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小姐妹(三更)第112章小姐妹(三更)
葉三娘看著縮在連海棠身后的三個姑娘和善地笑了笑道,“你們好,我新搬來的,我叫葉三娘。”
她們三人怕生的怯怯地看著葉三娘,細若蚊聲地說道,“你……你好。”
“不自我介紹一下嗎?”葉三娘燦若星辰的雙眸看著她們說道,清脆圓滑的聲音,好似山澗清泉叮咚悅耳。
“俺叫酸棗,姓田!”田酸棗黑白分明的雙眸充滿好奇地看著她說道。
“田酸棗好名字。”葉三娘目光溫柔地看著她說道,“酸棗就是要甜甜的。”清甜的嗓音,柔柔緩緩的。
田酸棗亦如她的名字長相甜甜的,白凈的鵝蛋臉,彎彎的柳葉眉下是一雙盈滿笑意晶亮的眸子,明凈清澈,燦若星辰。
田酸棗被夸的紅著臉道,“俺家是做豆腐的。”
“呀!我們今兒早上吃的豆腐腦就是你家買的。”葉三娘眉眼彎彎地看著她說道。
“俺家做豆腐那是一絕,城里、鎮上的都來俺家買。”田酸棗眉開眼笑地看著她說道。
“是嘛!那我們要經常光顧了,鯽魚豆腐湯不錯,還有泥鰍鉆豆腐也好。”葉三娘眉眼輕輕揚起看著她笑道。
“歡迎常來。”田酸棗高興地看著她說道。
“這是俺的小姐妹,朱半果。”田酸棗拉過瓜子臉的姑娘熱情的介紹道。
葉三娘明媚的雙眸看著她,眉清目秀,唇紅齒白,兩只黑亮的眼睛蕩漾著微波。
“朱半果,為什么叫半果呀?”葉三娘充滿好奇地雙眸看著她們問道。
“她姓朱,朱是紅色,半果就是柿子,熟透了像是掛在樹枝上的紅燈籠。”田酸棗黑亮的眼睛看著她解釋道。
“哦!”葉三娘眼底浮起笑意,琥珀色的雙眸倒映著她們的身形。
“這是應山紅。”連海棠笑著介紹最后一位姐妹道。
葉三娘看著眼前的女孩兒,小巧的瓜子臉,弧形齊劉海兒,紅撲撲的雙頰,黑黑的眉毛,圓溜溜的杏核眼,此時怯生生地看著葉三娘,眼睛下面是直挺的鼻梁,和櫻桃小嘴。
三個女孩子臉上的稚氣未脫,一身短褐粗布,布條束著手,也束著腳,身上還打著補丁,穿著草鞋。
在葉三娘眼里都是孩子,看年齡也就比自家兒子大個三、四歲。
“應山紅?”葉三娘琥珀色的桃花眼閃著溫暖的光看著她笑了笑。
“好吃。”葉靈芝奶聲奶氣地說道。
“啊?”葉三娘錯愕地看向了葉靈芝道,“能吃嗎?”
“映山紅,其實就是山楂,她姓應,叫山紅。”連海棠眉眼含笑地看著她說道。
“喲!這名字都挺有意義的。海棠也好!海棠庭院又春深,一寸光陰萬兩金。”葉三娘琉璃珠子似的雙眸漾起層層暖意看著她們說道,“很高興認識你們。”
“俺們不跟你聊了,得回家做飯了。”連海棠背起打好的豬草看著她說道。
其他三人也飛快的背起背簍,腳步匆匆地離開了。
“這就走了。”葉燕行錯愕地看著她們說道。
“你還想怎么樣?”葉三娘回頭看著他說道,“沒聽見要回去做飯嗎?”
“想打聽一樣村里的事情,咱對村子一無所知。”葉燕行黑溜溜的雙眸看著她說道。
“問滿倉不就知道了。”葉三娘琉璃似的雙眸波光瀲滟看著他說道。
“有些滿倉打聽不出來,大老爺們兒家的。”葉燕行深邃的黑眸直視著她說道。
“你想打聽啥呀?”葉三娘饒有興致地看著他說道,烏黑的瞳仁閃過一抹幽光,“新娘的事情。”
“她們年紀差不多,如果知道何家姑娘為何自殺,何家就不會怪罪到咱頭上了,這無妄之災,憋屈的慌!”葉燕行氣呼呼地嘟著嘴說道。
“那咱問問。”葉三娘幽深的目光看著他們說道,忽然感慨道,“只希望結果不會太殘酷了。”
“什么意思?”葉落行不解地看著她問道。
“自殺都是有原因呢!誰好好的會想死呢!”葉三娘黛眉下如濃的化不開的墨似的雙眸看著他們說道,“沒有外部的原因,那肯定來自家庭了。”譏誚地又道,“你覺得何家在乎嗎?”
“好像不太在乎。”葉燕行猶豫了一下道。
“所以啊!”葉三娘無奈地看著他們說道。
“娘親魚,魚!”葉靈芝指著魚簍說道,“好多。”
一下子打斷他們了。
“果然說傻魚。”葉落行嘿嘿一笑道,“這下子有口福了。”
葉三娘將壓在鵝卵石下的麻繩抽出來,拽著魚簍從水里出來,期間魚簍中的魚兒被驚的四處逃竄,自然就有了漏網之魚了。
“哎呀!跑了。”葉靈芝跺著腳遺憾地說道。
“沒關系,魚簍里還有好多,夠咱吃了。”葉三娘將魚簍拉到了河邊,水也漏完了,清楚了看著魚簍里面的魚,亂蹦跶,水甩的哪兒都是。
“離遠點兒,不要身上到處都是水。”葉三娘提醒他們三個道。
三人齊齊后退了幾步,葉燕行指著蓋子道,“趕緊蓋上,別讓它們蹦出來了,這勁兒還真大,看看魚簍都跟著蹦跶了。”
葉落行飛快的跨了一步,將魚簍的蓋子給扣緊了,“這下子倒了也不怕了。”
話音剛落,碰的一下魚簍倒了。
“娘,咱們趕緊走吧!”葉燕行抬眼看著葉三娘說道,“一會兒魚都死了。”
“小毛驢它們吃飽了嗎?”葉三娘也正有此意,抬眼環視了一下,發現小毛驢和騾子正在河邊喝水呢!
“咱們等它們喝完水,再走。”葉三娘目光溫和地看著小毛驢它們道。
不大會兒,喝足了,葉燕行和葉落行,上去牽著小毛驢和騾子上了河岸。
葉三娘垂眸看著葉靈芝道,“是坐小毛驢還是騾子。”
“小毛驢。”葉靈芝想也不想地大聲地說道。
“好!”葉三娘將寶貝女兒放在了小毛驢的后背上,“抓牢了,咱們走嘍!”
一家人是滿載而歸,“我們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