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漢

第一百一十二章 徐氏的最后一擊

在張昭即將沖到徐琨身前時,徐琨猜到這老張頭可能誤會了什么,他急忙掏出懷中的手令說道,“我是奉夫人之命調兵入城的!”

徐琨及時的舉動讓張昭停下了沖勢,張昭一停,他身后的一眾人等也停下了腳步。

徐琨見狀連忙下馬來,來到張昭馬前,將手令遞給了張昭。

徐琨離開身后親兵,下馬步行來到自己身前,他的這番動作已經讓張昭心中的懷疑消失了不少。

待接過徐琨遞過來的手令后,張昭展開后一看,確認了是徐靈伊的筆跡。

徐靈伊監國以來,批閱了不少公文,張昭對她的筆記很熟悉。

在確認這點之后,張昭終于相信了徐琨并不是私自帶兵入城的。

其索拿城西一眾大戶,也是受了徐靈伊的吩咐。

雖然張昭不解為何徐靈伊會有此舉,但徐靈伊監國,的確是有權力下達這個命令。

在明白來龍去脈之后,張昭心中最擔心的事已經放下。

他語氣變緩,對著徐琨說道,“既如此,伯玉你就隨我一起拜見夫人吧。”

徐琨是奉命帶兵入城,張昭這時也不徐琨徐琨的叫著了,開始稱呼其表字來。

見已經解開了誤會,徐琨也放下心了。

方才要是別人那么瞎喊,他早就一槍扔過去了。

可是這是張昭,他這一喊要是傳到孫翊耳朵里,是會要了自己的命的。

張昭將徐靈伊的手令展示給了其他幾位重臣觀看,幾位重臣看后,眼中對徐琨的忌憚已經消失。

徐琨知道他今夜此舉,的確是會引起很大的誤會。

謹慎的他讓親兵不必跟隨,只要在吳侯府外的街道守衛即可。

而他則孤身一人,隨著張昭等人朝吳侯府而去。

雖然徐琨作亂的嫌疑已經被洗清,但隨之而來,就有另外一個大問題擺在了眾人面前。

徐靈伊為什么會突然讓徐琨率重兵入城,大肆捉拿那些城西大戶?

若是沒有一個說的過去的理由,明日天一亮,這個消息傳揚開后,就會立刻引起江東的大動蕩。

城西大戶多為江東士族,這些士族大多為吳郡本地士族,但也有不少是其他郡縣的。

孫策定治所在吳縣后,江東各地的士族都有在吳縣中落戶。

雖然家主不一定都在吳縣,但吳縣的府邸內,一定會有各自家族中重要的人物在。

這徐氏一夜之間將這些大戶全部捉拿,勢必會引起地方上世家勢力的強烈反彈。

畢竟無罪而誅是大忌。

而且江東士族中也有一些出仕的,雖有人數不多,但在地方上掌握實權的也不是沒有。

幾位重臣想到此點,心中都深深的擔憂起來。

比起之前以為的徐琨叛逆來說,徐氏此舉現在看來,對江東的危害更大,也更為棘手。

若是一個處理不好,江東各地烽煙四起,也是可以預見的事。

想到此點,幾位重臣的眉頭皺的都快擠成一塊了,此刻他們無比想念起孫翊來。

要是孫翊在吳縣就好了。

幾位重臣中,朱治除了擔憂之外,心中還有憤怒。

他也是江東士族之一,被抓的那些大戶之中有許多與其是世交。

朱治看完徐氏的手令之后,氣憤地說道,“這是亂政!”

朱治此話一出,其余幾位重臣都把目光投向了他,朱治坦然對之。

他們心中也是覺得徐氏此舉是亂政了,只不過朱治因為與江東士族牽絆最深,一氣之下說了出來而已。

朱治的這句話可就引起了同行的徐琨不滿了,他有心為妹子辯解幾句,但蠕動了幾下舌頭后,他最終沒有言語。

徐靈伊沒有在手令中言明,她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這樣的情況下,朱治身為元老重臣,說出一句亂政,也是情有可原。

在孫翊表示讓徐氏監國時,群臣中朱治的反對就是最激烈的。

除此之外,朱治的身份有些特殊,論公他是臣子,論私他算是孫氏兄弟的長輩。

當初孫翊年少時性格暴躁,朱治因此十分不滿他,對其數次嚴厲斥責。

孫翊深受孫策寵愛,都被朱治的斥責沒辦法,只能逃到毗陵躲避朱治。

朱治還因此對孫策多次告狀,孫策只能一邊維護孫翊,一邊安撫朱治。

近年來朱治的脾氣好了很多,但這不代表他的地位降低了,孫策臨死前,其為受遺命三大臣之一,可見他在江東政局中的地位。

眾臣因為擔憂、不解、氣憤的多種情緒交雜,所以加快了到吳侯府的步伐,在到達吳侯府后,眾臣請見徐氏。

在得知這個消息的徐氏,知道她最大的考驗要來了。

事情發展到了現在,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捉拿不難,最重要的是拿出讓眾人信服的罪名。

不然事情就會立刻朝著崩潰劃去。

徐氏端正坐姿后,讓人傳召了群臣進來。

在群臣進來之后,張纮率先就要問詢徐氏今夜此舉的原因,徐氏卻舉手示意張纮暫緩,她先讓人去傳召其余的臣子、包括宗親到來。

既然要讓眾人信服,那自然是越眾越好。

城西的動亂此時已經平定,徐琨的一萬大軍已經完全控制了吳縣,其余各位臣子、宗親這時正乖乖的待在府中。

在收到徐氏的召令之后,這些人很快就已經就來到了吳侯府。

拜徐琨所賜,今晚吳縣的所有人都沒睡好。

衣服早都穿戴整齊,所以他們到來吳侯府的速度,比預計的快上了不少。

在人都聚齊后,徐氏臉露悲痛之色,她讓人將張允的認罪書按次序傳給眾臣看。

第一位觀看的是張昭,在他看到關鍵部分后,神情大變,瞠目結舌,

再然后是張纮、朱治、周瑜、孫河、徐琨、魯肅、龐統等臣。

這些臣子看完后,除了魯肅與龐統臉上只有憤怒之外,其余的人臉上都流露著濃郁的悲痛之色。

周瑜更是氣急,他拔出腰間長劍,狠狠砍著幾下梁柱,巨力之下,他的虎口都漸漸流出鮮血,

他口中悲傷地呼喚著“伯符”二字。

待張允的認罪書傳閱遍眾人之后,孫策的死因終于真相大白。

他的死不是意外,而是張暠及眾多江東世家精心謀劃的一場刺殺!

政廳內的大部分臣子,此刻心中都悲憤難耐。

他們跟隨著孫策一起創業,孫策才死了幾個月,那種同甘共苦的感情現在還十分深厚。

但還有些臣子臉上還有猶疑之色,因為這個罪名實在太大了,這個事情也實在太驚人了。

這些人多是有江東背景的官員,在這件事上,他們存了幾分疑惑。

他們的反應被徐氏看在眼中,隨即徐氏又讓人傳遞給眾臣一份認罪書。

這份是張暠所寫的。

在眾臣傳閱這份認罪書的時候,徐氏清冷的聲音響蕩在政廳中。

“在知道此事后,吾即命人審問張暠,在審問之下,張暠供認不諱,并且他親筆寫了一份認罪書。

在他寫認罪書之前,他并不知道張允也寫了一份。

但在拿到張暠的認罪書之后,吾將其與張允的那份認罪書互相映照,上面所寫的同謀人家,

竟一般無二!”

徐靈伊最后一句話一出,全廳立刻響起一片請殺之聲!

殺!殺!殺!

殺了張暠,殺了這些世家,一個不留。

秋日的夜晚已經寒冷,但政廳卻因為這一片悲憤的請殺之聲,空氣都變得粘稠了起來,

就像布滿了血腥味一般。

兩相映照一法是徐氏為這件驚天大案,準備的最后一擊。

張暠親筆所書,更是具有莫大的信服力,因為此事一旦張暠承認,張暠絕對會死。

在如今的政廳中,以往力保張暠的宗親,現在也是激烈的請殺著張暠,犯了此罪,絕無生還之理。

人都怕死,由己及人,張暠若是沒有做過此事,他肯定不會承認,反之承認了,那這件事就是真的。

至于張暠怎么會突然承認這事,這重要嗎?

這時候,重要的只是結果!

若是說谷利用張凌之死,將張允一族定在必死的格局之內。

那么如今的徐氏則是用她的最后一擊,給了張暠和廣大的江東世家一記絕殺,

他們死定了,而且殺他們是出師有名,君臣大義!

看著眾臣不斷請殺,徐靈伊瞇了瞇眼。

張暠為什么會承認這事呢?

徐靈伊派去的人回稟徐靈伊,他們在見到張暠之時,那個人已經人不人,鬼不鬼。

他甚至聽到一點聲音,看到一點光亮就會恐懼的趴在桌子下,瑟瑟發抖。

當來人要審問他這件事時,他竟然狂喜起來。

他真的很想死。

來人根本沒用什么酷刑,就拿到了想要的東西了。

明白這一切的徐氏,此刻腦海中浮現起了一個身影。

那個人在往日是那么的溫和,笑容是那么的和煦,他那么愛護自己,關愛親族.......

但想起那個人對張暠做的事,將其改姓為張,不殺,幽閉,非死不得出。

還有他的不追究張家,任命自己的兄長為中領軍.......這些等等。

現在想想,那時候他就已經在布這個局了吧。

不知道是因為天氣,還是因為什么,徐靈伊突然感覺到有點冷。

她想起了孫翊的那個錦囊中留給她的話,這讓她感覺到寒冷越來越深,

那句話是:

“依呂后誅彭越之故事!”

政廳外,孫母聽著廳內群情高漲的請殺之聲,遲疑了片刻之后,還是打算轉身離去。

這時她身邊的一位婢女言道,“太夫人,您已經來了許久了,不進去看看嗎?”

孫母搖搖頭,有點失落地說道,“吾老了,這些年輕人的事就不參和了。”

孫母的語氣之中充滿了唏噓。

其身旁的婢女心中難受。

在孫母走前,她轉頭看向了政廳,她那雙經歷過人間滄桑的眼睛,似乎透過重重阻隔,看到了廳內的那只鳳凰。

孫母的腦海中回想起了孫翊臨走前,對其說的話,

“三郎不在吳縣的這段時間,母親幫我保護女君好不好,她真的挺難的.......”

想起這句話,孫母嘴角露出了一絲微笑,

誰說英雄無真情?

這小子呦,

跟文臺真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