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女學堂

第五〇四章 處決

不屬于金麥城的農民,他們也可以用土地置換的方式,取得農地,來到金麥城。

他們為何要來金麥城?

除了金麥城的生活比較優越,有很多不同,其他大漢城市的享受以外,最重要的是他們知道金麥城附近的農田收成會有他們的十倍。

十倍的收成代表什么?

代表他們可以多生小孩多存小麥多賣銅錢多,很多以前不敢想象的享受。

只要他們冒險遷移搬到金麥城附近去耕作就好了。

最開始農民是保守的,不愿意走動,但是總有些投機者或者是勇敢者會去嘗試。

而嘗試的效果很快就出來了。

大漢的人有一個共同的好處,就是愛面子喜歡榮歸故里。

要榮歸故里,就必須告訴大家他在金麥城得到了什么好處。

如果只有一個人,很多人還會認為他吹牛。但是難免會有些人受到刺激就去看看到底是不是真的。

等這批人再來榮歸故里的時候。遷移的人就不是一兩個,而是整村的人。

這個行動讓官方都被震動了,紛紛出來堵截。

可是有好的生活怎么能夠擋得住人們的腳步呢?

何況官方的人手不足。人民也不需要走大馬路。翻山越嶺他也能走。

結果有接近一半的人出走成功。順利的在金麥城附近流了下來,然后就開始吃飽飯。

那些沒逃走的人怨恨地方官,要不是金麥城不喜歡逃犯。說不定他們就要殺官造反了。

其實對他們來說,金麥城的需求比大漢的律法更為重要。

對這些不識字的農民來說,外面的世界,他們沒有辦法知道,甚至法律他們也不懂。他們所有的知識來源都來自于聽說,對他們來說,金麥城擁有的東西,無疑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而百分之七十的希望,就足以讓他們發揮出行動力。

農民成群一旦行動起來,那力量足以顛覆上層的統治者。

所以越到后期金麥城的擴展速度越快。糧食是決定一個城市能夠有多大的關鍵因素。

生產量的提升,再加上交通的便捷。讓金麥城可以容納比長安以往多二十倍的人口。

當然現在是沒有辦法達到二十倍,因為同樣的變化也發生在長安附近,只不過不是每一塊地方都能夠做到糧食的大量增產,但是糧食增產一倍到三倍的速度已經能夠達到了。

能夠有二十倍到一百倍產量的地方也只有錢家農場。

但是錢家農場的農產品并不只是供應長安城,還有中央水塔區,以及三千里以內的城市。

錢汝君發現她越來越愛金麥城,想到要離開金麥城的決定,又覺得有點遺憾。

等環游世界回來,就在金麥城度過余生吧。

錢汝君看著黝黑的天空這樣想著。

沒有太陽,只有星光的感覺太過奇怪,所以她在會沒有辦法把空間里當成家吧?

錢汝君機械化的問這問題,然后進入腦海里搜索記憶。

文星鎮所做過的壞事,果然夠把他處決一百次。

錢汝君翻找過后,毫不猶豫的上前讓文星鎮死。

在從他的記憶里找到第二第三個罪孽深重的人,繼續詢問翻找下去。

難以想象住著幾十個人危害到的生命最起碼數百人。天知道以后如果他們還活著能夠迫害多少。

原本錢汝君猶豫不定,但經過翻找之后,她已經認定對方不可救藥,不死都不足以贖罪。

本來錢汝君想用滿清十大酷刑。但終究沒有這么狠,只能讓他們死的舒舒服服的。結果把他們處死之后,反而是錢汝君不舒服。

不是她心懷慈悲,而是覺得自己太慈善了,這種死法太便宜他們了。

跟他們比較起來,董武三個人就像溫柔的小貓。錢汝君總算不覺得放走他們三個人算是罪大惡極的事了。

錢汝君一個一個依照順序找下去。總算在第二十一個人,她停止了殺戮。

剩下的人罪不致死,只不過也沒什么好人,只是沒有機會動手去做天怒人怨的事而已。

對于這些人錢汝君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把他們發配到礦山去做苦工。

當然,這些人做壞事的地點在繼承,沒有經過法律審判,他沒有資格把這些人關到礦坑里面去。

除非她劫走這些人,但是為了這些人犯罪,錢汝君又不開心了。

可見得一個人如果想依照法律做事,基本上也做不了什么好事。依照道德良心,除非有兩個準則,否則也做不了事。

錢汝君君感到很郁悶。她的性格果然做不了大事。

被她殺死的人沒有發出聲音,不過他們倒下的時候總是發出嘣的一聲。然后就被止住和空間的土地吸收了。

地上長出美麗的花朵。錢汝君發現最美麗的花朵是文星鎮所埋的地方開出來的花。

身為空間的主人,她知道這個花不屬于大漢,也不屬于后世。很美麗,可以充作藥用,拯救世人。

或許這就是他的救贖。

剩下的這些人,錢汝君也逐一審問,真正的無辜者大約有七人。

這七個人錢汝君,把他們放到空間以外去。甚至沒有抹除他的記憶。

是的,錢汝君發現在空間里,它具有抹除對方記憶的能力。

這是在她一次不小心把一個人的腦袋搞壞的時候發現的。

然而抹除記憶跟洗腦是不同的。洗腦并不會構成一個腦袋的傷害。

洗腦之后,為了生存,腦袋在短時間會變的比以往更為聰明。

但是抹除記憶,那就真正是對一個人的腦袋的破壞。輕微的,會造成智能損失。嚴重的會造成白癡現象。那是真正的白癡,不可恢復,不可學習。

這樣的人存在,對大漢來說完全是負面的存在。

大漢不容許太多人是被撫養者。

現在大漢的被撫養者大多是老人,能成長成為老人的幾乎都是一些士紳階級,窮人要變成老人幾乎太難,大部分三四十歲時就會因為病痛而過世。而他們三四十歲時的長相也跟大漢五六十歲的老人差不多了。

如果換算成后代的外表大概就是七八十歲的老人。

錢汝君可不想擔負起照顧壞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