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娘差人送來的餅子,吃點墊墊肚子。你也坐下休息休息,省得把自己給累垮了。”胡神醫揉了揉腰,而后摸出一張餅來給她,自己也抓了一個不顧形象的啃了起來。
他們這幾日便沒好好吃過東西,有時一張餅子都吃不完,便要先緊著傷兵。
戰事有緩,營中有軍醫照看,一老一小難得得了空,也不講究什么,她接過餅子學著胡神醫那樣席地而坐,大口啃了起來。
來這里這么久了,她早就不嬌氣了,只是身上那股子出塵脫俗的氣質沒有丟棄。
遲玉卿一面吃著東西,一邊望著那些躺著不能動的士兵,心中無比復雜。
這些天下來,她好像并沒有感覺到累,比起前世眼睜睜看著什么也不能做的無力,她寧愿受這份累。
她也從不后悔來這里,事實證明,她也沒有來錯。
胡神醫見她看得認真,忍不住道:“至少,他們還有救。你可知,第一批上戰場的將士無一生還……”
這是個慘痛的事實,胡神醫雖然見的多了,卻還是忍不住痛心。
這個事實過于沉重,遲玉卿低著頭,眼中起了水霧。
英魂無處埋骨,這綿延千里的青山便是他們的故鄉。
半晌,遲玉卿才抬起頭看向他,道:
“胡爺爺,我想拜您為師,可以嗎?”
遲玉卿很誠懇,她并非臨時起意,她一開始去碾藥時,便想著拜他為師。
當然,一開始私心多一些。
胡神醫卻沒有多意外,他笑著問她:“說說看,你為何想要拜我為師?”
遲玉卿認真答復他:“因為我想像胡爺爺那樣,用醫術救人!”
若她醫術過關,便可以救更多的人了,這是她現在所想。
胡神醫似乎是不滿意她的答復,輕輕搖了搖頭。
“你再好好想想,你要救的究竟是什么。”
說罷,他又說道:
“我可以教你醫理,但我做不成你的師父。”
遲玉卿不解,昂著小臉問他:“為什么?”
他答應說要教自己醫理,必然不是嘴上說說。
可她不明白,為什么他不愿意做自己的師父。
胡神醫并未立刻回答,而是抬頭望著遠處的青山,緩緩道:“師父這兩個字責任太大了。”
遲玉卿能從他的語氣中猜測到這其中一定有一段往事,可他不愿說出,她自然也不會追問。
雖說他不愿以師徒相稱,可她自己明白,胡神醫傳授她醫理,他便永遠是她的師父。
雖然不知道他以前究竟經歷了什么,但待他百年過后,她定會盡到自己身為徒弟的責任。
沒有師徒之禮,但她已經在心中暗暗下定了決心。
大夏突然停戰,后面必然是有大動作,遲延章一刻也不敢松懈。
“將軍,平川儲備的軍需早就空了,別說是等援軍趕來了,怕是再有三日,我永綏的將士們便握不住刀了!”
戰事吃緊,但平川之地本就貧瘠,整個平川都靠的是朝廷接濟過活,以至于此次兩軍交戰平川百姓終是惶惶不安,沒有添亂便是萬幸了。
戰事緊急,他們早就回稟朝廷了,只是這都過去這么久了,竟還未有回應,難免讓人心慌。
遲延章也急,不過他卻還要鎮定下來,安慰手下將領:
“平南王已入平川,當務之急是守住!”
“大夏兵力雄厚,我們只剩下這些殘兵敗卒,又該拿什么去守?”
“是啊將軍,若不然我們便退回平川,也好再商議御敵之策!”
“屬下早就打探清楚了,平南王分明是奉命平匪……”
“我看啊,朝廷根本就”
他們七嘴八舌,可意思只有一個,便是不敵想要退卻。
“我永綏疆土,一分一厘都不容賊人踐踏!守不住便拿命去守!”遲延章冷著臉出聲,頓時便讓喧鬧的場面安靜了下來。
他眼里的堅毅然決然,讓眾人不自覺的就低下了頭。
“爾等放心,就算是送死,我遲延章也第一個沖在前頭,為永綏戰死,這輩子值了!”
其中有多辛苦自不必說,但她愣是一聲不坑,跟著胡神醫忙前忙后。
胡神醫經過這幾日的忙碌,他對遲玉卿這個小姑娘也是更加認可了。
又是好幾日過去,才終于慢慢消停了下來。
大夏兵力強盛,又是有備而來,就算永綏增援都趕到,也是不敵。
可不知為何,眼看著大夏便要攻下邊防城墻,他們卻在此時突然停下了攻勢。
眼下這種情形再去山上采藥是不可能的了,便只能等著朝廷援助。
為了照顧受傷的士兵,她已經好幾天都沒睡過覺了。
她本就還是半大的孩子,經過這幾日的磋磨,讓她看著更加瘦弱了。
察覺到大夏異動時,遲延章便當機立斷調動四方兵力,此時他們正在趕來的路上。
“丫頭,你來幫忙上藥!”胡神醫按著疼得呲牙咧嘴的士兵,看向正在找藥的遲玉卿。
“哎!”
至于個中原因,實在讓人琢磨不透。
不過,他們有了喘氣的機會也好,這些日子下來,不止將營中儲備的傷藥用完了,就連她和胡神醫上山采的藥也都消耗一空了。
送來的傷兵每天都會增加,好在胡神醫經驗老道,不至于手忙腳亂。
直到永綏大軍陸續趕到,戰局才有了轉機。
進攻無門,只得防守。
永綏將士被迫退回岐山防線之內,好在當年季家人修筑的防御城墻還在,雖然沒有還手之力,但守上幾日等待增援還是足矣。
原本遲延章是打算將遲玉卿和陳儻送回的,但遲玉卿據理力爭,他也只好松了口。
她說:“國難當前,任何人都有責任為永綏出一份力,女兒也一樣!”
或許是她眼中的堅定打動了他,他沒理由再拒絕。
兩軍交戰,傷亡不計其數,也在所難免,胡神醫多年受其恩惠,自然不會置之度外。
他本是打算自己一人前去的,可遲玉卿非要跟著一起,他也沒個幫手,想著她這些日子也學了不少本事,便答應了。
靖安十六年春,大夏集結三十萬大軍進犯永綏邊境。
時隔多年,兩國再次在岐山交戰。
然而永綏駐守平川的兵力遠遠不及大夏十分之一。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