嬌娘賦

第四百一十章 雞蛋后續

第四百一十章雞蛋后續

那莽漢時不知要如何作答,看著三娘哼哼兩聲。

三娘明白過來,他是想要寫字。

“來人,去取筆墨來!”三娘沖著屋里的下人道。

聞聲,被三娘看著的那小丫鬟趕忙出了崇德堂的門,到旁的屋子里去找。

小丫頭也不敢怠慢,兩步做步,片刻便將紙墨取了來。

三娘接到手里,親自替那莽漢鋪好宣紙,給他弄好墨汁,沾濕了毛筆遞給他。

莽漢拿過去就在紙上寫了“娼妓”二字,雖然歪歪扭扭不怎么好看,但能讓人眼瞧出來。

那小姑子顯然沒料到莽漢還會識字,驚問道:“你什么時候會寫字的?”

那莽漢沒理她,而是把紙遞給三娘。

三娘便把他寫的字亮出來,給在場的每個人都看清楚,隨后才道:“我是不知道這小尼姑在祖母面前捏造了些什么事實,但請料想下。個掛著尼姑名號為娼者,有什么立場到我王家來指指點點?”

聽三娘這么說,王家那幫旁支長輩都震驚不已,不曾想個出身佛門的尼姑竟會為娼。

就在他們指指點點說個沒完的時候,王老夫人站出來說了句:“咱們就事論事,現在說的是小尼姑指認趙氏曾以信佛為由在庵堂與這莽漢私通,現在說這尼姑如何如何,豈不是跑題了?”

三娘卻是笑:“如何跑題了?祖母可能有所不知,那庵堂從前有不少尼姑,全都是做那檔子事情的。小尼姑信口雌黃說我母親與這莽漢云云,我卻想問問她,庵堂中住著這么多的女人,還時常有男人出入,你怎么就偏偏注意到了這個人?還未母親,去了回而已,你怎么就盯上了?最后你還將他們拉到塊兒來說事,依據又是什么?”

那小尼姑,憋得臉紅,讓三娘下子揭了短,臉面全無。

她怒瞪了三娘眼,道:“你少血口噴人,王夫人來庵堂的時候咱們早已不干那勾當了......”

“不干了?”三娘冷笑道:“那意思是以前還是干的,對么?”

小姑子氣得炸毛,正想跟三娘爭執之時,王老夫人來了句:“莫要扯旁的,你就是你是怎么見到趙氏跟著奸夫茍合的。”

小尼姑這才將心神拉回來,努力抑制怒意,道:“原來庵子里的人被遣散之后,就剩下我個人看守,之后便見這位夫人到此來燒香,還問我能不能住幾日。當時我想著反正也沒人住了,干脆就讓她住著。誰想她住就是兩三天,最后我也是出于關心去探望之際發現夫人不在房中,去林子里找的時候才見著這二人......”

她還做出副難以啟齒的模樣,在三娘看來就是惺惺作態。

“證據呢?但憑你面之詞,連個像樣的證物都拿不出來,還想給人安上罪名?莫非太異想天開了。”

“這......”小尼姑被自己給堵了,她死活不肯提起從未露過面的惠平師太,如此便沒人能給她作證,更不能證實她所言非虛。

三娘嘲諷道:“怎么?說不出來了?拿不出證據來了?我倒是可以提醒提醒你,那庵堂里不是還有個惠平師太么?拉出來給你作證,還能辯解得清楚。”

趙氏沉默了良久,聽到這里的時候覺得要說幾句,便道:“當時我與文胥吵了架離家出走,本是氣沖沖的打算出京回娘家,可到了那林子里便停了腳步,終歸是舍不得。在庵堂里住著的兩日,這姑子總來跟前轉悠,在我面前也總會提起惠平師太這個人。我是不知道她們圖什么才來陷害與我,但請諸位叔伯還我清白......”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趙氏這短時間的變化也讓三娘驚嘆不已。她這席話乍聽沒什么特別,可配上她那雙誠摯的臉,那雙淚光顫顫的眼睛,真讓人難以懷疑她。

小姑子嘴硬,依舊道:“總而言之我就是看見這大漢跟王夫人在林中不知說個什么,兩人看就有問題。還請老夫人想想,王夫人常年待在王府里,就算是生氣離家又怎會突然認識個新人呢?”

王老夫人本就偏信那小尼姑,聽她說得稍稍有那么點兒道理就來興師問罪:“如何?還不打算招么?”

三娘卻笑了起來:“招?從何招來?祖母都不問問那惠平師太是怎么回事,結果就要讓咱們認罪了?這其中分明就有內幕,難道祖母也不打算過問?”

王老夫人見三娘不肯認罪,也不心急,而是道:“成,咱們就件件理清楚,繼續......”

趁熱打鐵,惠平這事情肯定要牽扯出來,但現在是要把這小姑子解決再說。

三娘又問那莽漢:“這小尼姑硬要說你在林中見過我母親,你有何解釋?”

那莽漢想了想,又提起筆來,在紙上寫了三個字“送雞蛋”。

這倒讓三娘想起先前張臨說從莽漢家中買來雞蛋的事情,心中立即有了主意。

老夫人對“送雞蛋”這三個字云里霧里的,不知道莽漢到底想表達個什么意思,

三娘便解釋:“當知道母親離家之后我便在西郊林中找到了母親,當時她不肯跟我回來,我怕她在庵堂中缺衣少食,便讓人在附近村落里買了筐雞蛋,讓人送去。這漢子正好就是那家人,故而來給送雞蛋來了。”

其實這漢子家應該確確實實給庵堂**應雞蛋來著,否則他也不可能提及雞蛋的事情。但如果三娘這么說,等于給小姑子個可趁之機,試問哪個修佛之人會去吃雞蛋的?

當然了,這小尼姑本身就是個半吊子,吃不吃都樣。但她咬死了說沒吃過,那三娘就沒轍了。

所以這理由得編編,不能給人鉆了空子。、

三娘便解釋:“當知道母親離家之后我便在西郊林中找到了母親,當時她不肯跟我回來,我怕她在庵堂中缺衣少食,便讓人在附近村落里買了筐雞蛋,讓人送去。這漢子正好就是那家人,故而來給送雞蛋來了。”

其實這漢子家應該確確實實給庵堂**應雞蛋來著,否則他也不可能提及雞蛋的事情。但如果三娘這么說,等于給小姑子個可趁之機,試問哪個修佛之人會去吃雞蛋的?

當然了,這小尼姑本身就是個半吊子,吃不吃都樣。但她咬死了說沒吃過,那三娘就沒轍了。

所以這理由得編編,不能給人鉆了空子。。

(教育123文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