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中的一位老者此時出來進言道,“少主,臣竊以為討逆明府薨逝之事可暫不宣布,若貿然公布出去,臣恐軍心民心皆不穩。”
出來進言的老者是朱治,朱治是三朝老臣,年輕時便跟隨孫堅四處征戰,深得孫堅、孫策父子所信任,現為吳郡郡守,江東孫氏大本營的管家。
見朱治進言,在座群臣中有不少人露出了贊同的神色,他們也認為孫策已死之事可押后在公布,避免引起動蕩。
孫翊聽后卻搖搖頭,“大兄身死一事瞞不住的。動蕩遲早都會有,與其暗流涌動,不如坦然面對,來一件,解決一件。”
暫時掩蓋孫策身死一事在孫翊看來沒有大的必要。
其一今日幾乎在吳郡的江東大小臣子都來了將軍府,人多怎么能保證事情的嚴密性,到時候遮遮掩掩反而讓有心人多加猜測,甚至就算將來宣布孫翊是繼主,也會產生不必要的流言。
其二,動蕩既然遲早都會有,那么不如早點宣布,孫策之死太過突然了,藏在暗流的人肯定也很震驚。
就算他們有什么陰謀,總需要時間施行,而這段時間就是孫翊以江東新主整合江東人心,穩固局勢的大好時機。
縱使有任何變故,只要基本盤夠穩固,那就翻不起什么大的風浪。
朱治還要再勸,孫翊笑道,“江東地勢,有山川之固,而兄長恩德在民。今吾承基,大小用命,張公稟眾事,程公等為爪牙,此地利人和之時也,萬無所憂。”
孫翊的話辭令慷慨,又暗地里夸贊了群臣一番。
堂內眾臣聽后臉上都浮現滿意之色,有些臉上掛著擔憂之色的臣子,臉上也慢慢出現了鎮定。
大家都是聰明人,自然知道江東局勢不會像孫翊說的那么穩妥。
但是孫翊是江東的引領者,孫翊說出這番鎮定自若,飽含志氣的話,讓眾臣心中都有一種踏實感,有種找到主心骨的感覺。
現在所有人都可以慌,唯有孫翊不能慌。
朱治壯孫翊所言,眼中浮現驚喜的神色,朝孫翊一拜后退入了坐席中。
見初步安撫好眾臣,孫翊又轉頭對張昭言道,“告喪布告中,張公言明,今吾承基,先兄任命的一概臣等照居舊職,非有過者,吾無降無貶。望他們各自用心,助我穩定江東。”
先用言語安撫好眾臣,再用實際利益捆綁住。
孫翊的話很明顯,只要你們不懷壞心思,安心做事,在自己掌權下,你們的職位只會更高,與自己一起共享富貴。
張昭抱手應唯。
在決定好這三件大事后,孫翊用手揉捏著眉頭,此具身體正是生機勃勃的時候,只是今日心神耗費巨大,經歷的變故也大,他心中也覺得疲累。
畢竟前世他只是個大學生,雖生性聰慧,又有讀過史書這個金手指輔助,但畢竟沒有受到過正式的政治教育,只能憑借著先知先覺在黑暗中摸索著前進了。
幸虧孫策給他留下了一大批能臣良將,這才是孫翊有信心直面未來風浪的最大底氣。
在此時,從議事開始就默不作聲的呂范,突然走了出來,朝孫翊拜道,“少主若公布討逆將軍死訊,那么鎮守各地的少主宗親們或將率們,勢必會要求回來奔喪,請問是否允準。”
呂范有容姿儀貌,孫策還未渡江時就跟隨在身邊,并以家中財力私兵資助孫策成事。
在孫策創業之初,唯有呂范和孫河在孫策身邊,跋涉辛苦,危難不避,孫策也是將呂范當做親戚對待。
更別說呂范有救助孫家人出危難之功。
呂范此時點出的問題也正是一語中的,歷來新君繼位,宗親,眾將奔喪就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特別是新君對他們不信任的時候。
孫翊坐正身子,問呂范道,“依子衡之見呢?”
呂范神情嚴肅,但回答的卻很干脆,“不準。”
“各位將率如太史慈、周瑜、李術等,宗親如孫瑜、孫暠、孫賁等奉先君之名各自鎮撫地方,盡皆要緊之地。
此時先君驟逝,正是更加小心防范的時候,不可使他們離開駐地,以免生變。”
呂范其實還有一點沒說,孫翊剛剛繼位,主少國疑。
列位外姓將領還好,只是那些宗親跟隨孫策起兵,勞苦功高,又是同姓之人,見孫翊繼位有些難免不服,若叫他們來吳縣奔喪,可能會有動亂發生。
但這些呂范不能直白的講出來,畢竟眾臣都在,但少主聰慧異常,應該能明白他沒有說明的這一點。
孫翊聽出呂范的另外一層顧慮,了解歷史的他知道呂范的擔憂不是杞人憂天。
只是他剛剛登位,若是就不許諸位兄長奔喪,會給別人造成其不信任宗親的印象。
會引起宗親疑慮,何況孫策為兄為主,不許弟弟們奔喪,禮義上說不過去。
想了想后,孫翊說道,“奔喪是親情禮義,不可廢。
但是子衡顧慮也十分有理,這樣,傳令各地宗親,準許他們奔喪,但是不準帶所部兵馬入吳,所部兵馬由軍中副將率領繼續留鎮各地,以防宵小。
另外為了大局穩定,宗親奔喪應次第入吳,第一批奔喪人選就由子衡擬定報送吾勾選。至于外姓將領,遣家中親屬前來拜祭即可。”
呂范見孫翊的安排滴水不漏,這樣安排既全禮義,不會讓孫翊招惹人腹誹,也將可能發生動亂的可能大大降低,可謂是兩全其美。
說到奔喪一事,孫翊突然想起了兩個人。
他對呂范言道,“外姓將領中建威、督軍二位中郎將,一則為先兄結義兄弟,雖為異姓,但與先兄有骨肉之分,一則是吾之表兄,這二人可特許前來奔喪。”
孫翊所言建威中郎將為周瑜,督軍中郎將為徐琨,周瑜在巴丘鎮守,徐琨在牛渚鎮守。
聽到孫翊特許周瑜、徐琨二人奔喪,呂范一愣,但很快釋然,因為孫翊說的話在理。
呂范領命退下。
只是在座的張昭和朱治卻若有所思的樣子,周瑜與孫策情分深重,想來是孫策臨死時告知孫翊,讓周瑜回來輔弼他的,而徐琨嘛。
除了孫翊表兄的身份之外,他還是孫翊妻子徐氏的親兄長......
在議定完幾件大事后,孫翊見天色已黑,便對堂中臣屬說道,“時辰不早了,諸君先歸,好好安歇。”
孫翊的這句話說出來,堂中不少人又對孫翊的觀感更加好了。
自從今日下午孫策出事后,眾臣們便都吊著一顆心,很多連晚飯就沒吃就被召到了將軍府。
要知道此時社會上大抵還是流行一日兩餐的。今日下來,他們就吃了早餐而已。
現在不僅饑腸轆轆,精神也已經有所不振了。
往日里孫策議事通宵達旦的不在少數,年輕人嘛,精力旺盛,很少會像孫翊這樣主動叫他們回去安歇。
只是,群臣中,還有一位老臣不愿離去。見張昭不離去,其余臣子也都不敢先動。
孫翊讓臣子們早些回去歇息,張昭心中感動,但身為托孤重臣的他,還覺得孫翊一件事沒有考慮到。
他出列跪下正要進言,孫翊卻搶先一步從座上起來扶起他,語氣懇切地言道,“張公勿憂,吾知道尚有一件要緊事,只是張公年高,又身負托孤重任,吾恐張公太過勞累,此刻的江東不能少了張公呀。”
孫翊的話情真意切,令張昭更為感動,孫翊又說道,“吾會留下程公.....”
見孫翊如此說,張昭知道孫翊對那件事已有打算,便點點頭,退后一步朝孫翊深深一拜,“老臣先退,少主隨時有召,盡可召之。”
說完后,張昭轉身往堂外走去,見張昭動身,在座的人也都漸漸起身,陸續退去。
而孫權則往內室走去,他還有承擔孫策喪事的重任。
孫翊獨自留下了程普。
在眾人身影都不見后,孫翊轉身對值守在后的孫河言道,“河兄挑選出一些士卒,跟在諸君后面,護送他們回家吧。”
孫河聽后抱拳應命,轉身去安排去了。
程普在側聽到孫翊如此安排,臉上動容。
少主,真仁厚之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