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幾刻鐘,這三千多郡兵死的死,降的降,逃的逃,剛才還氣勢非凡的火龍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
戰斗結束后,徐盛靈機一動,讓手下士卒大喊,“曹軍已敗,曹軍已敗。”
喊聲逐漸傳到了孫軍的北營這里,火龍的消失及同袍的喊聲,讓孫軍心中的擔憂一掃而空。
曹操的援軍來了又如何,還不是被吾等擊潰了,不過如此嘛。
在此情況下,孫軍的士氣正在猛烈的上漲著。
而陳登率領的大多數郡兵,一開始還以為援兵是真的到了。
結果就一會兒的時間,援兵沒了……
這種反差讓他們的士氣大跌,這時,他們已經被孫軍殺的節節敗退了。
陳登在親兵的保衛中,清晰的觀察到了局勢的變化。
他心中懊惱,覺得功敗垂成了。
但他知道此刻已經不能再交戰下去了,不然有可能會全軍覆沒在這里。
因此他開始用自己的威望,指揮著郡兵撤退。
在潰散的局勢還沒蔓延開來時,能退多少回城是多少。
太史慈在沖殺的過程中,早就注意到了陳登。
他雖然不認識陳登,但陳登一直敲著手鼓鼓舞著士氣,太過騷氣了。
太史慈一猜,就知道這個人的地位不同凡響。
因此他駕馬帶著親兵,朝著陳登這處殺來。
可是由于雙方交戰人數過于密集,他前進的速度不快。
在見到那人正在徐徐退走,太史慈取下背后手戟,瞄準那人,然后使力擲了出去。
陳登雖在指揮著郡兵撤退,但他也用余光注意著那個勇猛無匹的男人。
見其朝自己擲過來一個物件,而那物件來勢極快,他下意思的動了下身體,并且用手鼓擋住了要害。
不一會兒,手戟就砸中了陳登,將其擊落馬下。
太史慈見狀大喜,卻不料陳登被擊落馬下之后,又很快爬上馬來。
上馬之后的陳登,只是用手捂住自己的肩膀。
受傷之下,他也顧不上其余的郡兵了,領著自己的親兵就急忙往射陽城逃去。
陳登的受傷落馬和逃走,令稍微還有些陣勢的郡兵瞬間崩散。
他們心急膽戰之下,紛紛潰逃,因為太過害怕,甚至分不清方向。
一部分郡兵在人群的裹挾下直直往孫軍撞來,而這一部分人很快就成了孫軍的刀下亡魂。
但由于大部郡兵潰散,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擋了孫軍追擊陳登的步伐。
在太史慈整清戰場之后,陳登已經逃得無影無蹤。
不愧是跟過劉備的人,這逃跑的技術,深得真傳。
陳登在千余親兵的護衛下,一路往射陽城逃去,在快逃到射陽城之時,卻突然被一支整肅待命的孫軍攔住了去路。
朱然立于陣前,橫刀立馬,對著逃來的這一波敵軍,撅著頭大喊道,“呔,此路不通!”
在朱然的這一聲大喊之后,三千埋伏已久的孫軍紛紛抽出了刀刃,直指前方!
在人群中的陳登見狀眼神大駭,“吾命休矣!”
陳矯晝夜兼程,終于趕到了官渡。
曹操在聽到陳登派出了使者前來之后,他知道廣陵出了大事,立馬將陳矯召見了進來。
陳矯一路趕路,疲憊至極,雖才十日,但他形神憔悴,毛發雜亂,完全不復往日神采。
曹操在初見到陳矯時吃了一驚,他關心得問陳矯道,“季弼何以淪喪至此!”
陳矯以前曾為陳登出使到許都過,那時的陳矯士容高亮,與這時的他簡直是有天地之別,故曹操有此問。
陳矯在見到曹操后,他急切地朝曹操拜道,“吳侯發兵攻我主,請曹公快出兵救援。”
在聽到陳矯所言之后,帳內文武無不大驚。
孫翊才剛剛討平山越,竟然這么快就打起了廣陵的主意?
曹操也很吃驚,他想不到孫翊動作這么快,他問陳矯道,“何人領兵?”
陳矯據實以答道,“東萊太史慈。”
曹操聽后沉思,太史慈這個人的名聲他早有耳聞,不是好對付的。
而且對救援陳登一事,他心中存有顧慮。
一是如今他正在袁紹決戰,如果分兵恐怕對戰況不利。
二是陳登雖然名義上臣服于他,但向來聽調不聽宣,儼然以外藩自居。
如今孫翊攻打他,曹操存了隔岸觀火之念。
陳矯見曹操面色猶豫,他朝曹操再拜道,“鄙郡雖小,形便之國也,若蒙救援,使為外藩,則吳人北進,廣陵為阻,如此徐方將永安。
況且救援弱國,明公之武聲遠震四方,仁愛滂流四海,未從之國,定會望風景附。
崇德養威,此王業也。
望明公無多慮!”
陳矯辭義壯烈,聽的曹操臉上頗有動容。
但他還是沒有下定決心。
這時文臣一列中出拜一位謀士,他對曹操進言道,“廣陵,當救!”
“奉孝?”出拜的是曹操最喜愛的謀士郭嘉。
郭嘉這時臉上已經收起了平時的憊懶之色,他臉色沉重的說道,“明公忘乎孫翊改封爵位一事乎?”
曹操聽到郭嘉此言,臉已經黑了。
當他知道這個消息時,差點就把劉琬直接給油炸了。
自己怎么會挑選這個笨蛋去出使,他寧愿劉琬封拜孫翊為大司馬,也不愿讓孫翊改封爵位成功。
要不是荀彧維護,劉琬現在已經熟透了。
“堅戰功赫赫,所敗者皆天下所憚者,武功宣于華夏。策兼并江東,所誅者皆英雄豪杰,威名在南。
今翊承基,改封爵位,明定世系,意欲立基于東南矣。”
“且翊承父兄之烈,又兼張竑王者之道,恩威遍及東南士民。
若任其放蕩廣陵,廣陵一下,淮南不可保,屆時吳兵北進,徐、豫、兗三州將永無寧日。”
“翊有英雄志,又有眾多豪杰為爪牙,今不早圖,日后必成明公心腹之患!”
郭嘉的話讓曹操警醒。
在郭嘉說完后,程昱、劉曄、賈詡、荀攸等謀臣紛紛出列,勸曹操出兵救援廣陵。
這時陳矯又復言道,“府君知曹公缺少糧草,故而來之前曾告知吾,只要明公援軍能到廣陵,一切軍需糧草皆由廣陵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