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記事

第三百八十八章 提出

正文第三百八十八章提出

正文第三百八十八章提出

“……四姐,第六組,石頭哥哥、六哥、七哥組收獲獐雞四只,黃雀兩只,就剩最后兩組了……來了來了,方大哥、羅冀表哥、文啟哥哥是第七組,收獲獐雞六只野鴨一只。八一中文=≤≈第八組是大哥、方四哥、小麥哥哥,收獲獐雞五只。”

忙的團團轉的小花椒總算能長出一口氣了,又拍了拍自己的小胸膛,眉開眼笑的同香葉道:“還有我們第九組。”又豎起一根食指來:“四姐、花椒組,收獲獐雞,一只!報告完畢!”

日上中天,隨著一聲響亮而悠遠的呼哨聲響起,除了驚動了一蕩的獐雞俱都惴惴不安,不知道生了甚的事兒,尋思著是不是有強敵來臨之外,分散在蘆灘周遭的小字輩們也俱都窸窸窣窣地動了起來。

卻是知道那聲呼哨聲正是秦連豹出的,也正是秦連豹同他們約定好了的收手歸家的信號。

早在清晨出前就已是約法三章過的,分開前又特地再三囑咐過,所以這會子聽到呼哨聲,甭管這一長串兒的小小子情不情愿的,又在做甚的,是在加固繩套,還是正在靜靜等候獐雞入套上鉤,俱都老老實實的行動了起來。

頭一樁事兒,就是將每組掘利用起來的有利地形所布置下來的所有繩套全部拆除,就是為了避免無意中留下的繩套一不小心套了人。

而且每拆掉一個繩套,還得把相對應的用來示警的紅色棉布條兒也一應解下方能成,這是為了避免被蕩中的水禽啄入腹中。

而將自己組別的地盤恢復原樣,并通過秦連豹三人的檢查之后,小小子們方才66續續地拎著俱是綁的結結實實的獐雞過來岸邊集合。

已經守在了岸邊的花椒同香葉就開始團團轉兒地清點起了獐雞數目來。

小姐妹兩個連眼神都沒互動一下,就已是習慣性地互相配合起來了。

花椒按著先來后到的,將每組收獲的獐雞數目清點出來,一一報給香葉知道。

香葉則負責心算,花椒將自己二人也歸納在內,含了蜜兒似的的聲音剛剛落下,她這最終的結果也就出來了。

小臉紅撲撲的,卻是興奮的緣故。

“四十二只!”脫口而出的同時,香葉已經一躍而起抱住了花椒,還努力將雙手繞過花椒的脖頸攏在嘴邊歡呼道:“咱們一共扳到四十二只獐雞呢!還有兩只野鴨三只黃雀呢!”

周遭圍了一圈兒的早就喜不自勝,已經湊在一起相互討論著下套下鉤技巧,或得意或恍然大悟的小小子們,聽著就紛紛看著花椒香葉樂了起來。

一個上半晌就收獲了四十二只獐雞。

說少自然不算少。

畢竟秦家這么一個大家子,也就養了四五十只雞,大致每天都能收上二三十個雞蛋,供闔家食用。

可說句實在話,說多也實在不算多。

起碼與秦家的小小子們聽說過的好些個滿載而歸的例子還是有著一定的差距的。

畢竟四堂哥可是聽說過,有人一夜工夫就逮了五六十只獐雞的。

而且小小子們還都有信心,若是可以動用彈弓的話,收獲說不得還得再翻一倍的。

嘴上也會這樣說,可大多心里頭卻并不在意的。

已經玩的非常高興了,即便意猶未盡,也不是為著想要捕獵更多的獐雞。

只是舍不得這捕獵的過程罷了。

畢竟別說方案一行了,這樣難得的體驗,對正值學齡的秦家小小子們都是非常珍貴的。

至于當地的這6續丟過來的或在掙扎或在裝死的四十二只獐雞,數字真的不嚇人,大大小小二十來個小小子都是念過書的,泰半只消掃上一眼,腦子里就能蹦出具體數字來了,不過有快有慢罷了。

饒是只上過念過大半年書的羅冀石頭諸人亦是如此的。

卻都愿意陪著兩個小妹妹玩兒,看著她們一五一十,一絲不茍的數數兒,沒有哪個不耐煩,也沒有哪個來敗興。

直待香葉歡呼完,大堂哥幾個還夸贊了一番,這才又三三兩兩的小組討論了起來。

有的還在商量捕獵獐雞的技巧,有的已經在描述紅燒獐雞的滋味兒了。

直到秦連豹秦連龍同陳師傅檢查無誤,又同也過來這蓮花蕩畔扳獐雞捉野兔的十里八村的鄉鄰們打了個招呼,過來集合后,這才一路說說笑笑的返回家中去。

雖說今兒又錯過了午飯辰光,可夜飯卻是一桌子的獐雞宴。

秦老娘領著杜氏妯娌五個忙活了一黃昏,殺雞、捋毛、開背……整個西跨院都彌漫著野味特有的清香氣兒。

紅燒的,清蒸的,尤其是一道獐雞燒咸菜,雞肉鮮嫩酥脆,咸菜香醇爽口,滿口生香,油而不膩,回味無窮,無論是下酒也要下飯也好,都是人間極品。

別說方案的堂弟一氣兒吃了三碗飯,就連一向并不溺于口腹之欲的方案,亦是多添了一碗飯。

一天的疲乏頓時消散殆盡,一夜好眠,翌日一早,除開花椒香葉之外的扳獐雞的原班人馬,就又興沖沖地往崇塘趕年集去了。

這回花椒同香葉沒有同行,實在是花椒對于常來常往的崇塘的興趣已然有限,而香葉雖然喜歡湊熱鬧,卻有些害怕幾乎裹挾著的摩肩擦踵的人流,就怕一不留神同家里人失散了,就留了下來,幫著秦老娘婆媳幾個料理年食,以及明兒要帶給方家同俞阿婆家的年禮。

而方案四人雖不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小丫頭,逢到家學里頭解館的時候,也能出去走一走。

可就連方案都感覺到好似從來不曾這樣盡興過。

倒不是沒有見過這么多形形色色的人、這么多林林總總的商鋪,也不是沒有聽過這么多的聲音,叫賣聲嬉鬧聲,熙熙攘攘。

而是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多的樣子。

畢竟以方案的身份出門,身邊就算不要管事或是清客的跟隨著,也必是少不了三五書童或是小廝長隨跟出跟進的。

哪里去過根本無法想象的柴市豬集漁行菜市的。

饒是方案,都只認識蓮溪城里的府前大街、縣前大街、鐘樓、鼓樓、大小山貨街、城隍廟這幾處所在,只知道一些個為文武官員服務的紗帽鋪或是皂靴鋪,文人雅士匯聚的紙店筆鋪,以適應達官顯貴消費需求的飯莊茶樓。

雖然也去過城隍廟,見識過進香、做譙擁塞滿門的場景,見識過所賣貨物遍地皆是的場面,棚打滿院、酒飯耍貨的都不稀奇。

還見過一大批走街串巷的商販,如四時節令,正月半賣花燈、湯圓兒的;端五月五賣粽子、菖蒲的;五六月間賣蒲席、葛巾的;七月半賣燒紙、金銀的;八月半賣石榴、板栗的;九月九賣重陽糕的;十月售寒衣的;還有如今臘月請灶神、賣蠟簽香爐、賣冬青柏枝的,心思細膩的方案也都是知道一二的。

甚至于雖未見過,卻也知道相國寺后院有僧舍百余家,專門接待過往官員及巨賈、清客等眾下榻,并擺酒接妓,歌舞追歡。

可甚的時候見識過與尋常百姓人家休戚相關的柴米油鹽醬醋的。

又何曾見識過根本無法想象的米行酒坊柴市豬集漁行菜市的。

可他們今兒卻俱都走了一遭。

水泄不通,人聲鼎沸,雖然空氣中的味道實在不大好聞,可方案卻覺得好像比前頭幾甲都要來的更加鮮活。

而更讓方案都覺得嘆為觀止的是,他們還見到了諸多雜耍同戲法。

兩扁擔寬的南北大街上,十步就是一雜耍,再十步就是一戲法,叫好聲響徹云霄。

就連他都覺得眼花繚亂,饒是廟會上也不曾見過這樣繁多的雜耍戲法,簡直看不過來了,可秦家的小字輩們卻都能說出所以然來。

哪里知道在他心目中不過是奇技淫巧的藏挾技的玩意兒,其實俱是別有門道的。

吃了一路的糖炒栗子熱白果、春卷酒釀碗里糕、餛飩拌面豆腐花,花紅生梨水蘿卜。

待到黃昏時分,大伙兒提著抱著大包小包家去的時候,方案這才有機會好好同大堂哥說說話兒。

卻是一開口就把大堂哥說的愣了愣,漸漸幾個俱都有心的半大小子越走越慢,就這么墜在了最后頭。

而其余一干年紀尚小的小小子們,還在崇塘街面上的時候自是罷了,就算想走也走不快,可一出關門,個個健步如飛,卻是急等著歸家的。

而一到家,就急急忙忙的把大包小包的禮物分給闔家大小。

只叫人有些意外的是,泰半的小小子,尤其是石頭小和尚一干人,買的俱都是吃食。

就像送給秦老爹的大多都是粽葉草扎的豬頭肉,送給花椒姐妹的則多是甜而不膩的各色酥糖糕。

而羅冀文啟卻仍是湊錢買禮物,就像給秦老娘買了把四川黃楊木的凈齒梳篦,又給花椒姐妹買了盞還未含苞的水仙花。

還有方慶同小麥,跟著羅冀文啟看了許久,想來想去還是買了一大捧的天竺臘梅。

除了送了一多半給秦老爹秦老娘還有五個房頭插瓶外,還準備帶些家去插瓶去。

方慶還把花椒拉到他屋里悄悄告訴她:“我還沒給我爹我娘同祖母姐姐們買過禮物呢!”

又把他們挑的通草絨花、頂市酥、花紅等等的物什一股腦的攤出來給花椒看。

花椒自然點頭道好的,別說這些個物什看起來就是精心挑選過的。

就道:“一看這通草絨花就知道必是送給舅娘同兩位表姐的,還有這頂市酥,松而不散、酥而不黏,阿婆吃再好不過了,還有這花紅,你們聽這名兒多吉利呢,大舅明年肯定有個好年景,還不得高興壞了呀!”

其實花椒不曾出口的是,就算方慶小麥只帶了個草屑屑家去,俞阿婆諸人也會心花怒放的。

方慶就樂了起來,輕輕捏著花椒的小下巴左左右右地看:“給我看看咱們椒椒吃甚的了,小嘴巴巴的怎么這么甜。”

花椒就一揚下巴,得意地“哼”了一聲。

方慶哈哈大笑,小麥卻有些笑不出來了。

小麥貨比三家采購禮物的時候確實挺高興的,方才聽到花椒小嘴巴巴的也是一臉的笑,可慢慢的,臉上的笑容就有些撐不住了。

花椒注意到了,歪著腦袋看著小麥,方慶也轉過頭來,小麥看了看花椒,又看了看方慶,不禁小小聲地道:“可到底羊毛出在羊身上,要是我們能自己掙著錢就好了……”

一句話說的方慶也有喪氣了,花椒就小大人似的拍了拍小麥的胳膊:“小麥哥哥,你們這會子還正是念書的年紀,好好念書就是了,掙錢的事兒咱們以后再說。”

“人小鬼大!”方慶彈了彈花椒的圓鼻頭,又樂了起來。

花椒可是家里頭數一數二的“百曉生”,自然知道方慶同小麥今兒雖然花光了身上的零花錢,可說到底并沒有一個子兒是他們自個兒掙來的,全部都是方良塞給他們開銷的,還有許氏俞阿婆塞給他們的零花錢。

方慶自是罷了,雖說復又念書之前,曾在方家做過事,可到底不入等的小廝,是并沒有月例的,所以也并沒有甚的概念。

可小麥之前在方家的田莊上是有份月例的,雖然不多,可到底是自個兒按勞付酬換來的工錢,同長輩們松手給的,自是大不一樣的。

尤其小麥還不是方慶,卻是沒有這樣的底氣從方良許氏還有俞阿婆的手里拿錢的。

花椒有些躊躇。

而翌日正是臘月二十四,為了不使方案四人再度錯過午飯,秦連豹早早的就駕著馬車,領著大堂哥,把方案一行,還有方慶小麥,以及獐雞等年禮送去蓮溪。

幾乎沒做停留,又立即趕回家來祭灶。

卻沒想到第二天,方家那廂又有回事處的管事回了大包小包的年禮過來,并且還帶來了方案寫給大堂哥的一封信。

就連花椒都不知道信中寫了些甚的,也沒有十分在意,卻沒想到大年三十兒夜里頭,闔家老少坐在一起閑話家常憧憬明年生計的時候,大堂哥卻忽的提出,想要竹杖芒鞋,出去走一走。

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