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小說
第四十四章河岸
第四十四章河岸
作者: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在這個時候,已被歷法列為了重大節日。
當初提倡佛教的那位皇帝,為以示對佛教的尊敬,敕令在元宵節點燈。幾百年下來,到如今,也形成了元宵夜張燈、觀燈的習俗。
徐州東面臨海,州內湖泊河流縱橫,凡城邑內均有水陸兩路環繞。
每到元宵之夜,徐州各大城邑水陸張燈,紅綠繽紛。不說布衣百姓,便是王孫貴客,士女兒童,俱是傾城出游,謂之逛燈。
元宵這日,也是甄柔及笄之前最鮮活的歡樂記憶之一。
重生的第一年,是在宗廟過得元宵,只能站在山頂遙望遠處阡陌交通,火把往來照耀田間,憶往昔當年彭城內燈火燦爛、城邑繁華熱鬧之景。
又有前世最后那一兩年在莊園里渾噩度日,元宵之夜游樂逛燈的事,好像已是太久遠的記憶了。
許是近來日子過得如意,從正月十五早上起來,甄柔就生了雀躍的游樂之心,想到市里逛燈,感受人世繁華。倒是與那人的私下見面,她看得很透徹,得之她幸,失之也不過是她的緣分未到。
這日是酉正時分張燈,這時天尚未黑透,燈火不是最旺之時。
甄柔耐住性子,用過暮食,陪曲陽翁主閑話了一會兒,見天已黑盡,立馬叫了坐在上手的甄明廷一起告辭。
曲陽翁主懶洋洋倚在起居室的憑幾上,見甄柔終于忍不住要告辭了,眼睛乜斜道:“一下午坐立不安,莫不是真看上了?”
甄柔起身的動作一滯,心下道誤解就誤解了,口中便道:“女兒還不是為尊母親大人之命,趕在今年把自己嫁出去。”
言畢,讓兄長甄明廷帶著出了府。
徐州平原遼闊,可開荒地眾多,又水資源豐富,耕田漁獵都是活法,在天災人禍的當下,算是一方太平之地。
本朝實行郡國并行制,下邳國作為徐州境內一級地方行政區域,自是市上繁華,人煙阜盛。
甄柔才坐馬車入市,就見路上已是車馬塞途,幾無寸隙。
左右鋪肆,笙簧鼓樂,低唱高歌。
市食,蜜食、糖果、花生、瓜子諸品果蓏,一應俱全。
斯時聲音鼎沸,月色燈光,不覺入夜。
舉目四望,無一處不是熱鬧非凡,百姓安居樂業之景。
車窗帷幔卷起,甄柔倚窗看著,不由心里有感:阿兄雖不擅長帶兵打仗,治理城邑卻是能力出眾,至少治下百姓生活富足安康。
“阿兄!”甄柔叫住前方騎馬的兄長,探首而出,朝他豎起大拇指,“下邳真熱鬧!你治理有方!”
四周人聲太過喧囂,甄柔的聲音淹沒其中。
甄明廷只聽得一聲“阿兄”,回頭見甄柔朝他豎起拇指,卻聽不到她說什么,只當是好,便跟著豎起拇指。
甄柔“撲哧”一笑,笑得前瞻后仰,探首而出,和一旁跟車走的阿玉交耳道:“阿兄準沒聽到我說什么,不然按他那傲性,準要不可一世!”
阿玉似想到那情形,低頭抿嘴兒輕笑。
人潮如流,這般一路走走停停,左顧右看間說笑嬉鬧,不覺到了護城河岸下游。
這里人煙漸少,燈火漸暗,四下有了幾分安靜。
甄柔笑意斂下,心知見面的地方到了。
果不然,馬車穩穩停下,阿兄下馬走了過來,道:“阿柔,周煜在前面等你。”
甄柔看了一眼立在車窗外的甄明廷,點了點頭,搭著阿玉的手,從車尾下了車。
看著前方市里皎如白晝的燈火,甄柔靜立了片刻,等夜風吹散適才的熱氣,心隨之靜下后,方轉身走了過去。
“阿柔。”甄明廷驀地叫道。
甄柔聞聲止步,偏頭看著跟前的兄長。
甄明廷囑咐道:“我就在這等你,有什么事你一叫,我就能聽到。”
甄柔頓時展顏一笑,脆生生應道:“知道了,阿兄!”
甄明廷“恩”了一聲,擺手讓甄柔過去。
甄柔不再分神,緩步上前,將注意力放在三丈之外的河岸邊上。
只見那里長身立著一人,背對著河,仰頭向著她來的方向。
雪已經停了有十日了,天氣回暖的很快,積雪融化,雪水流入護城河里。
沒有燈光映雪,周邊只有零星的燈盞,放出昏黃的微光。
甄柔看不清那人,只感有一道極強烈的目光,從他那里投來。
時下只要不過于出格,并無甚男女大防,但兩世總共不過二十年里,甄柔只和薛欽接觸過,雖也同曹勁單獨處過幾次,但那時她只一心家族前程,根本沒有心思想其他。
此時,乍一和陌生男子獨處,還是要談男女之事,甄柔不由地有些躊躇。
只在這時,立在河岸邊的人,驟然推手一禮,喚道:“在下周煜見過女公子。”
甄柔輕輕吐口氣,提起裙擺,低頭拾階而下,在周煜兩步之外駐足而立,客氣道:“周公子無須多禮。”
周煜聞聲抬頭,一雙星目熠熠發亮,透著無限歡喜。
甄柔這時看清了,這樣灼亮的眼睛,那道強烈的視線應該就是他的。
只是這樣不加掩飾的目光,直直地盯著自己,甄柔不自在轉過頭去。
周煜一驚,似生恐惹了佳人不喜,手足無措的解釋道:“女公子您不要見怪,我實在太高興了……今日公子告訴我時,我都不敢相信!就現在我都以為,您是我想象出的……”
說到后來,聲音漸低不可聞,好似犯了錯的孩童一般,周身都是不安的氣息。
甄柔對此有些訝異,卻是掩在心底,只納罕地問道:“想象?你見過我?”
周煜立馬點頭道:“見過!去年冬,女公子深夜來下邳時,是我隨公子一起接您的!當時您可比現在瘦多了,看上去很是柔弱,卻沒想到極有勇氣,直接讓公子為您退婚!”
他說時,眼里似有神奇的光彩,耀眼如同正午的陽光。
甄柔卻是一默,直言不諱道:“你已知今日見面之因,而我與薛世子的傳聞,想必你也有耳聞。那么,可還敢應下這門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