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6與子成說
類別:其他小說
作者:
書名:__
捶完三老爺,蘇氏呼哧呼哧的坐下,三老爺摸著被打疼的胳膊,還嘿嘿的笑。
“說!這是干嘛?”
“錦娘不是說都不記得咱們那時洞房是啥樣了嗎?說實話,我也不咋記得,所以我就想,在這燕子樓,咱再來次洞房,怕錦娘不好意思,我沒叫府里的人,是讓表弟在外請的喜婆和下人。”
蘇氏瞪眼張嘴,這家伙何時打的這主意?燕子樓建好好久了吧,我怎么不記得說過那話?什么不記得當年洞房?這么蠢的話是我說的?
“你以為是二婚嗎?”
“什么是二婚?”
“就是我改嫁了,再進一次洞房!”
“嘿嘿!錦娘就當改嫁給我好了,我也當是再娶一次錦娘。”
“滾!”
“我滾!一會就來!錦娘先聽喜婆她們的,等我來揭頭蓋!本來想給你個驚喜的,誰知把你給嚇著了,我走,別打,等我哦!”
三老爺又出溜了,剛那倆丫鬟含笑進屋,又是說伺候太太換衣沐浴。
蘇氏大呼幾口氣,心想,管他哪,就當是出來幽會了,也享受下這別院浪漫的感覺先。但咋想咋別扭,和個對望幾十年的老蒙卡擦眼的家伙浪漫?沒激情!
躺在浴桶里,蘇氏也在思索,自從接受了三老爺搭伙過日子,又忙乎兒子的生病、喂養,還有其他家事,幾乎忽略了夫妻之間的深層,只是白天對臉,晚上滾窩,不知不覺的幾年過去,好像再看這個搭伙人變了質,不再單單是孩子的父親,好像有那么點在心里裝著。
這樣一想,蘇氏在熱水里都起雞皮疙瘩了。
不過看三老爺一點點的發生變化,蘇氏不是心大的啥也沒感覺,雖然是因為旻山讓他們接近,讓她接受,但是三老爺對她的那種不僅僅只是孩子她娘的那種感情,她也能感覺到。
可這幾年來,她一直下意識的忽略,覺得這樣不談感情也挺好,都要白發的人了,感情對她來說是奢侈的,忙的團團轉的時候,哪里顧得上心里裝這奢侈物?
有時看宋江氏不是沒點羨慕的,有個可以讓人癡戀的感情也是一種幸福。
前世有個不婚女友,自嘲的說過:不是我不想嫁人,而是我看的太透,女人呀,就是二十來歲,朦朧著、幢景著,稀里糊涂就嫁了,有了孩子,夫妻磨合幾年也適應了,要不就是快到三十,怕成剩貨,趕緊打折,婚后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自然會好好經營家庭,而我就是什么都看透,又不想委屈自己,所以不嫁了。說我條件高,其實不是,說起來,就是心里沒人,我也渴望有個人,哪怕所有人反對,家人都不認可,我卻死活的要跟著他,哪怕他在你們眼里啥也不是,但我愿意!可惜,從來沒有,就是啥人都沒有進入我心里。
蘇氏沒有那么高冷,自然不會有那種東方不敗的情懷,她會感動于對方的付出,會心里有縫,讓溫暖悄悄的不知不覺的蔓進去。
而三老爺在另一個房間,宋表弟幫著他換新郎服,還給他綁那大紅花,三老爺本來不想讓表弟知道,可是想找喜娘啥的,還有就是今夜來這還得他打掩護,明天到時就說表弟有急事找,才過來,只好找了表弟幫忙。
宋表弟是在表哥身后系綁繩,憋著氣偷著樂,都不知德哥咋想出這一出,不過也挺好玩,等過陣子我也和媳婦來個入洞房,想想就可樂。
里屋水逐漸涼了,丫鬟在外叫了聲太太,蘇氏驚醒,從木桶里出來,抹干身子,穿了寢衣出來,剛在門口的喜婆笑瞇瞇的遞上大紅嫁衣,蘇氏也不管了,厚臉皮吧。
就在喜婆的幫助下,換好了嫁衣,又坐在妝臺前,讓喜婆給梳頭,蘇氏這才有心思用眼神打量了下四周。
我擦!整個家具都是新的,一看就是新陪嫁的那種。
蘇氏頭一個念頭就是,當旻福的家具不要錢?想完自己都樂了,真變得這么葛朗臺了?
都弄好了,喜婆還攙著蘇氏坐到床邊,給蓋上紅蓋頭,就是從開始梳頭事,說那些吉祥話到這會,蘇氏都聽出喜婆幾次要笑場,估計她也頭一次遇見這樣的事吧,太滑稽了。
蓋著頭蓋啥也看不見,但聽喜婆的唱詞,知道三老爺進來了,蓋頭挑開,光線亮了,蘇氏抬頭一看,那棒槌一身紅,胸前還帶著新郎的大紅花,張嘴傻樂哪。
本想厚臉皮的蘇氏立時臉紅了,臊的,喜婆旁邊唱詞,丫鬟端來倆代替合巹的木瓢,各端起一杯,挽手喝了,擲巹于地,喜婆繼續唱道:一仰一合!大吉大利!
一切都按照洞房那一幕,過了一遍,最后是倆人端坐新床,喜婆道喜后帶著丫鬟退出。
蘇氏瞄了眼三老爺,見他臉紅撲撲的,不知是喝了酒還是激動,但感覺自己臉也在燒,兩眼不再看他,渾身有些不自在,心里有絲絲難堪,帶著羞的難堪。
三老爺輕輕給太太解扣,還說了句:心乎愛亦,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以忘之。
聲音里帶絲顫抖,那種輕喃的沒有放聲的聲調,有種男性的磁性,那種貼近的距離,呼出的熱氣,也似那種顫抖,讓蘇氏慌亂起來。
這和平時的肆意調笑、窩里翻滾不同,蘇氏也能感覺道老爺的手微顫,她此刻也緊張,一句話都說不出。
等成了白水煮蛋似得,剝了蛋殼,才感覺有絲涼意,剛張嘴,就被一句:與子成說給堵上了。
慌亂的心被撫平,呼吸被吞入更是顫抖,窗外的星空斜進,忽閃的燭光映紅。
井水波瀾,被繩索抖動,進出上下,深不見井底,渴急,急緩,甘甜涌出,溢!
女曰雞鳴,士曰昧旦。子興視夜,明星有爛。將翱將翔,弋鳧與雁。
弋言加之,與子宜之。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知子之順之,雜佩以問之。知子之好之,雜佩以報之。
普通人美好生活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