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50章 鄭玄諸生入彀中矣

28歲的劉備,此前缺乏對朝廷中樞政治斗爭的敏感和戒心,也是不足為奇的。

誰讓他太年輕,從來沒做過哪怕一天京官呢。

這也導致歷史上后來劉備一輩子的全局治理經驗上,跟曹操相比,始終是不如對方全面。(但劉備也有優勢,就是他更接地氣,吃過苦知道底層需要什么)

正所謂“絕知此事要躬行”,這種短板必須親自經歷過才能補上,不能指望謀士跟你說說注意事項就能聽進去。所以哪怕李素再勸,也是不能代勞的。

要做一個好的開國之君,扎根地方干過基層,吃過苦,站過朝堂看過全局視野,這三點都不可偏廢,見識越全面越好。

幸好,如今也不算晚。

連續被諸葛珪、李素勸諫;又被焦和潑臟水、被鄭泰警告后,四重洗禮終于讓劉備端正了態度,做好了進京的思想準備。

不求做多久京官,至少暫時展示出自己的“絕無野心,一心為國”,讓朝廷考察考察清楚,以待天時。

有李素的運作,相信幾個月就能出獄哦不是重回地方的。

劉備從來沒有發現,自己變得那么珍惜他留在地方上的每一天,想趁著李素回信之前多做點事情,把當地的工作安排妥當。

李素跟著鄭泰走后的第三天,劉備就親自帶著張飛,態度非常殷勤懇切地飛馬趕回北海郡與東萊郡交界的不其山。

原本對于“招募東萊、北海各地賢才”,劉備是沒那么上心的,也不一定親自做。畢竟這些鄭玄門徒也不是后世諸葛亮那樣的“大賢”,不配被屢次親往求見。

但時間倉促,只好放低身段了。

留在北海的東西,都不是自己的,必須組織好隨時“轉運”的可能性。

不其山位于膠州灣正北,也就是后世青島嶗山西北面的群山。劉備之前已經派兵來這兒保護,還送了幾百石糧食和蔬菜果肉、布帛百匹,改變了鄭玄門徒因為兵荒馬亂買不到糧而饑餓潰散的命運。

鄭玄教書的地方,是一處山谷中的竹籬大院,屋舍簡陋,劉備策馬來到院門,找人通傳:“度遼將軍、襄平鄉侯、領遼東太守劉備,特來拜見先生。”

鄭玄很快就親自出迎:“山野閑人,蒙將軍枉顧,實不敢當。將軍平賊救民,使一方重歸安寧,此間百姓已傳頌多時。”

鄭玄也知道劉備來青州有些忌諱,所以很上道地稱呼其“將軍”,突出度遼將軍的身份,淡化遼東太守。

劉備連忙謙虛:“鄭公與盧師同受業于馬融,備又受業于盧師,豈敢當此禮遇。保境安民、為國殺賊,乃為將者本分,何足掛齒。”

張飛在背后也連忙拱手,試圖套幾句近乎。

可以說,歷史上真實的“三顧茅廬”,如果劉備非得帶個義弟一起,那多半也會選擇帶張飛,不會帶關羽。誰讓關羽對于名士的態度遠遠比張飛更不耐心呢。

如果真有誰看到諸葛亮睡大覺想燒茅廬,那也得關羽來發這個火吧。

鄭玄客氣過后,殷勤詢問:“不知將軍此來,所為何事。”

畢竟劉備只是“一顧”,之前也沒寫信通知,鄭玄場面話還是要問一問的。

劉備拱手:“素知鄭公高潔,屢辭朝廷征辟,備也不敢以官位爵祿相擾。然士人讀書,終須學以致用、經世濟民。血氣方剛的忠直之輩,豈可空老于林泉之下?

備自牧守遼東,深感大戰之后,民生凋敝,無人擅長撫民安民,故來鄭公門下,求一二高足為百姓謀。若有愿出仕者,備當妥為安排,備今年任遼東太守以來,于例可舉孝廉三人,至今只用其二。其余察舉名額,也未用盡。”

如今還是靈帝朝,察舉制的末班車,還是挺值錢的。

劉備雖然才剛剛當上遼東太守,但他手上也是握著孝廉名額的!

尤其幽州是“高考錄取優惠省份”,比冀州青州減半人口要求,每十萬人就可以舉一個孝廉了。劉備做了點手腳說遼東平定后有三十萬人口(實際二十多萬),就準備舉三個人。

之前兩個名額,其實是分別給魯肅和田疇用掉了。畢竟那些跟著他的老下屬,總要提前優待。

漢朝也沒說已經在職官員就不能舉孝廉了,魯肅這種忠厚老實之人,只是因為從小孤兒喪了父母,后來祖母也死了,沒人能孝敬才難以舉上去。但劉備覺得魯肅人品可以,就力排眾議非要抬舉一把。

這種事情,估計也就劉備這種不在乎“利益最大化”的人才會干吧。因為舉魯肅肯定不是最劃算的,舉完后也沒得再升遷多少品秩石數,不如把一個白身舉到四百石。

但誰讓劉備講義氣真性情呢,他覺得魯肅這人可以就非要捧,虧點石數就虧點石數了。

搞得當時魯肅心中很不好意思,對劉備感恩戴德,幾乎當親爹一樣效忠。

田疇更是靠著劉備的察舉才坐穩了四百石的高句驪縣長,那忠誠度爆棚也是沒話說。

不過,孝廉對于真正頂級名門世家的子弟來說,也沒那么大吸引力——他們有好幾個渠道得到孝廉,不用靠“移民”那么不光彩的手段,哪怕留在原籍都能孝到。

所以劉備此言剛說完,就看到鄭玄手下的頭號望族子弟崔琰,一臉的冷漠,只有其他出身寒微些的稍微有點動容。

鄭玄觀察了弟子們的反應,淡然笑道:“我曾薦弟子孫乾為北海郡吏,后來積功為下密縣丞,前些日子,聽聞下密城破時,孫乾也受兵禍之災,多蒙將軍救助。

將軍于我一門也算有恩有緣,我門下諸學成弟子,只要自己愿意出仕,我絕不阻攔。”

如今距離孫乾受傷已經過去二十天了,但是那么重的傷,哪怕養到可以下床走動,依然不便趕路上百里奔波。

這次來之前,孫乾自己是想自告奮勇幫劉備帶路引薦的,但劉備堅持不讓他來,要他繼續好好休養。鄭玄故意挑明這一點,也是在幫劉備說話了。

其他弟子有些原本不知道孫乾為劉備所救這一消息,聽老師轉述,才加深了對劉備的感激。

“先生,我愿為劉將軍效力,不知先生以為我的學問……能出山了么?”一個叫國淵的學生首先懇切地問鄭玄。

鄭玄笑道:“撫民理政,你們這點經義學問早就夠了。只要持心正,于庶務肯用心,還是要邊干邊學的。”

“我也愿與師弟一起,行務實之學。”另一個名叫郗慮的學生也跟著表態。

隨后陸陸續續有程秉和另外幾個不那么出名的弟子也答應了。

而不愿意跟隨劉備的,主要是崔琰和張逸等人。

崔琰是不愿意將來移民做官,想回冀州。

張逸則是另有打算,也跟劉備攤開了明說,說他想直接去投奔幽州牧劉虞,因為他覺得劉虞才是當世最仁德之主,劉備則殺伐過重了。

對于這種想法,劉備當然也不會去阻止了,沒人會公然挖自己的老領導的墻角。劉虞對他那么好,別人要去投劉虞,劉備當然是大大方方給路費了。

他并不知道,原本歷史上,這張逸雖然沒做出什么成績,但氣節也算可嘉。他當了劉虞生前的最后一任別駕,從這個角度來說也算是李素的接班人了。

最后在劉虞被公孫瓚殺害的時候,張逸也據理力爭不肯投降,被公孫瓚一并殺害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張逸這人至少忠誠度沒問題。

在鄭玄處周旋了一整天,最終劉備算是滿載而歸,帶著國淵、郗慮、程秉和另外十來個讀書人一起回到下密,讓孫乾先把這些人才安頓下來,熟悉一下情況,過一陣子等劉備自己的前途也明確下來,再談具體任用。

話分兩頭。

劉備在泰山、北海為準備撤離而拼命搜刮人才的同時,李素跟著鄭泰,也差不多趕到了雒陽,即將代表劉備進行述職,并澄清朝廷對劉備“擅自越境出兵”的誤會。

誤會解釋的工作倒也算順利,因為李素到的時候,幽州牧劉虞的表章比他更早兩天到了。皇帝、十常侍和大將軍何進都知道了消息。

李素再巧舌如簧稍微一解釋,大伙兒就相信了“這只是青州刺史和幽州牧之間工作溝通不順產生的誤會”。

但消除誤會歸消除誤會,有些東西,只要朝廷起了心,肯定是會琢磨一下如何調動以增加安全系數。

同時,只要有人提醒何進,何進肯定也想試探試探“如果調動劉備,劉備本人會是什么心態,會不會因為剛當遼東太守兩三個月就被折騰而心有怨言”。

朝廷中樞對地方官玩心術,這是永遠都不可能消失現象,只能去適應。

李素剛到京師兩天,總覺得這一波云譎波詭的暗流有點不正常,他又沒掌握足夠的情況,就忍不住偷偷的問同來的鄭泰,如今朝中究竟發生了什么、有什么人在針對劉備。

但鄭泰的身份不方便直接說,也不愿說,就給李素指點了一條門路,讓他去問盧植。

鄭泰還說,在李素進京代表劉備述職之前,盧植已經幫劉備說過幾句好話了,算是在擔保劉備的忠誠度。要幫劉備的話,還是找盧植吧。

李素沒有辦法,只好登門拜見盧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