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娘進屋之后不敢打擾蘇欽玉養神,一是禮貌,二是她想起那天的時候覺得歉疚,將他喊醒了恐怕得尷尬一陣兒。
她在屋里找了個地方坐好,一坐便是半個時辰。
蘇欽玉是被外頭刮風的聲音吵醒的,虛著眼見三娘坐在對面,便愣了愣:“你何時來的?怎么不叫我一聲?”
“我看你睡得香,沒敢打擾。”
蘇欽玉坐起身來,伸手揉了揉腦袋:“我要是一直不醒,那你豈不是要坐到明兒早上?”
“這倒不會,估摸著就回去了。”
他撇眼瞧見三娘手里拿著他那件裘衣:“洗干凈了?”
三娘一時無語:“沒洗”
蘇欽玉挑了挑眉,沒說她什么,轉而說起了王文胥的事情:“我找人去查探過了,王伯父如我所說,應該是去見了不該見的人。”
他所說的不該見的人,大抵是說睿王,可三娘卻不那么認為。王文胥是個識時務的人,會為王家的大局著想,事到如今不可能冒險去幫睿王。
“當真?依我對父親的了解,他此時不會去做那樣的事情。”
蘇欽玉道:“也不是你那個意思,我且提醒你一下。睿王和淑妃現在都沒見著人影,齊王的人就快翻遍整個京城了,依舊沒找著,恰好你父親曾偷偷出府被齊王的人撞見”
“你的意思是,我父親知道睿王他們的藏身之處?”
蘇欽玉沒否認,再道:“你也知道,王伯父為人耿直,淑妃又曾對他多有照拂。即便他現在不幫他們謀出路,也會想要救一救,你說呢?”
他這么說,三娘倒還覺得很有可能,王文胥重情誼,要他去做那等忘恩負義的事情,怕是比要了他的命還難受。
“那照你這么說,睿王是想問出淑妃他們的下落,如果說出來便能將功補過?”
他搖了搖頭:“光說還不行,他需要表一表忠心,最好是領著齊王的人去把他們找出來。”
三娘皺了眉,若是說出來倒還好辦,讓王文胥親自帶人去,恐怕難。
“一定要這樣?”
蘇欽玉認真的點了點頭:“若是他早些說出來他也就罷了,可他到現在都只字不漏。”
三娘有些愁:“那我要怎么做?”
“我安排了一下,今晚讓你去刑部大牢一趟,勸一勸王伯父。能勸得動是最好的,若是勸不動”
“勸不動又當如何?”
他嘆息一聲:“若是勸不動,刑部大牢便是他葬送性命的地方。”
三娘斷然不會讓王文胥斷送性命的,勸便勸吧,總好過沒法子:“那你快領我過去。”
“你也別急,先到里頭去換身衣裳,你此時這身打扮多有不便。”
他說得倒是,三娘便順著他所示意的地方而去,進了里屋瞧見榻上那身男裝。
外頭跟里頭就隔了層畫屏,畫屏還不那么嚴實,燭火晃動能隱約瞧得見人影。
三娘想,蘇欽玉那天都不碰她,想來是個正人君子,便不去計較了,開始寬衣解帶。
她認認真真的換衣裳,卻不知外頭那人正盯著畫屏看
換好之后,三娘從里頭出來,見蘇欽玉一臉正經的倒了杯茶喝。
“走吧”三娘沖他道。
他慢悠悠的將手里的茶水喝干凈,才起身:“外頭冷,你把這個穿上。”他說著,將三娘方才拿來放在桌上的裘衣給她披上,還仔仔細細的替她拴好系帶。
她在蘇欽玉跟前儼然跟個孩子似的,他也將她當個孩子一般來照顧。
“我自己能系的”三娘頗為尷尬。
他全然不理會,弄好之后不顧她的意愿,牽起她的手便外頭去。
少漓在外頭候著,見他倆手牽著手出來,看著三娘的眼神都是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
三娘心虛的埋了埋腦袋。
蘇欽玉讓少漓備好馬車,他們這就往刑部大牢去。
這個時候,刑部沒什么人,但牢房卻守著許多人。
三娘本以為蘇欽玉得像個什么法子進去,卻不想他領著她就這么直愣愣的往那邊去了。
外頭守著的侍衛出面阻攔,問他們是何人,來此處作甚。
蘇欽玉話都不說一句,也不回他們的話,就站在那里等。
片刻之后,從牢里匆匆出來一人,瞧他那身打扮,應該是牢里頭能管得住事的。
“你們幾個,放他們進來!那是尚書大人遣來的。”那人隔了老遠就嚷嚷道,一路風風火火的模樣。
幾名侍衛見了那人都恭恭敬敬的,也將兵器收了起來。
那人沖蘇欽玉道:“愣著干什么?還不快進來!”
蘇欽玉也一副畢恭畢敬的模樣,領著三娘一塊兒進去了。
走了許久之后,離那幫侍衛遠了,那人才換了個語氣同蘇欽玉說:“方才是迫不得已,還望蘇公子見諒。”
蘇欽玉罷了罷手:“不礙事,我也曉得你的難處。”
那人很是客氣:“不不不,蘇公子能有求得上我的地方,那是我的榮幸。不過您要去見的那個人犯比較特殊,最好還是速戰速決。”
蘇欽玉回身看了三娘一眼,又轉而與那人道:“沒問題,若是耽擱了,我便進去將她拖走。”
那人看了看三娘:“也不知這是哪家的公子,怎么想著要去見那一位?”
蘇欽玉替三娘圓了圓:“王家在京城這么多年了,也有些舊識,算是來送行吧。”
那人聽蘇欽玉這么說,還嘆了聲氣:“那就快去吧,我瞅著他是快了。”
三娘心一驚,聽了便想趕緊沖去找王文胥。
蘇欽玉拽著她的手,稍稍使勁捏了捏,示意她要沉住氣。
又客套幾句之后,他們才在那人的引導下到了最底層的監牢中。
常年潮濕,導致這里充斥著一股霉味兒,一想到王文胥在這里頭呆著,三娘就莫名心痛。
那人倒是知事,將他們領過去之后就走了,走前一囑咐:“一定要快些,我可不敢保證什么時候會有人過來。”
那人走后,三娘才順著那人所指的地方過去。
牢房里昏暗,廊道上的火燭飄飄忽忽,里頭坐著的人就見個影子,看不清楚臉。
(戰場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