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就是我們主要做實驗的地方,不過很多器材都在老校區,最近才搬過來了一點,有時候我做個實驗還得坐趟地鐵。不過明年開始就好多了,咱們的實驗室會整體搬遷過來。”
“我也需要兩頭跑嗎?”陸舟問道。
“不用,”劉師兄笑著說道,“樣品的傅里葉紅外光譜分析是在這邊做的,而且不需要你參與具體實驗,你只需要幫我們分析下實驗數據就夠了。一會兒我讓人給你騰張桌子出來,從今天開始,你就是我們課題組的人了!”
說著,劉師兄推開辦公室的門。
門口左手邊的位置,一個穿著T恤衫、剃著寸頭的理工男,正背對著實驗室的門,擺弄著一臺和打印機長得有幾分神似的儀器,并沒有注意到有人來。
劉師兄帶著陸舟走了過去,拍了下這位的肩膀,等這位回過頭來之后,笑著繼續說道。
“我給你介紹下,這位是錢忠明,你叫他錢師兄就行了。”
“錢師兄好!”
這位錢忠明面相看著有些耿直,或者說木訥,沒有劉師兄那么多話的樣子。
只見他上下打量了陸舟一眼,說:“你是數院那邊的……陸舟?”
“正是。”陸舟笑著說道。
錢忠明點了點頭,說道:“matlab會用不?”
“會一點。”
“一點就夠了,”錢忠明點了點頭,從桌上拿起了一個U盤,隨手遞給了陸舟,“需要看的文獻和一些入門教程都在里面,包括我們申報基金時寫的申請書,讀完了這些東西可以讓你對我們的研究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對了,記得別傳到網上去。”
國內各個大學在科研領域雖然以合作居多,但彼此之間的競爭也不小。類似的科研項目別的大學也有在做,大家在暗地里都憋了一股勁,畢竟科研這玩意兒,先來者吃葡萄,后來者吃葡萄皮,要是先來者是個吃葡萄不吐葡皮的主,后來者沒準連個葡萄皮都吃不著。
實驗室之間的競爭關系就是如此的殘酷,誰先做出來,那成果就是誰的。
也正是因此,很多項目負責人,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兒,就是通過各種渠道變著花樣將自己的課題檢索一遍,看看有沒有哪個混蛋捷足先登。
“只是這些?”拿著U盤的陸舟問道。
“暫時只是這些,新的樣品剛送過來,還沒做數據采集,今天太晚了,我準備明天再搞。”錢忠明摸了摸鼻子說道。
“那個傅里葉紅外光譜數據采集在哪做?老校區嗎?”
“就在這里。”錢師兄指了指自己腳下。
“這里?”
陸舟往周圍看了看,并沒有看到有什么很厲害的實驗器材。
至少,和隔壁幾個實驗室比起來差遠了。
“沒錯,”錢忠明點了點頭,指了指桌子上那臺模樣長得和老式打印機神似的儀器,“就是用這玩意兒。”
“就這個?!”陸舟有些難以置信地盯著這臺儀器,怎么也沒感覺它能和什么尖端儀器搭上邊。
“沒錯,”錢忠明點了點頭,仿佛是猜到了陸舟在想些什么,繼續說道,“TENSORII研究級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這臺儀器是我們實驗室找德國布魯克公司定做的。內置金反射鏡,反射率比鋁鏡高6.5。有著超強的抗氧化性強,光學性能更穩定。雙通道數字采集,四個外輸出光路擴展……”
陸舟一臉懵逼地聽著他講解。
雖然他大一暑假的時候,也有看過一些材料學方面的參考書,但并沒有涉及到這么具體的東西。
“行了行了,別把咱師弟給嚇到了,”劉師兄伸手拍了拍這家伙的肩膀,看著目瞪口呆的陸舟咧嘴一笑,“這家伙有時候話多了點,別放在心上。明天我們準備對新樣本做傅里葉紅外光譜數據的采集,你感興趣可以來瞧瞧,不過可能得早起。我們八點鐘準時開始。”
“這么早?是有什么講究嗎?”陸舟好奇問道。
劉師兄繼續說:“硬要說的話早上氣溫正好合適,不過后來我們發現開了空調其實也一樣……好吧,我也解釋不清楚,總之我們一致認為早上八點做實驗成功率會高一些。”
這么玄學的嗎?
陸舟驚呆了。
論玄學在科學實驗中的重要性。
長見識了……
校園助手的項目有袁立偉和榮海這兩位在盯著,他負責的那部分代碼已經完成了BUG排查,暫時也不需要他幫什么忙。
帶著錢師兄給的U盤回了寢室,陸舟將資料拷貝到了電腦上,一行行仔細閱讀了起來。
三個多月前還在放暑假的時候,因為系統任務的關系,他有閱讀過材料學相關的專業書,但那些書本上的東西講的主要都是些基礎知識,并沒有涉及到這么深入的內容。
像是碳納米管這一塊,在國際上已經算是比較前沿的領域了,技術的更新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想要深入了解這一領域,只能通過閱讀大量的論文。
至于李榮恩教授負責的這個研究項目,算是在碳納米管材料的諸多研究領域中,一個應用較為廣泛的分支。
由于經裁剪的單層碳納米管,極易分散在水、酒精和DMF等極性溶劑中形成膠體,根據這一性質,碳納米管不僅僅作為下一代電子材料而被無數科研人員研究著,其在復合材料中的應用也是越來越廣泛。
尤其是煉鋼和水泥這兩個大類,事關基建大業,近些年來甚至隱隱有成為熱門方向的趨勢……
至少在國內是的。
看完了那份申報國家基金的申請書,陸舟繼續點開了存放著論文的文件夾。
需要看的論文錢師兄已經替他準備好了,這倒是節約了他不少時間。
粗略地掃了眼這些論文,其中至少有三CD是金陵大學的。
看到這里,陸舟也是不禁感慨,師兄師姐們還是厲害啊。
至少在碳元素簇材料研究這一塊的研究成果,確實是沒話說的,國內能和金大一較高下的,也就燕大、水木了。
當然,雖然前人之研究備矣,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依舊不少,其中最具體的一個就是,碳納米管作為納米級填料,如果無法均勻分散在基體內部、或者在基體內部凝聚成團,那么摻雜后非但不能增強基體材料的強度,反而會對基體材料的固有屬性帶來損害。
而李榮恩教授率領的科研團隊負責的那個項目,所遇到的瓶頸,似乎正是出在這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