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嘎嘎……”
院內隱隱傳來奇怪的聲響,劉惜之正坐在一棵樹下輕松地嗑著瓜子。
她身著家常衣裳,倚在樹下的石椅上,身旁一方小小石桌,上面擺著各色點心果子,她最愛的,卻只是面前一碟最平常不過的瓜子。
鳥兒在樹梢探頭,似乎被那響亮的破殼聲吸引,應和般地啾啾鳴叫。
花瓣落了一地,昨夜風過,院中一片粉白。劉惜之鼻尖被清淺的花香沁透,從樹隙中舉目望天,如洗的藍色似被熨過般波瀾不驚,間歇一朵輕云飄過,劉惜之直盯得它受驚般散去了,方將手中最后一粒瓜子咬在齒間,輕輕吐去殼兒,拍拍兩手,撣去身上落花盈盈起身。春花的腳步聲已行至院外了
“姑娘,又是一張劉府的帖子。”她有些委屈地捧著那張紅色的燙手山芋。
劉惜之蹙了一眼石桌的邊上,那里已經擺著好幾張小周氏送來的帖子,無不是催她搬回劉府去的,人卻一個鬼影子都沒。
劉老夫人與蕭老夫人談判的結果是劉府不追究蕭遠騰把劉嬋媛推倒在地斷了一根肋骨這事,同時答應把劉嬋媛永久鎖在屋里,只每日丁嬤嬤送飯,斷絕她與外界的聯系。
而蕭老夫人也只是怕劉嬋媛再出來作怪,再次害到她兒媳婦與孫子,琢磨了一翻,最終同意了。
劉大老爺和方氏對這個安排也算是滿意,但從此絕對會劉嬋媛這人留個心眼,有大房幫忙看著,諒她也整不出什么幺蛾子來。
劉惜之明白,劉老夫人雖疼愛劉嬋媛,可她更疼愛她的親孫子劉振堂。
如今的劉嬋媛不僅不會成為振堂的助力,反而還會拖累他。
京城中的事,不知祖父有無對她說全,但太孫對劉嬋媛的態度,想必她的姑姑榮伯府世子夫人非常明白地說了,如今還如此愚不可及冥頑不靈,若是蕭府真是拿著證據去告官,整個劉府都會受到影響。
一邊是親孫女,一邊是整個劉府,但凡是個人,都知道怎么選了。
令劉惜之費解的是劉嬋媛至今都沒跟劉家人說是她毀掉她的臉的,等了那么些天都沒人上門找她算賬,只有小周氏不厭其煩地派帖來勸說她搬回劉府去。
劉府,怡安堂。
劉老夫人坐在太師椅上閉目假寐,丁嬤嬤在旁邊扇風。
夏日,卻還未到最熱的時候,但怡安堂已經擺起了冰盆,老人家一到夏日,最怕身上粘糊糊的。
丁嬤嬤偷看了一眼,知道她沒睡著,幽幽地開口道:“二夫人最近好像在幫三姑娘相親。”
丁嬤嬤受了小周氏的囑托,讓她給老夫人帶句話,說想讓三姑娘搬回來劉府,別人擰不清,她服侍了老夫人這么多年還擰不清嗎,最想三姑娘回來的莫不過于老夫人了,只是沒能得逞罷了。
老夫人沉思了一會,問道:“她今天又去甄府派帖了吧?”
丁嬤嬤“嗯”了一聲,“老夫人,依奴婢看,三姑娘今年十四了,也該讓她回來了,謀一門親事,嫁出去未嘗不好。”
親事?老夫人睜開渾濁的年邁雙眼,冷哼了聲,“甄府就怕有這么一著,早就跟老太爺打好了招呼,那丫頭的親事,只能甄府說了算,你怎么謀都得經過他們同意,你傳個話,讓二房那邊別瞎折騰了。”
丁嬤嬤想了想,說道:“老夫人,奴婢看未必,咱們可以多看幾家,然后都拿過去甄府,給他們自己選啊,這姑娘大了,誰還不是要嫁出去的,雖說要經過他們同意,可他們也沒法越過劉府徑直給三姑娘相親啊,這不像話!”
劉老夫人眼帶精光,似乎想起了一些事情,“前些日子是不是有人送了個錦盒過來?”
丁嬤嬤被這么一問倒是記起了有這么一回事,送錦盒來的人說是給老夫人的,所以也無人敢拆開,老夫人又因著事事不順,也無心看那錦盒,便被人收入庫里,“奴婢這就去拿。”
說完,便放下扇子,奔庫房去。
東西拿了,剛要往怡安堂去,遠遠看到一個娉婷身影,丁嬤嬤道:“二夫人。”
小周氏穿了一件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裙,明晃晃地一抹艷陽,她賞了丁嬤嬤一個大大的笑容,“丁嬤嬤不在怡安堂伺候母親,來這庫房做什么?”
丁嬤嬤知她醉翁之意不在酒,定是來問她老夫人對三姑娘回來這件事的態度,但她也不說破,道:“老奴替老夫人來拿點東西。”
小周氏心知這個劉府老人也不是簡單的貨色,便走近去好聲好氣地問,“嬤嬤,我問的事情怎么樣了,我也是急了,你看我這做后娘的,不做被人閑話,做不好也被人閑話,豈不是里外不是人嗎?”
丁嬤嬤笑了笑,“二夫人一片真心,三姑娘自會知道,老夫人還在考慮當中,她點頭了,老奴會轉告的。”
這話小周氏怎么聽怎么不舒服,只好皮笑肉不笑地謝了。
丁嬤嬤一句不敢耽擱,便要拿著錦盒走,小周氏冷不防拉著她手問道,“這里面什么東西?”
小周氏娘家是個落魄的書香門第,自小用的吃的都是最普通的,見識也淺薄,嫁進來劉府后,才知天堂有多大,這些年也浸潤出一雙火眼金睛,一看便知這黑色錦盒不一般。
“是別人送給老夫人的東西,老夫人還沒來得及看。”丁嬤嬤道。
小周氏不舍地收回視線,聽出了丁嬤嬤的玄外之意,這東西老夫人都還沒看過,其他人就別惦記了。
“嬤嬤快去吧,別讓老夫人等久了。”
“是,老奴這就走了。”
回到怡安堂,劉老夫人已經叫人泡了一壺茶上來了。
“怎么去了這么久?”
“路上遇到二夫人,耽擱了一會。”丁嬤嬤把錦盒放到老夫人面前。
劉老夫人吹了吹茶,一圈若有似無的白煙冒了出來。
“她倒是個不死心的,罷了,若她有辦法,便隨她去。”
“是,老奴會轉告的。”丁嬤嬤微笑道。
劉老夫人放下茶,伸手摸了摸錦盒,是上好的酸枝。
隨著錦盒的打開,里面竟平放著一張大紅色的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