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漢

第四十一章 廬江屯田

孫翊留在廬江的另一個原因是他要處理廬江的后事。

廬江郡位于長江以北,與江東的丹陽郡,吳郡二郡隔著長江遙遙相望,是江東腹地的西北屏障。

孫翊前世聽過這么一句話,守江必守淮,淮南一地孫翊還未占據,所以如今是守江必守廬。

只要廬江在手,江東來自于北方的威脅就會大大減少。

而且廬江郡西接江夏郡,北鄰淮南,是孫翊將來攻打淮南與荊州的跳板。

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這么重要的地方除了要緊緊握在手中外,還要考慮到怎么發揮其戰略位置的功效性。

孫翊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屯田。

屯田不是曹操首創,但將其發揚光大并且真正作為一種生產制度實施各地的就是曹操。

自黃巾之亂以來,中原地區就多經戰亂,流民遍布,土地荒蕪,要是再遇上天災,人吃人這種現象都會時有發生。

而這直接導致的一個結果就是占據中原地區的曹操,在一開始的時候糧食短缺問題十分嚴重。

因此在建安元年曹操采納棗祗、韓浩的建議,在許都附近進行屯田。屯田一經實施以后,第二年就卓有成效,曹操因此得谷百萬斛。

屯田制的本質就是政府通過強制手段來使有限的生產資源進行高效率的分配使用。

中原地區一方面有大量流民乞討為生,另一方面有著大片的荒蕪田地無人開墾,而曹操通過屯田制將這兩者結合在一起,只要不遇上天災,糧食收獲定然是豐盛的。

曹操嘗到甜頭之后,于建安二年開始慢慢將屯田作為一種生產制度普遍施行到他所控制的州郡當中,并且為了保證屯田制能有效的實施,他還在州郡之中設立田官。

曹操后來能兼并群雄,克平北方,屯田制在其中功不可沒。

雖然曹操全面實施屯田制獲得了那么大的好處,但是孫翊卻不會像曹操一般在江東全面實施屯田。

因為江東沒有全面實施屯田制的必要。

曹操全面實施屯田制是因為他缺糧,而屯田制在戰亂時期是積聚糧草見效最快的辦法。

可是江東目前并不缺糧。

江東地處東南,受到戰亂的波及并不如中原地區那么嚴重,江東只是地廣人稀,流民倒是不多的。

而且江東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位于長江流域,境內水系發達,氣候適宜,江東地區的主要農作物又是水稻這種可以一年兩熟的爭霸必備農作物,

所以只要不遇上什么遍布江東全境的天災,江東基本都不會缺糧。

就拿目前的江東糧食儲備來說,只要孫翊能夠穩定江東,保證江東各縣可以輸糧正常,在孫翊隨便浪的情況下,三年內,都不用考慮糧食的問題。

前世只聽過孫權打不過退兵,哪里有聽過他糧盡而退。

這也是為什么歷史上曹操對屯田制那么看重,而孫權,劉備兩家只是在少數地方進行屯田。

孫權是不缺糧,劉備嘛,他大部分時間就沒一個穩定的根據地,屯個錘子。

孫翊不打算如曹操一般全面實施屯田還有一個原因,屯田制是滋養世家豪族發展的優秀土壤。

飽經戰亂的長江以北地區,世家和地方豪族能在短短十數年內恢復元氣,屯田制在其中也是功不可沒的。

對于孫翊來說,全面實行屯田制既無現實必要,又會給自身埋下隱患,孫翊是不會去做的。

把那時間和精力花在盡江東地力之教上,就足夠孫翊受用無窮的了。

雖然在江東全面實施屯田制不可取,但孫翊卻不會完全放棄屯田這個制度。

屯田在某些方面還是很有用處的。

孫翊只打算在江東局部地區推行屯田制,局部地區主要指的就是戰略要地或者邊疆重鎮。

就像如今孫翊這一個月來已經在廬江實施屯田了。

孫翊在廬江實行屯田有兩個目的。

第一廬江是戰略要地又是邊防重鎮,在這里實行屯田可以讓廬江獲得大量的糧食儲備。

這樣以后孫翊北進或者西征,就不需要先從江東各地調集糧草到吳縣,然后再率軍從吳縣攜糧到廬江。

這樣的話,這一路上路途遙遠耽誤時間不說,就這一路上運糧士卒旅途中耗費的糧草就會不少。

可能如此周折轉運糧草到廬江,因為廬江距離江東不遠,所以那兩點問題不會很顯著。

但將來孫氏的版圖會越來越大,隨著這一點的發展,孫翊考慮到的那兩點問題就會越發嚴重起來。

所以孫翊才會打算在戰略要地或邊疆重鎮實施屯田。

就算不考慮到進攻時的糧草問題,以后像廬江這樣的戰略要地或邊疆重鎮在被敵軍攻打包圍的時候,在江東無法及時派出援軍的情況下,有著充足的糧食儲備,守城勝算也會大大增加。

第二個目的是孫翊要以屯田為誘招攬流民。

在廬江屯田的具體內容是孫翊首先將廬江郡內的荒蕪田地收為國有,然后再招攬由北方南下的那些流民進行屯墾。

種子,耕牛,農具全都由郡守府提供,并且郡守府發出公告,屯田所得每畝收成,官方得6成,屯墾者得4成。

而且第一年屯墾期間,屯墾者的衣食均由郡守府提供,雖然這一點會給江東增加不少負擔,

但孫翊愿意。

這個公告剛一發出去,迅速的傳遍了廬江全境,然后向著相鄰的淮南一地傳去。

廬江與淮南境內不僅僅有本地居民,還有許多從北方逃難遷移而來的難民,特別是淮南境內。

在這個公告剛剛傳出去的時候,皖縣外就陸續聚集著不少的難民。

按道理來說,難民一般對官府的公告都會先觀望一會,畢竟這種形制的屯田是個新東西。

而且這時候的官府大多也不是好東西。

但是這些難民是由北方經過中原遷移到江淮一地來的,感謝曹操的全民皆屯政策,這些難民已經見識過中原地區的屯田了,知道這不是虛假欺人。

而且曹操肯定是以天子的名義公布的,對于這些難民來說,如今天下還是漢家當政,他們只會以為這是天子下達的政令,如今傳到廬江來了而已。

還有一點,廬江的屯田政令內容比中原流傳的更為吸引他們。

這些難民在中原地區已經實行的情況下還繼續往南,只是因為中原戰亂頻繁,他們擔憂收獲得不到保障,他們其實對屯田是比較心動的。

如今較為安穩的南方也開始實行屯田,相比較之下屯田內容對他們也更為有利,他們自然而然就心動了。

畢竟這些難民一路遷移下來,每個人基本都是處于快餓死的狀態了,而如今屯田是能救他們的唯一出路了。

流民慢慢匯聚,已經說明在廬江的屯田政策已經成功一半了。

這一個月來,聚集在皖縣外的流民數已經有了五萬左右,接下來人數還會越來越多。

不同于曹操的全民皆屯,孫翊把屯田的屯墾目標一開始就定在了生活在江北的廣大流民身上。

第一他要充實廬江的人口,廬江本來有戶十萬多戶,人口約四十二萬左右,但如今因為戰亂或者地方豪強隱匿人口,郡守府中在冊的戶籍只有二十多萬,少了整整一半……

一個這么大的郡只有這么少的人,根本就不利于長遠發展,所以孫翊才要吸引流民通過屯田將他們留在廬江,充實廬江人口。

人口是最大的國力。

第二,

孫翊想他們活。

都是一樣的人呀,他們也有生存的權力。

人應該吃米,不應該吃人。

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