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華

第五十一章 不均

謹身殿里,御案上擺放了一張名單,名單上赫然寫著不久前剛剛選出的八位秀女的家世門第、籍貫姓名,還有這么多天下來,女官對她們的綜合考評。

殿里靜悄悄地,似乎連一根針掉落了,都能聽得見響兒。良久之后,御案旁邊傳來了一聲長長的嘆息,在屏風旁邊侍候的太監聽到了,都低下頭去,不敢發一言。

誰敢發言呢,怎么發言呢,難道要膽大到上去問一聲怎么了?別忘了洪武十年的時候,有一久事內廷的宦官從容言及政事。皇帝立刻將他逐出,遣還鄉里,永不敘用。這個老公公伺候皇帝有十七八年了,早在皇帝還是吳王的時候就在身邊得用。皇帝就是念及這么一點情分,才沒有當場拉出去杖責。他能得到皇帝的姑息,可是其他宦官就不會有這樣的待遇了,所以供職內廷的太監們,都無比小心,從不敢發一言在不該插嘴的時候。

他們也許算是活的最窩囊最小心的一代太監了,有鑒于“漢唐末世皆為宦官敗蠹,不可拯救”,皇帝下令宦官不得兼外臣文武銜,不得穿戴外臣衣服、帽子,官階不得超過四品,政府各部門不得與宦官公文往來這一系列禁令之后,皇帝仍不放心,又特地懸掛一塊鐵牌在宮門之上,上刻“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這十幾個大字,以示震懾。

所以伺候在身邊的幾位太監雖然心里清楚皇帝在為什么犯難,但是仍然沒有顯露出分毫來。

洪武帝正是在為皇子皇孫們的婚事發愁,他原先是不愁的,按他預想的是從這一屆選秀的女子中,挑出家世清白、門第薄弱的秀女出來,平民女子最好了,低級官吏的女孩兒也行。這樣配給皇子皇孫們,就杜絕了將來后妃甚至外戚干政的可能。

他以為自己的安排是很好的,也以為他的兒子們都會理解他這個父親的良苦用心但是他偶然間聽到了他的第十八子朱楩和他母妃的話。

“大婚之后,”朱楩對他母親周妃道:“兒就去封國了,再不能孝順母親,侍奉膝下,母親勿要以我為念,安心自養,兒子此去千里,也會常常記掛母親。且幸有松兒能替我照顧母親”

皇帝心道,這個自己很少關注的兒子,倒也有幾分孝心。

卻聽周妃抱著他嚎啕大哭道:“我只有你們兄弟兩個,皇上卻把你們封地那樣遠,一個封地在甘肅岷州,一個在遼東開原!那種荒無人煙的苦寒之地,皇上怎么狠得下心讓你們就藩!只恨你娘沒本事,不敢比皇后,也比不上惠妃寧妃這樣伺候陛下的老人!讓你跟你的其他兄弟,千差萬別!”

“母親莫要亂說,”朱楩急忙道:“父皇封建我們,就是為了屏蔽帝室,以為磐石之安。秦、晉、齊、楚、燕雖然封號尊貴,但也責任重大,兄長們都要領兵出征,兒子雖然封地偏遠了些,但好歹是王化之地,用不著陷于陣仗之中,這豈不是母親的幸事?”

“況且有幾位兄長也與我的封國不遠,”朱楩歷數道:“肅王兄封地也在甘肅,平涼市離我的封國也就是數百里的路程遼王兄在遼東廣寧,離松兒多近呢慶王兄在寧夏銀川,寧王兄又在大寧,東連遼左,西接宣府,谷王兄就在宣府啊,大家離得這樣近,相互有的照應!”

“那是因為你父親將天下的好地方都封完了,封完了!”周妃忍不住道:“好地方都封給了皇后、惠妃、定妃和寧妃的兒子了!你怎么不說說你那秦王兄,封地在西安晉王兄,封地在太原燕王兄,封地在北平周王,封地在開封楚王,封地在武昌齊王,封地在青州潭王,封地在長沙魯王,封地在兗州蜀王,封地在d湘王,封地在荊州代王,封地在大同從第十四子算起,你們這些未婚的皇子,便都沒得什么好封地!”

“一樣的皇子,”周妃道:“他們封在膏腴之地,就算不是膏腴之地,也是古之郡邑你們這些年歲小的,卻都要去苦寒的地方,聽都沒聽過的地方,不僅要建你們的王府,還要把那一個地方的城池也建了!聽說你周王兄,建造的周王府,是在宋朝都城的地基上建的!開封那人口稠密的地方,有一輩子享不完的福!同樣是兄弟,你不過比他小了十七歲罷了,難道你就不是皇爺的兒子了嗎?為什么皇爺偏心至此!”

“母妃,”朱楩道:“您別說了!”

“我要說,為什么不說,”周妃道:“封地不如人家,這樣也就罷了,好歹也是傳世的藩王,可是為什么連你們的婚事,都要差你兄長這么多!”

“看看你的兄長們,哪一個不是娶的國公、國侯的女兒!”周妃道:“怎么偏偏到了你們這些個年幼的兒子這里,就要娶了平頭百姓家的女兒!在柔儀殿朝賀的時候,如何能上的了臺面!”

周妃這一通牢騷發完,心里舒服了許多,然而全都聽到的皇帝卻大怒,然而他也沒有立時追究周妃的過錯,在他看來,周妃不過是無知婦人,婦人斤斤計較也是正常,重要的是兒子朱楩最后并沒有反駁他娘說的娶婦娶的不好這一觀點,朱楩這么想,其他幾個適齡的皇子心里未嘗沒有也這么想過。

不能理解自己的一片苦心啊,皇帝感覺自己的頭發又要變白一些了,他畢竟老了,是個疼愛兒子的老人,最不想看見的,就是兄弟之間起了嫌隙,而這種嫌隙是由自己處事不公造成的。“不患寡患不均”的道理,看來是人人都知道,連周妃都知道,就覺得和自己疼愛年長的兒子,而不顧念年幼的兒子。

皇帝也想了許久,他這么做,確實有利于長遠,有利于國家,但是恐怕在當前也造成了年幼的兒子們的不滿

那就給兒子們都娶高門女吧!

他們恐怕也不是真的在乎女方門第高低,只是在乎是不是從自己這里得的平均。但是從一開始就不平均了,長子長孫會得到最先得到,而且得到最大的,其余的兒子不過得到是邊邊角角,將來甚至還要仰賴輩分比他們低的太孫而活。

皇帝這么想,就覺得周妃說的沒錯了,這樣確實很不公平。

皇子的親事,皇帝可以給他們找到家世差不多的二品官的女兒為配,雖然不是國侯國公之女,但是如今還剩幾個國侯?國侯也沒有幾個適齡的女兒了,所以也就降低一等,配指揮使家的女兒,跟他們的哥哥們也差不了多少。

皇孫是皇帝不能退讓的,要在皇孫這里定下萬世不變的規矩。

給皇太孫定下的就是從四品文官的女兒,比他的叔叔們差遠了,但是娶進來的好處卻大大的有,最起碼不會仰仗身份,驕縱凌人。想當年太子娶進來的常遇春的女兒,孔武有力,與太子口角時候甚至能將太子推翻在地上,這樣的母夜叉,娶進來能干什么!白白給自己找氣受!還有那個誰,秦王的次妃鄧氏!她挑唆秦王干了些什么!把自己好好的兒子教唆壞了!皇帝想起這個女人,心中就有無盡的怒意。

這就是娶進高門女的結果,不知道謙卑,不知道順從。既然這是他們想要的,那就遂了他們的意,今后自己受著去吧!

皇帝的筆尖落在名單上,勾出兩個平民女來,一個是張氏,一個是呂氏。

張氏,皇帝的耳朵似乎又聽到了當日她唱的趕牛歌,這首歌勾起了他當年放牛的回憶。

“好女子,好女子,”皇帝道:“當配我的佳孫”

皇帝又想起了皇孫朱高熾一本正經的樣子:“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又有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之言在北平時候,每年春耕時節途中未乘坐車轎,而是一路騎馬前行,為的是可以看到沿途老百姓的生活情形,知道百姓生活的不容易也曾一日走過五十里地,北平周邊的縣城,稼穡畝產俱都了然于心。”

皇帝的嘴角,漸漸掛起了一抹奇異的微笑。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