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遜又開始持劍在江東輿圖上,揮劍指點起來。
這次他的動作更加從容,言語之間更為自信。
他說道,“因我上面所說的情勢,平叛全柔其實并不難,可用三路圍攻之計。”
“第一路,”陸遜用劍尖指著宛陵城說道,“吳府君新敗,暫時不可冒進,君侯可命其收攬敗兵固守宛陵。
宛陵位處宣城、涇縣、陵陽三縣上游,宛陵不失,全柔不安。
故而全柔后期,定會整頓兵馬再攻宛陵。
吳府君無須與其接戰,只需緊閉城池,固守不戰即可。
因為只要吳府君守住了宛陵,就等于掐住了全柔的生路。
而宛陵只要不丟,全柔的叛亂之勢就會被遏制在三縣之內,無法席卷丹陽。”
孫翊點點頭,示意陸遜接著說下去。
隨后陸遜將劍尖滑向吳縣,繼續說道,“吳縣中尚有數萬精兵,君侯可下令徐中領軍率兩萬精兵由吳縣出兵。
經烏程、故鄣、懷安、寧國四縣,直趨涇縣,將其包圍起來。”
孫翊的目光隨著陸遜劍尖的一路滑動,來到了那位于三縣之中的涇縣處。
“涇縣乃宣城與陵陽相互聯絡之樞紐,若將涇縣包圍起來,宣城與陵陽二城的聯絡將會斷絕。
最重要的是,徐中領軍所率皆是精銳,又有兩萬之數。
有這兩萬之數,足以包圍住涇縣的同時,將來自于宣城,陵陽兩縣的全柔援軍盡皆擊退。”
“宣城、涇縣、陵陽三縣靠著青弋江相連,就猶如一條巨蟒一般,若只攻其一部,很容易受到其余兩縣的夾擊與支援。”
“而徐中領軍率兵兩萬將涇縣包圍起來后,就等于將這條巨蟒攔腰斬斷,令其首尾不能相連。
首尾不能相連之下,待駐扎宛陵的吳府君恢復元氣之后,其可再派兵攻打宣城,斷其蛇頭。”
“至于第三路,可由君侯親率大軍北上,攻打全柔親自駐扎的陵陽。
君侯武功卓著,君侯一旦親至,加上宣城、涇縣兩城被困,無法救援陵陽,陵陽城中必然震蕩。
守城自古守的便是人心,若人心動蕩,無論城中有多少兵馬,將其攻拔下來都不會是難事。”
“除此之外,君侯可命吳府君與徐中領軍在青弋江旁設立烽火臺,五里一臺,綿延千里。
待三方合圍之勢形成之后,屆時三方可借助這烽火臺之便互相傳訊。
若宣城出兵南下救援涇縣,吳府君可點燃烽火提醒中領軍,中領軍便可提前設好埋伏,圍點打援,反之亦可。”
“三方合圍是主謀,亂全柔叛軍人心,斷全柔叛軍大勢。
圍點打援是次謀,擊敵人之兵于無形之間,削弱叛軍兵力。
主次相輔之下,全柔之亂,可計日而定!”
陸遜終于說完了他整體的平叛策略,孫翊聽完后哈哈大笑起來。
“好個陸伯言!”
孫翊心情激動之下,接過陸遜手中的長劍,他說道,
“善。”
“孤就用伯言之計,將那全賊活活困死在陵陽城內!”
說完后,孫翊將劍狠狠地扎在了輿圖上的陵陽城上。
陵陽城,瞬間被扎出了一個大洞。
在采納陸遜的獻策之后,孫翊當即手書兩封手書,一封發往丹陽,一封發往吳縣,令人連夜快騎送出。
而孫翊本想當日動身,卻因為天色已晚打消了這個念頭。
夜間行軍雖不是不行,但始終是不便,所以孫翊打算第二日一早再率軍北上。
但陸遜在獻策中說道全柔會投誠劉表,對于這點孫翊也覺得很有可能。
在這點很有可能的情況下,陸遜提到的派遣將領支援柴桑一事,就是迫在眉睫的事了。
從其他地方調兵到柴桑來不及,柴桑在豫章郡內,本來讓孫賁前去支援最好最快。
但豫章郡距離荊州最近,兵馬大都各有鎮守要務,如果貿然抽調兵馬的話,會留下隱患。
因此孫翊考慮再三之后,決定從鎮守廬陵的兵馬中,抽調三千前去支援孫皎。
至于統兵將領嘛,孫翊也想好了——那就是派陸遜去。
在孫翊對陸遜宣布他的這個決斷之后,陸遜頗為驚訝。
他沒想到他剛投奔孫翊,就會被孫翊委以如此重任。
陸遜下意識的就要推辭,孫翊卻拉住他的手說道,“今日你持劍為孤指點孫家山河,孤希望你也能持劍為孤守衛孫家山河。”
孫翊的這句話透露出,對陸遜的濃濃欣賞之情及信重之意。
這讓陸遜感動不已,他也不作推辭,當即應下了這個任務。
在整點好兵馬之后,因為擔憂柴桑局勢,陸遜決定率軍連夜出發。
臨近深夜,西昌城門早已緊閉。
這時候在西昌城外五十里處,有一紅衣將領正在騎馬快速地朝西昌而來。
他就是在聽到全柔造反的消息后,從吳縣日夜兼程趕來廬陵郡尋孫翊的周瑜。
公瑾千里尋君,只為二字——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