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后她用廚藝攻略了四爺

781 人與物之分界

(女生文學)

孩子們倒也聽話,說是九月底,果然一晃三個月,除了中秋進宮,一直等到了九月底才進宮來給皇額娘請安。

這一次過來請安,瓜爾佳氏就帶來了好消息——她終于有喜了。

大概是因為盼望了好久,然而每次都希望落空,所以讓府醫過來看診的時候,瓜爾佳氏還不大敢相信,直到宮里太醫也過去了,再三跟她保證這診斷結果是千真萬確。

瓜爾佳氏當場就高興得落淚了,隨即便令人重重的打賞了太醫等人。

雖然她落后了霜溪一些,心里難免有些遺憾。

但無論如何總算是懷上了。

大概因為心里落下了一塊大石,瓜爾佳氏整個人狀態看起來跟上一次完全不一樣了。

一張臉容光煥發,是不用胭脂水粉都能看出的好氣色。

董鄂氏是知道懷孕的辛苦的,妯娌之間也彼此照顧著,過來給皇額娘請安的時候,董鄂氏從在九州清晏殿外就一直伸手扶著瓜爾佳氏,還不住的提醒她注意著腳下的臺階。

“額娘的方子是真的神了!”

瓜爾佳氏心里高興,話也多了起來,對著董鄂氏就小聲道。

董鄂氏本來就是文靜內斂的性子,聽了這話,臉微微一紅,抿著嘴笑了笑沒接話,只是輕輕捏了捏瓜爾佳氏的胳膊,用眼神示意了一下——三阿哥弘歷的嫡福晉章佳氏還默默的走在旁邊。

幾家歡樂幾家愁。

別當著章佳氏的面說這些了。

進了九州清晏殿,寧櫻也知道了瓜爾佳氏有孕的消息,提前就已經讓婷兒過去扶著她了——直接把人給扶到椅子上坐下。

“慢點,不要著急。”寧櫻一邊看著瓜爾佳氏走過去,一邊微微向前俯了身子叮囑她。

瓜爾佳氏抬頭只對她笑:“謝皇額娘關心!”

眼看著瓜爾佳氏坐下來了,寧櫻的眼光落在她旗裝下擺,仔細瞧了瞧才道:“這花盆底鞋委實高了些,謹慎起見,以后還是換些矮的,不差這幾個月。”

瓜爾佳氏趕緊站起來,賠笑道:“皇額娘說的是!只是兒臣這一趟進宮來,乃是給皇額娘請安,是以不敢失了規矩。兒臣回去便換。”

寧櫻看她又坐起來了,搖頭就嘆笑道:“你坐!”

她目光在大殿之中一掃,落在了坐在旁邊的弘歷嫡福晉章佳氏身上。

章佳氏臉上掛著禮貌的笑容,眼神卻是落寞的。

九月底出了一件讓胤禛頗為煩惱的事情——湖南永興有一位失意的曾姓文人,早年曾經參加科舉,中過秀才,但此后屢試不第。

到了中年,在種種謀生的壓力之下,即使傲骨錚錚,也萬般無奈。

他終于放棄了科舉,只靠教書為生,人稱蒲潭先生。

蒲潭先生喜談道學,還曾經專程趕赴西安,在去往總督衙門的路上等了足足一個月,終于攔住了川陜總督,并遞上書信,策動謀反。

在這封書信中,他一口氣列出了當今天子的十大罪行——謀父,逼母,弒兄,屠弟,好殺……

通篇只有一個中心思想:胤禛乃是古往今來少見的暴君。

不配坐在這個位置上。

總督大人本來坐在轎子之中,看見有個潦倒書生模樣的中年人給自己遞了一封書信,原還以為不過就是奪田分產之類的冤案,于是順手就讓旁邊的差役將書信接了過來。

誰知道打開書信,看見了滿紙都是這樣的話語,總督大人只驚得目瞪口呆,又見那書生已經當街而立,手中拿著同樣的一封書信,大聲讀了起來,引得周圍百姓紛紛駐足。

總督趕緊讓人將曾姓文人給塞上嘴,扣押了起來。

同時,他不敢有所隱瞞,立即便將這件事上書奏報給了遠在京城的天子。

當然,在這第一封折子之中,川陜總督沒敢將那文人的原話直接寫在了奏折里,只是委婉的轉述了一下。

這當然是因為怕萬歲看了之后,當場暴怒,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胤禛看了之后,雖然心中十分不痛快,但也拿出了萬乘之君的胸襟氣度,親自下了旨意——“遇此種怪物,不得不有一番出奇料理,親耳一聽可也。”

他讓審押此書生的川陜總督要心平氣和的開導這文人。

他認為既然出了這樣的事情,一味的責罰是沒有用的。

要對這文人要有寬慰,更要有引導,引導他有徹底悔悟的變化之心。

但是這封折子剛剛發出去沒多久,胤禛就琢磨出了不對勁。

越想越不對勁。

川陜總督顯然是有所委婉隱瞞。

倘若那文人說的只是總督報上來的這些字句,堂堂封疆大吏,何至于緊張到如此地步,立即便慌慌張張的要將折子遞到京城來?

他立即追了一封旨意——嚴令川陜總督將那文人的原書信派專人送到京城來。

一個字一句話都不許少。

等到書信被攤開在御案上,胤禛一字一句的看完了所有的文字之后,臉色比鍋底還黑。

勤政親賢殿中的氣壓低的可怕。

御案之上,字字句句,激憤慷慨。

開頭首當其沖的一大段就是說:當今天子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當年也是用了陰謀詭計,才奪去了本該屬于兄弟的皇位。

其實類似的這種話語——從登基的那一天,就一直都有。

胤禛如今見了,除了冷笑,倒也沒被真正激怒。

真正讓他黑了臉的是下面一句話:華之與夷,乃人與物之分界。

這等于是把他往上的父親、爺爺……還有列祖列宗,全部都給噴了個狗血淋頭。

后宮之中,寧櫻也聽說了這事兒。

她心頭一緊,就想起來了:如果沒有記錯的話,歷史上發生這件事的時候應當是在雍正六、七年的時候。

那位曾姓文人也不是憑空腦袋一熱,忽然就寫出了這封書信。

是因為他曾經深深地受到了呂留良的著作思想的影響。

呂先生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學者、思想家、詩人,順治十年應試為諸生,后隱居不出。

康熙年間,他曾經拒應滿清的鴻博之征,隨后削發為僧。

而這位曾姓文人的許多想法,其實就是來自于呂留良的文集、詩集和時文評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