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兵降者約有數萬,吾方才已經將他們手中兵器全部收繳,也讓他們解下身上所有甲胄。
除以之外,吾還將這數萬降兵打亂后分為數十部,分派精兵看守,在打掃完戰場后,就會將這數萬山越降卒押往軍營中暫行扣押。”
孫翊聽后點點頭,程普的處理方法很老道,卸兵解甲這是通常對付降兵的做法。
這樣子做直接解除了降兵的武裝,再加上降兵通常是軍心渙散的,就等于讓這些降兵已經失去了反抗能力了。
而且程普又考慮到山越是以各部組成的勢力,同一部之間向心力頗強。
所以將這數萬山越兵分拆打亂,讓不同部之間的山越兵待在一起,這樣就可以杜絕山越降兵之間私下串聯,醞釀災禍。
但是單單憑這樣是不夠的。
孫翊對程普說道,“山越兵此刻降服乃是因為心懼,而非心服。心懼可讓他們一時安定,卻無法真正讓他們歸附。
他們缺糧已久,待將他們押回軍營后,程公可從毗陵城中運出糧食施給他們,初寬他等之心。但施糧不可多,徒令他們不至于餓死即可。”
想了想孫翊又說道,“這一戰俘虜山越宗帥眾多,但必定還有隱藏于降兵中的宗帥。
程公可宣告降兵,出首告發山越宗帥者,有賞,隱匿不告者,連坐處死。宗帥隱于兵中自首者,不追究罪責,若為他人告發而現者,梟首。”
程普聽后頓時一凜,應道,“唯。”
夠狠,不過老臣喜歡。
孫翊的這兩個方法讓程普想起了剛剛在高臺上時的孫翊,一向溫和的孫翊剛剛在高臺上很是乾坤獨斷。
面對眾臣的苦苦勸誡全都不理,還因此呵斥眾臣。
但孫翊這樣子的表現,實在太正常不過了,因為他是孫堅的兒子。
想當年孫堅對待部下親如兄弟,恩同父子,可一旦到了戰場上,那就是六親不認。
當年討董的時候,各路諸侯只顧飲酒作樂,枯坐清談,唯有孫堅身為討董先鋒奮勇向前。
有一次董卓都督華雄率領萬余西涼鐵騎前來攻打孫堅,孫堅兵馬只有數千,多為步兵。
結果他先發制人直撲華雄軍陣而去,程普和黃蓋等人攔都攔不住,都差點要抱住他了。
結果那一戰孫堅大破董軍,孫堅陣斬董卓都督華雄,其余董軍中校尉中幾乎全數身死......
還有孫策,無戰事時喚自己為程叔,一旦在戰場上,他比孫翊更一意孤行。
去年孫策要親自率鐵騎沖陣,程普死諫,孫策大怒,甩了他幾鞭子.......
孫家三代英主,在平時性情都比較平和,可一旦遇到戰事,他們就是殺伐決斷的一軍主將,是軍中唯一的決策者,威嚴絕對不能有所質疑。
恰恰是這一點,讓他們往往能夠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因為他們的一意孤行不是莽撞,而是有著自己的思量。
相比于心中有所籌謀的乾坤獨斷,身為一軍主將毫無主見,優柔寡斷才是大忌。
相比孫堅和孫策,孫翊算是十分察言納諫了,但是有些骨子里的東西是改不了的。
而從軍者就喜歡跟隨這樣的主將,因為跟隨這樣的主將,他們很安心。
待吩咐完這些后,孫翊才覺得沒有什么疏漏的地方了。
孫翊對待這些山越降兵很謹慎,因為這次山越的降兵太多了,甚至比如今孫翊手中的兵馬還多,也超過孫策渡江以來任何一次招降的兵馬。
這些山越降兵是孫翊此戰得到的最大戰果,如果能將這些山越降兵全部收編吸收,江東的軍事實力瞬間就能翻上一翻,但這需要時間。
如今這數萬山越降兵是個香餑餑,但也是個定時炸彈。
如果一個處理不好,就會讓孫翊載個大跟頭,降而復叛在這個人心崩壞的時代,太過平常了。
孫翊以上的那兩個做法是釜底抽薪之術。
山越從始至終最想要的就是糧食,那是他們的救命之物。
孫翊施糧給山越降兵就是穩定他們的人心,當山越兵有糧食吃,沒有了死亡的威脅后,心中就不會生出狗急跳墻的想法。
跟著孫翊不會餓死,如果繼續作亂,可能會失敗不說,就算成功了,也沒有糧食,又何必要去作亂呢。
第一個做法是孫翊在收服這些山越的人心。
山越本是以宗族、鄉里為紐帶的勢力集團,單單將他們錯雜關押只是治標之策。
因為程普又沒辦法得知這部與那部之間,平時是否有良好的關系往來呢?
山越部族之間的關系類似于同屬一個鎮中各村之間的關系,平時之間是會有相互聯絡的。
不然也沒辦法做到這次的十萬青壯同出深山,他們雖沒有統一的鎮長指揮,但是總會有特殊的關系在勾連著他們。
而孫翊允許山越兵互相舉告宗帥,這是在摧毀山越的組織基礎。
蛇無頭不行,要想作亂必須有人組織帶頭,而最可能當這個帶頭人的就是那些宗帥了。
在孫翊賞罰分明的舉告措施之下,在死亡的威脅下,肯定會有山越出來舉告宗帥。
有一就有二,一旦這個舉告趨勢形成了,孫翊能發現隱藏在降兵的隱患不說,山越兵與宗帥之間的信任也會蕩然無存,剩下的只會是猜忌和懷疑。
這樣子就算有野心之輩想作亂,誰還會跟隨他,誰還敢跟隨他?
甚至孫翊的第二個做法中,是允許宗帥之間互相舉報的。
這相當于不但把山越兵底層和上層給完全剝離開,還把上層之間相互的信任給摧毀了。
一個村子內的人上下不信,各懷心思,每個村子間又左右互疑,這樣子,哪里還有什么組織基礎可以舉起反叛。
孫翊又以糧食施恩,最后這些山越崩壞的人心都會重新聚集到孫翊這里,為孫翊后續將他們整編為江東兵馬打下良好的基礎。
這就是攻心。
當然了,要想徹底收服山越的人心還需要最重要的一步,那就是把那還在山中的二十多萬山越兵家屬給吸引出來。
然后將他們轉化為治下的在籍子民,撫育授田,這樣之后,山越兵對孫翊的歸屬力絕對能暴漲。
這樣也才算真正解決了山越這個內患,讓山越這兩字徹底成為歷史名詞。
不過這一點必須要等到孫翊回到吳縣后才行,吳縣是江東的政治中心,只要孫翊回到吳縣,就等于是一個巨人的靈魂歸位了。
那樣的江東才能最大效率的爆發出他的行政能力,而要將二十多萬老弱婦孺快速轉變為治下子民,需要的就是這種高效的行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