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735章 古今東西皆然

一路向蔡邕請教“帝國的空間正統性”擴張問題,讓劉備短短幾天之內就覺得獲益良多,開啟了全新的認知高度。

他也愈發迫切想要跟李素一起商量這事兒的具體落地,聽聽李素對他老丈人想法的查漏補缺,盡快開始著手。

所以劉備也無暇觀賞崤山險峻風景,從華陰到函谷關的路,兩天就走完了,又趕了一天,就抵達了雒陽。

當然,劉備去的是雒陽舊城,因為舊城始終是政治中心,皇宮也不會挪走。李素剛籌建了小半年的新區只是經濟中心,疏解非首都職能。

劉備也是十年沒回過雒陽了,十年前他離開的時候,還是靈帝駕崩前幾個月,當時他在雒陽當過宗正。

后來北伐成功,在長安住了五年,雖然那也是大漢西都,含金量也不差,可畢竟是被董賊李傕郭汜肆虐過,跟劉備當年為朝臣時就待過的京城,感覺還是不一樣的。

尤其,當年劉備在雒陽做官的時候,有對他推心置腹提攜的叔父劉虞、還有恩師盧植,做京官的那幾個月,劉備經常到劉虞盧植處走動,當時哪里想過那么多,誰會知道自己未來居然成了皇帝。

如今,恩師盧植已故去七年,叔父劉虞被公孫瓚殺害也已六年——雖然劉虞不死,劉備還真不知道何以自處。

這種極端復雜的情緒,讓劉備一開始趕路飛快,但臨走到雒陽城外,卻躊躇猶豫了。

六月初三,午后時分。車隊與五千隨行護衛騎兵,行進到雒陽城西的夕陽亭遺址時,隨著雒陽城墻已經出現在視野中,劉備吩咐暫時停歇一下。

夕陽亭在雒陽城西三十里,建在一個丘陵上,因為地勢略高,加上雒陽城墻也有七丈高、上面還有城樓,所以在夕陽亭這邊,是可以眺望到高出地平線的城樓的。

從行政區劃上來說,這也就是跟當年劉邦當過亭長的那種“十里一亭”歇腳點差不多。無非隨著大漢四百年基礎設施越來越好,郵驛速度越來越快。沒必要再那么密集設為十里一亭,三十里一亭也夠用了。

所以這夕陽亭算是雒陽城西門出來后的第一個亭,性質跟長安城的人出遠門送行到灞上一個概念。

只是因為十年前董卓被何進召進京時,未得入城宣召時駐軍夕陽亭,把這地方名聲搞臭了。后來雒陽周邊被破壞時,區區一亭也拆毀燒塌,始終沒人來重建,覺得不吉利。

劉備喝令停下了玉軾臥輅,自有侍從給他掀開車簾。

劉備緩緩踱步,似乎每一步都在感受大地給腳掌的壓力反饋,走了幾十步,登上只剩幾根斷了的石柱子和半塊石頂的夕陽亭殘骸。

有侍從給劉備打上傘蓋,都被劉備擺手示意離遠一點,他要一個人靜一靜。然后,他就緩緩摸撫著斷石柱出神。

車隊都停下來之后,蔡邕也在侍女的攙扶下,拄著虬曲拐杖,徐步跟上參觀參觀。畢竟他也只是比劉備晚一年離開雒陽,而他在雒陽住了二十年,肯定比劉備更懷念。

“殘亭外,故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十年了,雒陽終有重興之日,老臣也甚感欣慰。”

劉備自嘲一笑,回過身來:“朕讀書少,說不出這些感懷的話,不過確實是想到了很多故去的師友長輩——你們這些人什么眼力?日頭還烈著呢,臺服年事已高,怎不為太傅打傘蓋?”

劉備前半句是跟蔡邕聊的,后半句則是訓斥近侍。如今是農歷六月初,下午的太陽自然是非常猛烈。

蔡邕作為太傅,跟隨皇帝出巡,受恩賜也是可以用傘蓋的。只不過傘跟皇帝的不一樣,顏色各異,尺寸也小一點,傘沿也沒有掛珍珠流蘇。

但剛才劉備自己都想一個人靜一靜,沒讓人打,所以那些近侍覺得也不好給蔡邕單獨打,一開始就沒動彈。

被訓了之后,近侍們連忙把蔡邕的傘打過來。

旁邊的侍衛親軍將士們,見狀也是心中暗忖:

“看來陛下還是一貫那么禮賢下士,坊間還有人說陛下對先帝遺留舊臣普遍不以為意,尊奉了也只是為了面子過得去。那些話顯然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陛下怎么會是那種虛偽之人呢。”

他們哪里知道,劉備的禮賢下士確實是真的,不過最近對蔡邕的額外禮遇,顯然是因為又發現了大驚喜。

蔡邕打了傘之后,劉備又跟他聊了許多關于盧植等人的往事,這才休息夠了,準備重新上車進城。

不過,就在此時,東邊一彪人馬,煙塵滾滾而來。劉備身邊的侍衛部隊還有些緊張,有將領分出哨騎過去詢問。不過考慮到這兒是己方疆域轄區,不太可能遇敵,也就沒過分擔憂。

很快,來人停住人馬,煙塵散去之后就發現也沒多少人,只是百余騎,為首一人單騎而來接駕,提前下馬,原來正是張飛。

雒陽地區恢復秩序之后,張飛已經從弘農函谷關往東移屯,駐一部分兵力于河南尹,與曹軍對峙。

劉備來之前,張飛的部隊就直接駐扎在虎牢關和轘轅關,分別堵口跟陳留郡、潁川郡之間的要道隘口。聽說劉備東巡視察,他才眼巴巴趕回雒陽城。

“陛下,此來可是打算御駕親征了么?要真是打算出關,陛下安坐雒陽城,臣帶原駐守河南的本部兵馬,殺出虎牢關去、奪回陳留郡先!”

因為看到外人多,旁邊還有太傅,張飛也不敢叫劉備大哥。

劉備也稍稍有所收斂:“翼德不必急切,朕此番東巡,另有要事。朝廷如今吞并的疆域,也還不算徹底穩定。袁曹二賊,圖之急則同仇敵愾。

而且中風病人,冬夏都是最危險的時候,三年前故大將軍朱公不就是沒拖過去么。袁紹如今也是中風在床,小半年了,伯雅與孔明一直在設計,不要輕舉妄動亂了他們的布局。到了動刀兵的時候,自然會用到三弟。”

張飛也不糾結,于是就打算領著劉備進城,就當劉備是來找李素接著喝酒接著樂的。

誰不知道李素擅長奢靡,他生活起居日用,無非是沒有逾制,但論舒適度肯定是比皇宮里還高。李素也不喜歡那些虛的氣派排場,有實惠就夠了。

張飛策馬引路在先,悄咪咪地說:“大哥,伯雅這幾個月,在雒陽周邊也是大興土木,靈帝的畢圭苑遺址,被他改造了四個月,居然頗有新意,咱也去看過幾次,聽說那個內飾和引水、大噴泉池,都叫羅馬風格。

有些隔間已經能用了。其他好玩享樂之處,也偷偷弄了不少,原先都沒見過。到時候讓人帶了果盤烤肉、葡萄美酒,去那兒坐坐。聽說,還有西域傳來的胡姬舞呢。”

劉備也是被說得心中燥熱,不過一想到他這次來是有正事兒的,連忙喝止張飛:“翼德不要魯莽!大哥這次來,是有事關朝廷千百年大計的要事,要跟伯雅商議。你要一并吃喝觀胡姬舞無妨,但是聊正事兒的時候你自去一旁吃喝觀玩便是。”

張飛一陣無語:大哥居然有事兒還得瞞著咱!咱跟大哥這等交情,還有什么事兒聽不得的么?

劉備對張飛何等了解,聽張飛忽然沉默了,都不用看表情,就知道張飛在琢磨些啥。

所以他也開誠布公:“翼德,都是些你聽不懂也聽得煩躁的、讀書人清談玄奧的事兒,比‘殿興有福’還玄妙,你有興趣不?”

張飛這才釋然,嬉皮笑臉:“還是大哥懂我,放心,談什么殿興有福的時候,咱一定一個人占個包間泡噴泉看胡姬舞喝葡萄酒,不打擾你們!聊那些我頭都大了。”

一行人漸行不遠,很快就看到李素也帶著還在雒陽的主要官員,一起出迎圣駕。這次是劉備自己吩咐別大張旗鼓的,所以不用迎太遠,李素也是依令而行。

劉備也不下車,只是掀開簾子站在車廊上招招手,示意雒陽群臣辛苦了,隨口說幾句勉勵,隨后讓李素上車一起進城。

主要是劉備也有些急不可耐,想聽聽李素對于蔡邕之前教他的辦法的看法,并且看看李素有沒有什么額外的“新增領土造核心”具體妙法。

“……伯雅,這事兒便是如此,朕也是意外之喜,沒想到太傅和你翁婿二人,這方面如此精擅。除了有‘殿興有福’論證正統之萬年無期,還有別的學問妙法論證正統之萬里無疆。

太傅說的那些,你覺得如何?操作起來多久能成書?多久能見效?前代歷史,可有如此施為后的實效明證、可以借鑒對比?朕這幾日心中繁雜不堪,學得多了,越發現未知更多,只聽太傅一人講解,反而心中發虛。”

李素花了好一會兒,總算是摸清了劉備說的一系列事兒的前因后果。

說實話,他乍一聽岳父蔡邕的那些建議時,也是頗為詫異的,果然有一種前世上課學歷史正統論的錯覺,也像是又遇到了一個打《歐陸風云4》的病友。

不過,慢慢摸清了脈絡后,李素就成竹在胸了。

他知道劉備這是覺得天上突然掉餡餅、還掉得太大了,所以心虛,需要“兼聽則明”,有一個其他視角的臣子幫他附和解讀,以堅定他實施這個計劃的決心。

畢竟事兒太大了,收益也太大了,不鄭重一點,鬧得跟假的似的。

好在,李素本來就是可以今為古用,洋為中用,腦子里案例素材多得是。他可以輕松一邊幫劉備建立決心,一邊幫劉備尋找具體落地的操作。

只聽他指點江山地說:“陛下不必擔心,太傅之策,與臣也確實暗合,只能說智者所見略同。而造史奪地成功的明確事跡,臣可以找到古今華夷多方面的成功例證——

臣這半年多,在雒陽重建蘭臺,還招募了一些安息與大秦而來的學者,獲得了不少西域典籍,里面有些歷史,可為陛下此問之鏡鑒。”

劉備不由好奇:“西域亦有如此智者,能為孔子、左丘明、司馬遷之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