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第260章金大司農第260章金大司農←→:
最后的熬制組,虞小憐用的都是自己人,是虞長河和孫豐收還有孫老太守著的。
至于孫二吉媳婦,虞小憐給她安排的活計是給眾人做飯,工錢都是一樣的。
除了這些,虞小憐還安排了孫飛雪去給孫氏幫忙,不然孫氏一個人帶兩個孩子,實在是忙不過來。
至于孫四爺的幾個成年的孫子,虞小憐給安排的是采購、運輸香料的活。
孫女們也是負責將成型的底料,切割成大小一樣的正方塊,用油皮紙包好,用草繩系好,放入后院的石頭屋里。
一連幾天,虞小憐都在桃花村和洛城還有書院之間往返,忙的像狗一樣。
等第一批火鍋底料通過趙掌柜,成功銷售一空的時候,虞小憐發現一個問題,書院開學了,蘇景辰兄弟竟然沒有回來?
莫非他們去阜南遇到了什么事?
還是決定以后在阜南那邊落腳了?
這蘇景辰一走兩個多月,音訊全無,究竟怎么了?
哼,也不知道托人給她捎信。
沒等來蘇景辰的信,虞小憐卻等來了姜霖的信。
因為和傅芷涵長期通信的原因,虞小憐和驛管的驛官已經混的非常熟稔,所以,年前的時候,當虞小憐提出想讓驛站幫忙送一封信到鎮南將軍府的時候,驛官沒有猶豫就答應了虞小憐。
虞小憐沒想到才不到兩個月,她就收到了姜霖的回信。
信中虞小憐托姜霖幫忙打聽一下,孫二吉和孫五林的消息,看看在沒在余將軍的軍隊。
姜霖在回信里告訴虞小憐,他會盡量幫忙打聽,但讓虞小憐不要抱太大希望,畢竟要想在龐大的軍隊里找兩個人,可以說和大海撈針一樣難。
而且孫二吉和孫五林,是在北地被晉王臨時編入隊伍的,據他所知,晉王從北地回來的時候,身受重傷,身邊親衛也沒剩幾個,險些都回不來。
如果當時晉王回京的時候,護衛的隊伍里有孫家兄弟的話,那人肯定是不在了。
虞小憐放下信,心情沉重。
但她仔細回想了一下,在偏僻小鎮遇到晉王的事,當時客棧被晉王的親衛團團圍住,要求清場。
但她想那些人里面應該不會有孫二吉和孫五林,畢竟他們兩個只是有一把子力氣,又不會武功,晉王應該不會將他們帶在身邊,想來他們應該被晉王留在北地的某地做苦力了,并沒有隨晉王回京,或者他們跟隨大部隊走的官道,去了南面?
虞小憐決定給鄭元豐去一封信,讓他幫忙打探一下孫二吉和孫五林的消息。
好在有傅芷涵這個官家貴女朋友在,不然想寄信也是個難題。
當然,虞小憐也不會白白讓驛官幫忙,每次她去寄信,都有給驛管的那些差官帶禮,有時候是酒和茶葉,有時候則是拿一些糕點,讓他們帶回家給老婆孩子吃。
長久以往,虞小憐也和驛管這些人變得熟稔起來,而驛管又往往是知道官方消息的最快的地方。
這日,虞小憐又寄出一封信給姜霖,就聽見了這么一個消息。
朝廷要開始管控地方亂象了,包括控制鹽鐵糧的價格。
因為有些官員中飽私囊,瘋狂斂財,導致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民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個道理皇上是懂的。
再加上現在是初春,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因為各地餓死的人數不斷上升,朝廷也不得不重視起來。
驛官的消息還是很準的,沒過幾天真正的管控條例就張貼了出來。
新條例規定,粗糧每斤不得超過十文,細糧每斤不得超過二十五文。
不僅官鋪可以售糧,米糧鋪也可以重新開業。
鹽的價格也降了一半,只不過鐵的價格幾乎不變,只是不許官差無故去村民家沒收鐵了。
條例一出來,許多人都很開心,仿佛在霧霾多日的天空,看到了太陽一般。
這條例一出,百姓是高興了,但米糧官鋪的東家金東勝,可就不高興了,他們的米糧都是高價收來的,現在卻要低價賣出去,他怎么可能開心的起來?
名義上說是官鋪,其實是因為他的親哥哥是官拜二品的大司農,利用職務之便,給自家鋪子插了一個官旗而已,他賣糧所得的利潤,他和當大司農的哥哥一人一半。
雖然這半年多來,他們掙的銀子比以往幾年都多,但眼下讓他賠錢把米糧賣給百姓,他也是不干的。
金東勝的哥哥金大司農,為了讓自家的糧鋪一家獨大,就變著法的打壓了各個州郡的米糧鋪子,只留下自家的產業正常運轉。
即使別的米糧鋪子有進貨渠道,他也要用權利,讓他們的糧食運不進城里來。
所以,當金家的糧鋪一關門,整個洛城立刻變成了無糧可買的局面。
不是十文嗎?我不賣!
你求著我賣給你點呀?行呀,去后門,五十文,愛要不要!
金東勝這么做,遠在京城的金大司農,其實并不知情。
在朝廷下令管控糧價的時候,金大司農就已經往各個州郡都去了消息,讓他們執行朝廷條例,因為馬上就會有巡查御史去查這些事。
金東勝偏不,他認為在巡查御史來查之前,他就能把他存的高價糧全部賣完。
除了有這個僥幸心理之外,金東勝還認為,豫州是晉王的地盤,晉王更是在洛城有府邸,而他哥哥金大司農是晉王的人。
這些年來,他哥哥所得的錢財,都用來幫助晉王暗中招兵買馬了,他們金家和晉王的關系那是鐵打的關系。
他在晉王的地盤,給晉王掙錢,誰能把他怎么的?
巡查御史多了個什么?他又不是沒有見過,他不怕!
這種巡查御史多數都是走個過場,有什么好怕的?
再說,等御史進城的時候,他把糧價調低,臨時做做樣子就行,難道那些窮苦百姓,還敢攔轎告狀不成?
如果真有那不開眼的,那他們一家可真是活膩味了。
金東勝不顧朝廷條例,照樣賣高價糧,只不過他換了個不起眼的門面,也沒有插官旗。
百姓們知道金家背后靠山大,敢怒不敢言,只得忍氣吞聲。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