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太太跟著感嘆“日子都是這么一天天磨不出來的。情分呀,都是這么來的。”
田嘉志“如同您這般看的透徹的可不多。我丈母娘那邊可是羨慕人家牛大娘這日子了。”
田野“是呀,我看著話里話外的擠兌我大爺呢。”
高老太太那邊跟著就樂了,他們就是斗嘴圖個樂,別擔心。
高老頭“他們的日子也不錯,就是嘴上說說而已,不當真的。小四的事情你們準備的怎么樣了。我這些日子聯系了幾個弟子,介紹了幾個不錯的大夫。”
這事頂重要了,自從看出來朱小四有點控制不住嘴,田野也舍不得讓朱小四虧嘴之后,田野就一直擔心小姑子生孩子這個問題呢。
田野“那什么時候聯系聯系,等小四生產的時候,咱們早點把人給請過來。總是多準備點不是。”
高老太太看著田野對朱小四的事情上心,就替自家小徒弟高興,雖然沒有爸媽操心她的事情,可遇上了一個好嫂子,處處都想到了前面。親爹媽能做的也不出左右了。
老太太“你們心里有數就成,多準備點總比準備不足好,就當是他們過來串親戚的。反正左右算起來,都是弟子。”
田野“多虧了您了,我在人情世故上不怎么成,認識的人不多,有心無力。這下子好了。什么都不用擔心了,小四愿意怎么吃就怎么吃。”
高老太太也知道,自己這方面做的也不咋地“那也不能隨便吃,也是太心疼那丫頭了,好不容易這段時間過得恣意點,舍不得控著她。還是不能多吃的。”
算是說給他們兩個自己聽的吧,都知道,看到朱小四吃東西,他們還是舍不得多說。
田野認真檢討“都聽您的。”其實朱小四的體重還是在控制范圍之內的,那不是孩子身子骨單薄嗎,他們自己看著總是覺得不妥當。
田嘉志聽著田野同高老太太聊自家妹子的瑣事“我不在家的時候,多虧您照看著他們姑嫂呢。”
高老太太“都不是外人,這話以后都不用說,你們來了省城之后,我們的日子熱鬧多了。我可一句都沒感謝過,小四雖說是我徒弟,可我當閨女養的,以后一樣指著他養老呢。你們不客氣,我也不客氣。”
人老兩口子這話說的相當的仗義,而且高家老頭說了“小四那孩子但凡紅旗爸爸媽媽有的,就沒有落下過我們老兩口子,我閨女也就做到這份上。見外做什么呀。”
老兩口子沒說的是,田嘉志兩口子也是如此,但凡田蜜爸媽有的東西,就沒落下過他們。有些事情心里有數就成。說出來沒必要。
田嘉志“那是肯定的。小四看著冷清,情分都記在心里了,用她的話說,對我們兄妹用心的沒幾個,更要好好地記住這些情分。”
這話說的有點傷感,兩孩子到今天不容易,沒得過家里人的好,外人的好也有數。所以情分這東西在這對兄妹身上難能可貴。
田嘉志“不說這些了,小四遇上您二老,那是她的福氣,運氣。”
當初留朱小四在省城上學,送到人高家兩口子那邊去,那就是想好了,真的要給人養老的。
他們兄妹那是遇上貴人了。不然田嘉志再怎么樣,也得把朱小四帶著他那邊去上學,他沒朱家兩口子那么心大,就把一個妹子,一個大姑娘放在省城,十天八月的問一聲好不好,沒那么精養孩子的。
所以高家田嘉志那是一直當成實在親戚在走動的,沒看到出門回來甭管什么好東西,只要田大業他們那邊有的,高家兩口子這邊都有一份,家里準備的東西更是如此。
說句不夸張的話,自從認了朱小四這個徒弟,高家米面糧油那就沒用在花錢買過,都是田野往高家送的。
人家田野心里有算計,不等高家兩口子的糧食吃完,保準新糧食就送到了。
而且田野說的好,都是家里的東西,比買來的吃著不差。
高家也習慣了這種口味,確實比外面的吃著好。米面糧油吃的都好。
知道田野這些東西,不可能老家樣樣都出產,怕是有田野自己買來的。那樣的話真的沒必要這么送。
他們兩口子不差這點錢。
結果人家田野就解釋了,這都是自家種的糧食換的。四舍五入那就相當于是自家出產的東西。
這么多年了,都是如此,后來連雞鴨魚肉都是田野送的了。
在算上閨女高敏那邊同田野這邊的關系,那是真的掰扯不清楚的,就是一家人,真的不用那么客氣的。
沒看到人高家老兩口愿意去上崗村,也是一樣的自在嗎。
高家老兩口到胡同門口就不用田野他們在送進去了“我們吃的撐了,溜達溜達,你們四口回去吧。聯系大夫的事情,就交給我們了,認識的人還算是靠譜的。”
田野“你多費心。”
長寶長順那邊對著老兩口“爺爺奶奶再見。”
高家老兩口子“長寶長順呀,再見。”對這兩孩子老兩口子那是真的稀罕。
別看平時不怎么訴諸于口,不過只要是給長庚準備的,都給兩孩子準備一份。
因為三哥家的長根小時候也在省城這邊同長庚一起,高家老兩口子給外孫子準備東西,同樣也給長根準備一份的。永遠那么周全。
田野看著那邊老兩口子溜達進了院子才對著田嘉志說道“按照牛大娘的話說,咱們到了省城之后也算是遇到了貴人了吧。”
田野覺得做人應該感恩,身邊都是貴人。小姑子身邊的人和事,田花身邊的人和事,自己身邊的人和事。那句話怎么說來著,世界上還是好人多。
田嘉志也有自己的認識“我的貴人就是你。”不光是這么說,田嘉志一直都是那么認為的,他的人生沒有遇到田野之前,根本就看不到希望。
田野樂了“是內人。”
田嘉志抿嘴傻樂。
長寶長順那邊也跟著傻樂“咱們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