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轉

第三百四十四章 點醒

家丑?宣惠有些吃驚,不明白王聿為何突然說起了這個。

“……當時接到家書,說父親在武昌病危,我便來求公主放我回去。其實……孟大人是對的,我回去才發現父親身體康健,那信……只是為了騙我回去,因為他馬上就要派兵往金陵,與汪以明匯合。”

“原本父親不可能順利回到湖廣,只是因為柳夫人恰巧去世,王爺才放心讓他去……可,”他停頓了片刻,艱難地開口道,“我剛回去,小妹便找我哭訴,說是父親身邊的姨娘害死了柳夫人。”

“我心里對柳夫人并無好感,她不是一個好繼母……然而無論是為正我家內宅風氣,還是幫小妹給母親討個公道,我都不能置之不理。可查來查去,一切都指向了父親……”

王聿雙眼無神地盯著地面,線條柔和的側臉被燭光投下了些許陰影,更把他的悲傷和無奈放大了幾分。

“就在這時,裴世子到了武昌。他一力勸說我帶兵來金陵解圍,我也同意他所說,可父親卻一意孤行……沒奈何,我只好動了父親身邊的人,卻導致父親中風在床……”

他的臉上顯現出極其痛苦的神情,“我與裴世子一樣,從小跟在父親身邊,長在軍營里。雖然父親對我母親涼薄,于我的婚事上也多有算計,可也是辛苦將我養育成人……”

“公主,”王聿再次跪到了地上,幾乎是懇求道,“金陵一役,我沒有任何功勞,不求任何封賞,只是想要贖我父親和王家的罪責。父親如今已然身不能動,口不能言,求公主勸王爺放過父親,王聿感激不盡!”

宣惠想了一下,就算是王聿將功折罪,也足可以抵過了。再加上王錦堂已經病倒,梁瓚就算是瞧在湖廣二十萬軍隊的份兒上,也會饒過他。

“這個不難,”宣惠笑道,“王大人年事已高,只管安心頤養天年。三哥面前,我自會幫你周全。”

得了宣惠這句話,王聿心中便松快了許多。“多謝公主大恩!”他欣喜地磕了個頭,才起身坐下。

“你方才說,叫我給你指條明路……該不會就只這一樁事吧?”宣惠笑問道。

王聿低頭沉思了片刻,不知道自己該不該毫無保留地信任宣惠,把心里的盤算也拿出來說。可想想她一直以來對自己的態度,王聿暗嘲自己白白年長了人家十幾歲。

“還有便是,我手下湖廣二十萬人的歸屬。”王聿沉聲道。

宣惠驚訝于王聿的坦誠,也是直到現在,她才真正意識到王聿實實在在的忠心。

她莞爾一笑,說道:“不知你心里是如何打算的?不妨說來聽聽。”

“這才正是為難之處……我并沒有什么打算,也不知如何打算才能對王爺、對這二十萬人、還有對我們王家……都好。”說到王家,王聿歉然地笑了一下。畢竟都是俗世中人,誰又能完完全全一點兒不為自家著想?

宣惠點了點頭,明白了王聿的意思。這二十萬王家軍,在以往是王錦堂手中的利刃和依仗。前世,梁瓚還在徐州時,這二十萬人的效力可以換來一個皇后的位置。在今生變故頻仍,及至到了今日,利刃不復當年的威懾力,反倒成了燙手山芋。

可若真要王家痛痛快快地獻出掌控這二十萬人的兵權,即便忠義如王聿,也不得不有所顧慮。在這兵權讓與不讓之間,它到底是保命的憑借還是催命符,不到最后一刻,誰都很難說清楚。

對于宣惠而言,王聿她是一定要保下的。至于他手中的權柄,帝心難測,即便梁瓚現在不對王聿心生忌憚,日后卻未必。

左思右想,宣惠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從金陵一役,王將軍已經向天下人表明了態度,為此你不惜與自己父親翻臉,背棄王家與盟友訂立的盟約。我的意思是……”

宣惠端起茶盅,喝了口茶,仔細想了想措辭:“既然你已經選了這條路,那就一條道走到黑,不要左顧右盼、逡巡不前。否則,就如俗話所說,”未語,她先笑了起來,“里外不是人。”

王聿沒有笑,反倒沉思起來。

“湖廣的錢糧、土地、官員任免,你預備怎么辦?”

王聿楞了一下,沒想到宣惠話鋒轉得這么突然。“這些事情一向是父親的人在管,我只管軍中事,從未插手錢糧這些。”

“所以呢?”宣惠逼問道,“這幾個月還可以混過去,等王爺回來時,你準備如何交待湖廣之事?”

“自然是把這些都交給王爺。”王聿明白了宣惠的意思,坦然地說道,“我奉王爺為天下之主,這天下自然也包括湖廣。父親自始至終不能取信于王爺,我相信當是湖廣這片地方在作梗。”

宣惠笑道:“王將軍是聰明人。若你交出湖廣,王爺便不會再擔心你手中的這二十萬人。若你糧草、軍餉都不能自給自足,又何談在軍中如指臂使、一呼百應呢?”

王聿點了點頭,終于笑道:“多謝公主指點迷津,是我一時沒有想通透。”

“王將軍先別著急,”宣惠笑道,“我問你,這二十萬人,你預備如何處置?”

王聿不明所以地說道:“只要交出湖廣,不就……”

宣惠莞爾,越發覺得王聿難得,心思恪純,說的就是他這樣的吧!

“帝王面前,如何說與如何做都重要。甚至有時候,事情做對了,說話方式錯了,一樣得罪。等三哥回來時,王將軍不妨提出兵權上交。若三哥無心裁撤,你便放心領兵。若三哥順勢收權,”宣惠尷尬地笑了一下,繼續說道,“那王將軍就算是棄權保家安吧!”

王聿看上去有些沮喪,明明自家是最早投靠梁瓚的,怎么到頭來卻成了這副局面?

宣惠一語點醒了他:“大周立國百余年,地位超然的只有成國公一家,可國公府的親兵卻從未超過三萬……十五萬遼東軍是裴世子搏命帶回來的,但他都悉數交給了王爺……”

王聿聞言,心中一凜,終于想得通透,不再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