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程萬里

第一章 貧民丫頭的事業心

雞叫二遍的時候,貞錦衣從床上坐了起來。

在這里躺到第三天,她才終于接受了自己已經穿越的事實。

倒不是不相信人會穿越,她向來懂得要敬畏未知世界,問題是環境的落差實在是太大了呀。

穿過來的這地方真是窮到了姥姥家!

當真是姥姥家——貞錦衣是在原身體主人的姥姥床上醒來的。

雖然感受到熟悉的氣息,但她知道這不是她的家,也不是現在這個身體的家,這家的家主是原主的舅舅。

原主跟她同姓,卻沒取過名字,因排行第三就被叫作“三丫”,是三天前風雨交加的夜晚跑到這兒來的。

除此之外,她對這個世界的情況基本一無所知,因為她所寄生的這個孩子的記憶實在是太簡單,只記著些零星瑣碎的家務事,并且還因為她的進入散失了好些。

想不出是怎么穿越來的,更想不出穿越回現代的辦法,貞錦衣也想通了,既來之則安之,人總是要活著的。

這里雖說生活艱難些,但還不到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地步,一日兩餐的雜糧粥總是有保證的;

也不至于家徒四壁,能滿足基本生活所需,雖然只是最低限度的所需;

且因為當地出產棉花,也沒有衣不蔽體。

姥姥家和奶奶家里的經濟狀況差不多就是這樣。

在經濟不發達的時代,有幾畝薄田的普通農民無非如此而已吧。

而她貞錦衣,在現代社會里怎么也是個小有名氣的服裝設計師,難道在這里還找不到生存之道?

不管是哪個時間地點,只要是有人,總不能不穿衣服;只要穿衣服,怎么了得了會做衣服的人?

她以前的記憶都還在,那些本事拿到這里來,還不得叫這些落后的古代人驚為天人嗎?

今天她坐起來時已經不覺得頭暈,就問舅媽要了針線,就靠在床上,在自己外套的衣襟上試著繡了朵淺藍色牽牛花。

可是還沒繡完,姥姥進來看見,嚇得兩眼瞪得滴溜圓,一把抓過去,拿起剪刀就把線全拆掉了。

還嚴正告誡她:“平民百姓家可不敢用繡花的東西,讓官老爺曉得了,是要抓去打板子的!你娘還是你姐教你的?以后可再不敢這樣了!”

貞錦衣當然知道古代是等級社會,服飾也有等級之分,卻沒想到這里的老百姓連最簡單的繡花衣服都不能穿。

算了,此路不通也罷,反正她原本對繡花并不十分精通,只是試試針法而已。

再想想,辦法總是有的。

隔天,她可以起床走動了,就到后院摘了些胭脂花,又扶著小表弟春子,到小河邊摘了些茜草。

把兩種植物原料搗碎了擠出汁液來,再用前天她悄悄讓春子存下的淘米水加上一點醋,淘澄淘澄,得到一點點紅色花餅,然后試著將一塊白布帕子染上些玫紅色的花瓣式印子。

前幾天,她看到舅媽和姥姥用買來的靛青膏子染自家織的幾匹土布,染來染去不是淺藍、深藍,就是藍灰、青黑,實在單調之極。

要是她能試驗成功,說不定可以靠染布料先積累個“第一桶金”呢。

可是帕子剛剛上了色還沒來得及晾曬,舅媽過來看到,只驚叫一聲,便一古腦把染色的工具連帶布帕都收了去,花餅、汁水全倒進后院的茅坑;帕子扔到顏色最深的青黑染料里滲著;裝染汁的罐子也是洗了又洗,就連洗過的水也全倒進了自家茅坑。

收拾干凈了又對她說:“咱們平民百姓只能穿素色衣服,紅色只有成親拜堂時才可以用一用。無端端穿用花色的東西,讓官老爺曉得了,是要抓去打板子的!”

貞錦衣無語凝哽,半晌抱怨了一句:“這些官老爺怎么動不動就打人板子!”

“不許亂說!萬一讓隔壁的叔祖爺聽到,也得打你板子!”

舅媽顯然給嚇到了,顧不得手上還有殘留的染汁,沖過來緊緊捂住她的嘴低聲警告,結果弄了她一臉半紅不青的顏色。

貞錦衣自然明白禍從口出、隔墻有耳的道理,只得悶聲大發財。

——然則發財的心并沒有死,現在先好好吃飯好好睡覺,養好身體,再設法多了解了解這個世界的情況,然后再尋找合適的時機,建立新的事業吧。

這天早上,貞錦衣又從煮粥的甜香氣中醒來,知道姥姥和舅媽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勞作。

沒有人喚她起床,她卻不好意思還在床上躺著,穿上衣服鞋子,慢慢走出臥房的門,穿過堂屋,進了廚房。

姥姥正在灶下燒火,瞅到她進來,仰了頭關切地看著她:“三丫頭,這么早起來做啥,你病還沒好利落呢,回去再睡會兒吧,啊。”

看姥姥手頭仍不停地掰著柴草樹枝,頭上幾縷白發掉在耳邊,貞錦衣的眼底莫名涌出些酸澀。

她克制住淚意,努力做出平靜的樣子:“我已經好多了,躺著難受。”

腦中忽地回想起三丫小時候姥姥對她的關愛,再想想這些天姥姥不分日夜地盡心照料她,暗下決心一定得盡快找到做事業的辦法,讓姥姥在有生之年過上好日子。

站在鍋邊忙活的舅媽看了看她,憐愛地說了句:“也是,躺久了也不舒服,起來舒散一下也好。”

說罷,舅媽放下手里的木勺,取個木盆,倒些熱水,又拿了塊粗布帕子給她:“丫兒,洗洗臉,去堂屋里坐坐,早飯一會兒就得。”

舅媽的衣袖雖是挽起的,但貞錦衣仍能看到磨得起毛的袖口從邊緣鉆出來,袖中的那雙手臂瘦得如同干柴。

恩,舅媽這樣勤勞的好人,也該過過好日子才對。

簡單洗漱一下,沒過一會兒,舅媽和姥姥就把粥端上了堂屋里的飯桌,還在中間放了一碗咸菜。

舅舅岑水生帶著兩個兒子也到堂屋來坐下吃飯。

倆小子大的一個十二三歲,名叫冬子,比貞錦衣寄生的三丫大一兩歲;小的一個就是幫貞錦衣采花的春子,只有五六歲。

冬子不怎么夾菜,只顧埋頭苦干。

春子卻邊吃邊忽閃著大眼睛看貞錦衣,正開口問:“三姐姐你的花衣服……”

后面的“染好沒”還沒有出口,就被舅媽厲聲打斷:“好生吃飯!吃飯不說話!”

貞錦衣對春子眨眨眼,指指他手里的碗。

春子嘟了嘴,繼續喝粥。

所謂的粥其實只能叫作紅薯湯,大部分是水煮紅薯塊,只加了少量的米粒。

三丫是病人,因此添在她碗里的米飯粒比較多,倒跟舅舅這個“全勞力”差不了多少。

只不過,這玩意兒剛吃下去飽肚,但堅持不了一會兒就餓了,并且胃里常常會犯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