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人算不如天算!
當然,當時漢王也并沒有料到,賢妃之死,后來會被那跋扈的魚才人利用,還有呂寧妃跳出來搞得明宮大亂,這些對于漢王來說,實在是意外之喜。
張貴妃看芙蕖殺死賢妃后,本來想將芙蕖殺人滅口,卻忽然發現芙蕖的身份大有蹊蹺。
在英國公的指使下,張貴妃沒有貿然動芙蕖,而是找了一個合理的理由,將芙蕖弄到最不受寵的魚才人那兒。
然后,張貴妃暗中煽風點火挑起魚才人和呂寧妃之禍,原本想借刀殺人。
借呂寧妃打壓魚才人,順勢將魚才人和芙蕖來個巧妙的“一鍋端”。
不曾想,“魚呂之亂”爆發后,皇帝將賢妃之死,陰差陽錯的還是懷疑到了張貴妃和英國公身上。
進而讓皇帝對太子朱高熾極度厭惡。
太子差點被廢,連朱瞻基也一度失去了皇帝的信任。
如果不是二紅在關鍵時刻啟動現代學霸模式,力挽狂瀾,只怕太子一脈早已覆滅。
漢王的這盤棋,可以說,無心插柳柳成蔭,收到了完全意想不到的效果了。
現在二紅也終于想通了,當日芙蕖的信中,賢妃明明知道了幕后主使,卻為何不愿意追究。
芙蕖那個時候給賢妃說的幕后主使,應該只是張貴妃一個人。
以芙蕖對漢王之間的感情,只怕當時她并沒有想要立刻出賣漢王。
而賢妃冰雪聰明,當然知道,她若追究兇手,皇上由張貴妃和英國公就會牽扯到太子一脈,而朱瞻基必然會受到株連。
賢妃深知,二紅對于朱瞻基的情意,一直希望二紅和朱瞻基能有一個更好的未來。
所以,才會在芙蕖問她是否追查兇手的時候,悠悠說出“替我告訴二紅妹妹,就說姐姐祝她幸福。”
聰明如賢妃,其實她已經給二紅暗示了答案,只是二紅當時沒有參透。
善良如賢妃,為了二紅的幸福,她選擇原諒自己的奪命仇人。
對于芙蕖,這樣一個明宮中年紀最小的職業間諜,從當年她留給自己的那封信的時候,二紅對她的感情就已經很復雜了。
現在得知她的全部經歷后,二紅只有一種感覺:無語置評。
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的人生。
但就“細作”這項工作來說,芙蕖應該無愧于她的主子的培養了。
一個小丫鬟,不經意間攪動歷史的風云,差點顛覆多少大人物的命運。
在二紅的心里,這個古代的小丫鬟,堪比米國的fbi,俄羅斯的“克格勃”了。
這個成功的古代職業間諜,或許對二紅今后的人生,會有許多重要的啟示……
而一手培養這個間諜的漢王朱高煦,用十一年的時間經營了這盤宮闈宅斗的大棋。
只可惜功敗垂成,在已經快要成功的時候,現在突然被朱棣強令就藩樂安。
他的心里,會有多少不甘?
“其實,這個漢王從頭至尾就沒有服輸過,只是他變換了一些爭儲位的手段而已。”二紅忽然如醍醐灌頂。
她忽然發現,這個漢王真是太有心術,為什么史書上居然說他是急躁冒進的草包之人?果然,史書都是騙人的。
你看他這幾年以退為進,留在南京,做了多少自己最暢快淋漓的事情?
只是現在,連二紅都看懂了漢王的司馬昭之心,難道作為控制全局的明宮oss朱棣會坐視不管?
省躬殿后的“三希堂”里,朱瞻基正秘密的和朱棣說著什么。
“皇爺爺,漢王這個人,機心難測,野心不死,必須要派一心腹之人去樂安做細作,以便朝廷能掌握他的真實情況。不然,以二叔的心機,只怕留在鞭長莫及的樂安,更加是后患無窮。”
朱瞻基說這句話時,有點惴惴不安,似乎還有點拿不準該不該說。
可是,朱瞻基話一出口,永樂帝朱棣卻是迫不及待的問道:“瞻兒以為派誰去合適?”
“皇爺爺以為是誰?”朱瞻基一下松了一口氣,反問朱棣。
“來,那我們效仿你高祖,在手掌上把這個人的名字寫下來。看我們爺孫倆想的是不是同一個人?”
“好……”
朱瞻基微微一笑,和朱棣同時拿起朱筆,片刻之后,朱瞻基朱棣同時伸出手,攤開來。
二人一同大笑,只見他們的手掌心,都寫著一個字:紅!
“那丫頭之前朕曾屬意她來當皇太孫妃,誰知道她堅辭不就,她既然不愿意當朕的太孫妃,他日,新的太孫妃入住柔儀殿,我正不知道怎么安置那丫頭,才讓她不覺得尷尬,現在看來,或許山東,倒是那丫頭最好的去處。”
“皇爺爺思慮周全。”朱瞻基臉上露出驚喜的表情,“對了,皇爺爺,紅兒跟賢妃之前一直交好,現在賢妃葬在山東,她也去了那方,倒或許是上天注定的緣分。”
“只是,此去樂安,山高路遠,去了那邊,也不知道何時何日再能相見?這個丫頭我看她對你真是實心實意,她真能舍了你去樂安?”朱棣不無擔憂的說。
“皇爺爺多慮了。紅兒對我原本就只是兄妹之情,雖然我也很舍不得和她分開,但是只要皇爺爺開口,交代紅兒去樂安,我自然負責勸說她高高興興的去那邊。再說,漢王不是傻子,知道以皇爺爺名義派去的人,那就相當于皇爺爺的欽差,他應該懂得厚待二紅。”
朱瞻基說到這兒,忽然也覺得很輕松了,“皇爺爺,等漢王幾年后老實一點,我們就把二紅妹妹帶回來。皇爺爺若是實在等不及,可以再看賢妃的同時,去看看紅妹妹。”
“說得容易,再去看賢妃,只怕要等朕第三次北征回來再繞道山東去祭拜賢妃了。朕聽說那阿魯臺賊心不死,趁朕第二次北征時,打敗瓦剌,因此趁火打劫,出兵擊敗瓦剌,正設法控制兀良哈部。看來這阿魯臺又欠揍了。”
朱棣臉上的表情躍躍欲試,似乎在憧憬這第三次北征的情景了,不過,現在他還有更緊要的事情。
永樂十四年八月,北京西宮落成,朱棣第三次北巡,九月,楊榮和金幼孜一同進升為翰林學士,仍兼庶子,隨從朱棣回到京師。
十一月:復議建北京宮殿。十二月:遣鄭和復使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