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江大武家里,一屋子的人,宋老栓宋大娘還有事件男主角宋老二,外加張婆子和江小池,依舊是江大武兩口子做見證人。
這氣氛,甭提有多遭。
朱大娘繃著一張臉:“上回事情談的倉促,好賴我和老栓也生養老二一回,招出去就是跟家里斷了關系。我和老栓倆養老可就全都指望不上,招女婿糧食給多少,可一點也不能馬虎。”
宋老栓兩口子一天變好幾次卦,江大武都免疫了。可這獅子大開口,別說是招姑爺,就是嫁女兒也沒這么往自己兒子身上貼金的。
五百斤糧食,你怎么就不去搶呢?
宋老二盯盯瞅著江小池,心里一點底氣都沒有。寧可摔死自己都沒吐待見一下,自己哪還有臉張口讓人家姑娘出五百斤糧食。
宋老二原還以為自己媽也就口頭上鬧騰鬧騰,誰知還真揪住這五百斤不松口了。
張婆子半天沒表態,再稀罕宋老二家里也拿不出五百斤糧食。心里難了半天,才猶豫吐了口:“她大娘,要不這糧食咱先賒著,等日子過的好了,咱再一點一點補上?”
“奶!”江小池不高興了,忙把張婆子喊住,也不知宋老二怎么就那么招人惦記,要是家里有糧張婆子肯定一口就應了。
宋老二急的開口:“饞丫頭,你真不要我啦?”
江小池頭疼,心里罵了句:你丫和你爸媽一唱一和的,不是明擺著算計自己呢吧!自己又不著急結婚,犯得著為這五百斤糧食發愁嗎?
可想想宋老二一臉委屈的小表情,見天被自己摔的苦逼樣子,也有點不好意思。如果非得招個女婿,排除宋老栓兩口子人不咋地不說,單說宋老二,江小池覺得還是好的。
若別的家招出的兒子,肯定和宋老二還是沒法比。最主要的是,宋老二禁摔,招過來肯定受自己擺弄。
宋老栓沒表態,宋大娘一副認錢不認兒子。
江大武不得不從中調解:“老二看著就像出息的,以后老二混不好也就算了,日后老二要是混好了,好好孝敬你和大哥,這點糧食還能放在眼里?再說,饞丫頭能干,縣里錦旗剛掛上,小豬過幾天就能到,以后兩孩子日子過的好,還能少了您老兩口孝敬?”
一切在宋大娘眼里都是虛的,只有握在手里的糧食實在。奔兒都沒打:“招出的兒子,就不奢望能當兒子孝順了,這要是傳出去,不是讓全村戳我脊梁骨。再說,就瞅江老大那樣,日子好了顧著誰了,拿紙畫餅就想糊弄我們,沒門!”
江小池眼角抽抽半天,宋老二這倒霉孩子,怎么就攤上這個家了呢。
人家獅子大開口要的可是五百斤,空間糧食倒是有,可沒過明路,就這么拿出來肯定讓人起疑心。
可宋老二這些日子干的活,被摔的跤就不作數了,江小池心里還有點不得勁。
尋思半天,江小池才對宋大娘認真道:“村里家閨女給多少,我就給多少。反正村里這事都清楚,不是我江家對不起你們宋家,是現在日子都在那擺著呢,誰家也拿不出來這些糧食。何況我家的情況大家都知道,即便是應了這糧,也得從隊里先賒出來。”
別人家嫁閨女,大價一百斤,那還得是水靈出挑的,江小池開這個價說實話也不少了。
江小池能吐口,宋老二立馬感動的不行。討價還價的事宋老二一點也不在乎,誰讓自己父母不地道在先呢。
宋老二立馬表忠心:“我能掙錢,大不了我不去上學,一門心思在家里干活,一定幫你把家業頂起來。”
看著宋老二江小池心里有點窩火:“現在哪有你說話的份,你把自己夸得那么好,是嫌自己爸媽把自己賣低啦?”
當著宋老栓兩口子的面江小池一點也沒給宋老二面子,宋老栓兩口子要是要一點臉,這婚事都不能繼續說下去。
何況江小池還用了一個賣字,就算再認錢,宋老栓兩口子也覺得打臉。
宋老栓公爹人設不能開口,婆婆教訓一下未來兒媳婦倒不是不可以:“怎么說話呢,別說是大小伙子,就是好好的姑娘嫁出去,一點彩禮不給說的過去嗎?”
江小池葷素不忌:“前幾天還上桿子白送呢,今兒落地就漲價,我今天就是吐口親事不作數,整個甜水村也不能說我一句不是。”
江小池的嘴宋大娘領略過,怕落了下風,身子骨跟戰斗雞似的使勁又往前挺了挺:“擱那磕磣誰呢?就我們家老二這長相還能打一輩子光棍?就是一分彩禮不給,都得有姑娘自己倒貼過來。”
這是說誰呢?他們家人是有這點本事。江小池點點頭:“呦!夸你家兒子長的好啊?別急啊!你家老大長得更好啊!你家老二領不回來,你家老大能給你往回領啊!”
江小池話說半句,點到為止。現在民風保守,即使再不待見宋老大和蓋玲那點破事,江小池也不希望這句話率先從自己嘴里露出來。
宋大娘心虛,老大那點破事傳的風言風語,兒子做不做損不用猜,她這個當媽的都猜個八九不離十。
可宋大娘那是誰,哪能被江小池一個小丫頭片子堵住嘴,一副張嘴預罵的架勢。
宋老二心寒,媳婦想娶是真心的,可媽也是親的。即使養自己再不經心,也養育了十幾年,真就為了糧食不在乎自己一點感受?
宋大娘看了眼宋老二,想想那個屈辱的夜晚,心又狠了狠:“二百斤糧食,一粒也不能少了。”
原本就是想白送的,若不是見江小池家這陣子日子紅火,宋大娘還真不好開口提糧食的事。
宋老二耷拉著肩膀,一臉頹廢:“饞丫頭,你覺得我值嗎?”說完宋老二笑了笑,也不知從哪竄出來的底氣:“饞丫頭你就給吧,我知道你家沒有,不行咱隊里先賒著,等我掙錢肯定把這虧空給你補上。我就不信我一個大小伙子,抵不上二百斤糧食。”
妙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