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林

第九百一十七章 示好

不出謝的意料,周大太太的態度相當和善客氣。

她是個四十來歲的圓臉婦人,彎彎的眉毛細長的雙眼,皮膚白晳,總給人一種彎著眼睛笑得和氣的感覺,說話聲音圓潤柔和,用辭也很溫和文雅。她打扮得并不華麗,看起來就比平時的家常打扮稍稍鄭重一些,象是個鄰居日常串門子的模樣,一點兒都沒有架子。她不但跟文氏有說有笑,見了謝與謝映慧姐妹倆,也是沒口子的稱贊,而且夸得很有水平。

知道謝不是表面上看起來的那么溫婉和順,又即將跟燕王唯一的子嗣成婚,她就夸謝“端雅從容”、“氣度不凡”。

察覺到謝映慧只是陪伴妹妹同來,其實本身不怎么愛搭理人,還隱隱有幾分出身帶來的驕傲與不合群,她夸的便是“超逸脫俗”。

周大太太如此給面子,說的話也好聽,別說本就沒怎么放在心上的文氏與謝了,連本來對周家人心存敵意與戒備的謝映慧,對客人的表情都多了幾分真誠。

周大太太今日唐突的來訪,當然不僅僅是來說好話,夸獎謝家姐妹的。她是奉了婆婆周老夫人之命,替周二太太與周四姑娘賠禮道歉來的。但為了不讓兩家先前的矛盾沖突顯得太大,她在言語間刻意淡化了雙方的矛盾,并且用閑聊的方式,仿若不經意般將周二太太與周四姑娘的行為解釋為自作主張,其實是受到周老夫人與周家大房堅決反對的,只可惜他們都沒預料到這對母女會打著探望徐夫人的旗號,偷偷前往參加茶會而已,還說周老夫人知道實情后很是生氣,已經把她母女二人禁足了,如今剛罰了周二太太為周老大人抄經祈福,讓周四姑娘以后搬到自己院子里侍疾。周四姑娘以后是不會有多少機會再跑到外人面前來做失禮之事了。

聽起來還挺合情合理的,而且給人的感覺,仿佛是她這個長媳壓不住底下野心勃勃又不安份的弟媳婦,又不敢時時打攪婆婆的清靜,只能勉強維持局面一般,各種艱難、不得已與委屈,即使沒有明言,也都在話里話外透出來了。

文氏就很明顯地露出了同情的神色,哪里還有什么記恨的想法?她要記恨,也只會針對周二太太。至于周大太太這位賢良和順卻始終不得弟媳敬重的周家長媳,又與今日之事有什么相干呢?

謝在旁靜靜聽著,暗中與大姐謝映慧交換了一個眼神。她們倒是沒有文氏這么好糊弄。對于周大太太的賢名真假,她們兩個初來乍到的不了解,今天也是頭一回見周大太太。可來到北平一個月,他們兄弟姐妹幾個因為未能正式拜見周老大人一家,就不方便先去與其他官宦人家交際,這可是文氏說的。謝璞并未提出異議,可見這是公認的老規矩了。周家行事霸道至此,若說身為長媳的周大太太是無辜的白蓮花,也未免太不可信了些。文氏可能會受傳聞影響,也有可能是周大太太在外人面前本就很會做人,可謝家姐妹沒有先入為主的概念,反倒不會輕易交付信任。

比如現在,無論是謝還是謝映慧,都很清楚地知道,若不是前者與蕭瑞的婚約已定,且受燕王夫婦承認,無可更改,而徐夫人又不管不顧地公開了蕭瑞的身世,使得這個秘密公之于眾,也將其與周二太太、周四姑娘圖謀這門婚事的真正原因暴露在所有人面前,明顯已經得罪了燕王府,周大太太未必會這么積極地上門來賠禮、解釋,還刻意向謝家示好。

周布政使的身體情況顯然已經不妙了,只是在捱日子罷了。一旦他去世,周家所有人都要守孝。在徐家勢微、徐夫人失勢,周家還有內眷惹惱了燕王妃與燕王未來繼承人的情況下,他家已是孤立無援,要是再多結謝家這門仇人,在北平就別想好過了!謝璞很明顯就是下任布政使,以他這些年在北平布政使司的經營,再加上與燕王府的姻親關系,周布政使的家屬根本不可能靠著他在布政使司官吏圈子里的影響力,繼續在北平呼風喚雨。

周家二房可能會指望借著徐夫人的關系,把周四姑娘嫁進燕王府去謀求權勢,可周家大房卻有個兒子剛中了舉人,有機會在孝滿后走正經科舉仕途,重振家門。周大太太根本不可能象妯娌那樣冒風險,她寧可交好謝家,為自己的兒子爭取助力。

周大太太待文氏前所未有的友好和親切,還主動問起了謝家剛到北平城的兩位長輩,問她們是否適應北方的冬天?又給謝家送來上好的銀絲炭,說是冬天取暖必備。謝家固然也有,可上等的銀絲炭一般只有燕王府以及城中幾家最顯赫的人家才會有存貨,旁人都是用次一等的。謝璞目前還是布政參政,只怕還夠不上那個邊兒,就算能拿到好銀絲炭,份量也未必足夠。

這點倒是真的,文氏如今手里的上等銀絲炭雖然不少,卻是因為謝璞從燕王府主管那邊弄到了一批,并非靠著自己的官位得到的,不方便傳得人盡皆知。文氏跟周大太太客氣了幾句后,還是把銀絲炭收下來了,又給她送了回禮,是謝從湖陰老家帶過來的,專門請杜老爺子配制的蜜煉膏方,秋冬季節里用來潤喉潤燥,最好不過了。周老夫人每年秋冬兩季都會犯咳嗽,這是她出了名的老毛病了,有這個蜜煉膏兌水喝著潤潤喉,應該會舒服不少。

周大太太是過來示好的,最好讓謝家欠下周家的人情,并不是真來與文氏禮尚往來的。可文氏熱情還禮,她難道還能回絕么?只得一臉高高興興地收下了。

這時,丫頭來報,萬太太到了。

謝看了看屋里的自鳴鐘,發現萬太太與文氏約定的時間差不多了。萬太太還挺準時的嘛。

周大太太臉上依舊帶著微笑,卻似乎不打算留下來跟萬太太一塊兒聊天。她主動站起身來,向文氏告辭,還邀請文氏得閑時到家里走走,所謂遠親不如近鄰,兩家住得這樣近,本就該常來常往才是。

文氏客氣地帶著兩個女兒送了她出二門,正好與進門的萬太太走了個對臉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