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閨女說的那么稀松平常,姜三老爺就感覺有點對不起親家。
這丫頭撒出來的有點早,他以為閨女還小,好些個嫁人以后的規矩還沒來得及教。
出嫁從夫,這段以后還不歸他管了。周家也能只能將就著了。
姜常喜:“這算是什么事,我家莊子上的出產,自然是先供給自家用,不愿意買賣,算什么是非。”
說的這個輕描淡寫,姜三老爺揉著腦門:“成,你愿意怎么樣就怎么樣。很不必給別人面子。”
下定決心,對姑爺好點,希望姑爺看在自己的面子上,能承受的住閨女折騰。
還要做準備,有個萬一的,能給閨女撐腰。
當爹的關鍵時候得能扛住。
姜常喜那邊聽說親爹親娘要遠行,已經開似乎操心了:“莊子上有雞鴨,我讓大貴熏了一些,本來想要送給族里的嬸子們嘗嘗的,爹同娘出遠門,先帶著些,路上也好有攜帶。”
姜三老爺瞬間就被閨女的貼心征服了,自家閨女惹了多大的事,他都能扛住:“大貴的手藝,那肯定不錯,爹帶著。”
包括一些出遠門帶的香囊,丸藥,零食,姜常喜都幫著準備妥當了。
姜常喜嘴里說的都是出門在外的注意事項。
弄得姜三老爺覺得這不是閨女,他母親對她都沒有這么細致入微的關心過。
姜三老爺就說,還是閨女貼心,可惜閨女嫁人了。
姜常喜一直送姜三老爺出了莊子,姜三老爺還依依不舍呢。可惜兒子連面都沒有露。
姜三老爺只能安慰自己,孩子在學習呢,學習更重要。
再怎么不舍,閨女也嫁人了,不能再帶回娘家,狠狠心,咬咬牙,姜三老爺才讓車夫趕車,揮手告辭了。
姜常喜也有濃濃的不舍之情,血脈親情且不說,十幾年的相處,不是假的。
姜三老爺成親早,生閨女的時候不過十六七歲,想要當好爹,那都不知道怎們當,他認為好的,都要往閨女面前捧。被先生夸獎的文章都要拿到閨女面前讀一讀。
這個小爸爸當的雖然不怎么稱職,可但凡他能想到的都給兒女做了。
屬于那種熱情有余,能力有限。
姜常喜生來就有記憶,眼看著姜三老爺這對少年夫妻,怎們笨手笨腳的對她好。
雖然嫌棄可不得不說,那是不太深沉的濃濃的父母之愛。熱情的讓她一個孩子吃不消。
想起來也都是淚,帶孩子的事情上,姜三老爺兩口子一竅不通。
姜三老爺頭一次抱姜常喜差點給摔了。還把他自己緊張得一身大汗。
姜三夫人怕閨女冷,總是愿意給閨女多添一件衣服,大熱天的長痱子不止一次。
虧得身邊有婆子,丫頭一大堆的幫著照顧,不然姜常喜懷疑自己能不能順利長大。
姜老夫人看著三兒子對著一個丫頭沒完沒了的折騰,耽誤了學業,就把姜常喜抱到身邊養。
可惜三老爺不愿意,帶著媳婦半夜把孩子偷回去的。虧得姜三夫人藝高人膽大。
因為對姜常喜太過緊張,怕孩子冷,把姜常喜包裹的太嚴實,差點捂的背過氣去。
為了能一家人在一起,姜三老爺帶著媳婦那是同老夫人,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抗爭的。每天堅持把孩子偷回自己房頭。
這都是姜三老爺做的事情。也是因為這件事情,讓姜三老爺同姜家本就不睦的關系更加雪上加霜。
姜老夫人覺得三房不識抬舉,不知道好歹。
姜三老爺覺得老娘看不得他們一家團員,非得活生生的給拆散了。
姜常喜能長大,其實挺不容易的,還是被這對少年夫妻稀罕出來的危險。怪都不好怪他們。
兩口子類似這樣的事情,數不勝數,所以常樂生下來,就被姜常喜抱走了。
自己遭過的罪,不能讓常樂在走一遍。
因為姜常喜不是懵懂無知,盡管父母的好笨拙了些,熱情了些,危險系數大了些,可還是深沉的。
值得被珍惜的。所以她這閨女當的就有點操心,爹媽走到哪都不太放心的那種。
這也是為什么爺倆在莊子口依依惜別那么久。
送走了,姜三老爺,剛好莊子門口來了牛車,車上坐著族里的嬸子們。
姜常喜快走兩步行禮,心喜之情溢于言表:“叔婆,嬸子們好,剛好莊子上的杏子都摘了,我說要請嬸子們過來吃杏子呢。”
幾個年輕的嫂子熱情的同姜常喜搭話:“你這莊子可真是氣派。”
老族長的媳婦帶頭,族嬸們帶著雞蛋的,面粉的,還有編筐里面放了菜的一塊從車上下來:“我們估摸你該有空招待我們了,這不是就過來給你們小兩口熱鬧熱鬧。”
姜常喜:“謝謝叔婆,嬸子們惦記。快快里面請。”
大福已經早一步回去院子里面安排了。
剛巧這時候外面又來了一輛馬車,車速很快,一群的女人被路過的馬車甩了一臉的土。
三叔婆皺眉,大戶人家不都講究規矩嗎,看著怎們不像那么回事,別是欺負二郎他們年紀小吧:“這是哪的馬車,可是家里有什么急事。”
姜常喜搖頭:“不認識,沒有舅舅家的標記,我爹才剛離開,余下的孫媳婦還不太認識。”
族嬸在邊上尋思了,二郎媳婦不認識這馬車,她們卻是認識的,這馬車來來回回在鎮上同莊子間運送東西。
平時去鎮上偶爾都能遇到這輛車,這車可厲害了,從來不會讓族人搭乘。
一個有心眼的族嬸眼睛一轉就開口了:“這可真是夠沒規矩的,來別人家里做客,見了主人,都不打招呼。再說了咱們一群女人,車趕慢點總是要的。”
邊上的族嬸對著說話的嬸子擠擠眼,在后面遞話:“這馬車不是莊子上的嗎?”
姜常喜心里就有數了,立刻說道:“那倒是沒有,今日莊子上的車子,都沒有出去過。”
叔婆那邊黑著臉:“這誰家,這么沒規矩。”
正說著話呢,管家抹著汗水過來了:“小人見過大奶奶,鎮上的鋪子掌柜來了,說是咱們莊子上供貨不及時,耽誤了鋪子的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