袁術的,大量物資都向汝南甚至淮南集結,輕易不好再往回調;二則為了營建許都,雖然今秋收成不錯,收入高但開銷也大,財政狀況就很捉襟見肘,也拿不出再多的物資來保證兩線作戰,或者跨年間兩次出征了。所以曹艸才要召集群臣商議,看看該當如何應對。
這回郭嘉搶先發言,說張繡就位置來說,雖然對咱們挺有威脅,但他的實力還很小弱,不妨先放一放,還是專心去打袁術——“宏輔前番所獻離間之計,既可用于袁、孫,亦可施之于劉、張也。”
鐘繇說這事兒多少有點兒難辦。前此孫策連老爹的爵位都沒有正式繼承,光被袁術表為行殄寇將軍,所以咱們請天子下詔,拜他為討逆將軍,準襲烏程侯,他就挺高興。可是如今張繡身居建忠將軍、宣威侯的高位(劉協在長安被迫大封關西軍頭,誰都混得不低),咱要下什么香餌,他才會上鉤呢?
眾人全都低頭沉吟,是勛突然福至心靈,開口道:“不如任其為南陽太守,如何?”
曹艸一拍幾案:“妙計也!”
荊州八郡(原為七郡,劉表多分出一個章陵郡來),按道理說各郡太守全都得由朝廷任命,無論州刺史還是州牧都無權插手,最多也就是試著表一表而已。但是今時不同往曰,那些大權在握的州刺史、州牧們,所表的郡國守、相都能正經管事兒,相反朝廷派去的倒往往被地方實力派給轟回來。所以南陽太守一職,就應該是劉表的禁臠,而張繡雖然屯駐在郡治宛城,他的勢力也覆蓋不了整個南陽郡,大部分地區還是聽劉表的調遣。
是勛獻此一計,就是要給劉表和張繡之間插進去一顆釘子,使他們產生不信任感甚至互相嫉恨,到時候張繡可以名正言順地吞并整個南陽郡,難道劉表就會視若無睹嗎?就會主動避讓嗎?劉表肯干,他手下人也未必肯干哪。
終究南陽郡最南端的鄧縣,跟劉表所在的襄陽城就光隔著一條沔水,遙遙相望,張繡要是真奪取了整個南陽,等于手持一把利刃頂住了劉表的哽嗓咽喉!
曹艸說那就這么定了,通知文若,讓尚書臺擬詔,拜張繡為南陽太守,由朝廷遣人去宣詔。是勛突然一拍胸脯站出來,也別勞煩別人了,不如便由區區來跑這一趟吧。(。)
瘋狂()推薦作品:辰東“”、皇甫奇少爺“”和天蠶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