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8章賣個人情
348章賣個人情
作品:
作者:鴻影長空
李承允進京后,發現武帝對朝政越來越疏懶了。他性情更加易怒暴躁,諱疾忌醫。現在更是找了道士進宮,妄想求得長生之術。
武帝無子,論血緣和實力,滕王和靖王這兩支,是最被看好的。福王那支,血緣早就遠了。他們封地又在南邊,京中沒有助力,也就沒有妄念了。
滕王若不造反,選一個兒子扶助的話,還是大有可為的。最讓李承允想不到的是,滕王居然為了皇位造反,他這一支只怕要絕了。
那就只有靖王這一脈了。
李承允能想到,李承恩也能想到,兩人不約而同地看上了武帝的那個位置。
到目前為止,兩人旗鼓相當。
李承允和謝惠靈交好,算是得了皇后娘娘青眼,武帝對他也算贊賞。他的姨父是成王周定康,號稱永定戰神。
李承恩,卻定了文太后侄孫女為妻,待劉氏進京后,應該就會下聘完婚了。
文家,因為是太后娘家,家族里人又爭氣,在朝堂上勢力不小。
沈莛從明州匆匆趕來,向李承允稟告糧食之事時,李承允覺得這機會不錯。若他能一舉名聞朝野,至少在民心上就勝了一籌。
但這糧食不是沈莛一人的,還有顏家兄妹的一半。李承允不能強取,不顧忌顏家兄妹,還得顧忌一下周明。
現在,玉秀深明大義,提出將糧食交給他處置。
其實,玉秀將糧食交給李承允,除了想賣個人情,換得李承允在自家其他生意上的支持外,最多的,還是因為這些糧食數量太多,他們兄妹吃不下。
他們兄妹四個,初初經商,兄弟功名不顯,根基太淺薄。朝廷缺糧之時,她若發這國難財,只怕朝廷上下口誅筆伐。到時玉棟和玉梁功名有損還是輕的,他們被趁機拿了、家財充國庫都可能。
當時她想買糧時,是指望賺上一筆的。時移事易,等她經了潤州之圍,再聽周明說起朝廷撥不出糧草時,她改變了主意。
朝廷都沒有糧草,小小顏家何德何能,竟然能售賣糧食?
沈莛有沈家為后盾,人脈又廣。可他們兄妹四個,能靠誰呢?
可她也不能拿顏家的名義捐糧,還是那句話,顏家,怎么能超過國庫?所以,她決定留下一倉糧食販賣,這樣買糧的本錢就保住了。其余的糧食,她賣個人情,交給李承允。
李承允在帝后面前都說得上話,他也不像過河拆橋之人。
最重要的是,李承允是周明的表哥,他拿了糧食,肯定會給周明的。
玉棟臨危入伍、冒死守城,如今又跟著周明征戰蜀中。他以后,必定會成為將軍。玉梁或許也會走上仕途,自己就拿這些糧食,給他們鋪路吧。
玉秀想明白這些,當然不會吝嗇銀錢。
李承允聽沈莛也表態后,笑著問玉秀,“玉棟不在,這事……”
“我們兄妹同心,我哥本來也就是這個意思。就算我家小四,年紀雖小,也是會贊成的。”
“好,那這些糧食,我就收下了。”李承允一口答應,又對沈莛說,“你去和王彬商議如何行事吧。”
王彬當年痛打金元宗,又跟著李承允上京,如今已經是李承允身邊的第一謀士了。
沈莛答應一聲,連忙告辭先去安排。
“秀秀,你請我來,不會是為了糧食的事吧?”李承允含笑問道。
“我家管事看中了兩間鋪子,想在京城開綢緞莊和車馬行。”玉秀連忙把自己原本的打算說了。
“你要開只管開吧,有事就找丁三。”李承允聽玉秀說要給自己干股時,好笑地說,“這干股我可不能收,若子賢知道,還不得怪我?你還不如將這干股送給子賢呢,他如今缺錢。”
京中笑談,成王世子為省錢,一切喝酒會客能免則免,不能免必輕車簡從。而且,連出手打賞,都沒以前大方了。
李承允不知道周明是為了給玉秀攢嫁妝,只當他接了差事后,府中開銷更大。他們府中又不像其他人家,家中幾間鋪子都是姨母陪嫁。成王府的出息,都是田莊田產。
聽到玉秀打算送自己干股,想到周明那防備勁,可不敢收。再說他剛收了顏家兄妹那些糧食,也不好意思再收著干股了。
玉秀看他堅持不要,也就不再提起這茬了,打聽說周明在蜀中節節取勝,玉棟如今是軍中一員猛將,幾次戰報上都提到他的功勞。
“你放心,子賢可不會讓他吃虧。”李承允末了,還說了一句。
玉秀看他一副了然神情,不由俏臉一紅。
閑話幾句后,李承允告辭回府。
過了幾日,傳出消息:靖王大公子李承允,聽說朝廷國庫吃緊,變賣原王妃何氏的嫁妝,購買糧草。他還讓管事到明州聯絡明州府境內富戶,為國籌糧。
大公子在明州賢名遠播,一呼百應。明州境內沈家沈莛和顏家率先響應,其他人家紛紛跟隨。短短幾日,眾人合力集資,購買了十二倉糧食。
李承允上報武帝后,武帝龍心大悅。
北地戰事,蜀中造反,大軍一動就是金山銀山、米山面山。蜀中大水北方旱災,天災人禍之下,國庫就被搬空了。
武帝天天聽著戶部叫窮,蜀中戰報又催糧,頭都大了。
李承允籌集的這十二倉糧食,解了燃眉之急。
明州運糧要經過蘭江,武帝權衡之后,下令這十二倉糧食全部作為軍糧運到蜀中,全力平叛。
而李承允為君分憂,心系社稷,朝野上下,一時好評如潮。
明州府沈莛和顏家,也在京中揚名。
沈莛還罷了,顏家兄妹四個,聽說都是年紀尚小,眾人當然更感興趣。
再一打聽,顏家兩兄弟,顏玉棟如今就在軍中效力,顏玉梁奉旨要在萬壽節獻書。有才有德,這是興旺之像啊。
而謝家謝惠靈,更是帶了顏玉梁出席文會,夸贊自家小師弟年紀雖小,深明大義又聰慧無比,玉梁神童之名逐漸傳開。
玉秀和玉淑也接到不少閨中女子的文會花會的請柬。但玉秀只說姐妹倆心系兄長安危,要為兄長祈福,將所有邀約一律推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