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可敵國

第一一九七章 衍圣公,但是新的

第一一九七章衍圣公,但是新的第一一九七章衍圣公,但是新的←→:

第1198章衍圣公,但是新的

兗州,欽差行轅中。

朱楨的判斷讓兩位山東大員都神情一振。

“王爺所言極是,老百姓這次鬧事確實不太一樣。”胡讓點頭道:“人都說‘殺官造反’,可他們只是扣押了各地的官員。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聽到哪個知府知縣殞命的消息。”

“看來他們也知道,一旦殺了官,事情性質就全變了。”吳印也沉聲道:“但這應該只是其首腦的想法,下面人可未必能一直忍得住。”

“是的。”朱楨點點頭道:“他們應該不是純泄憤,而是有訴求的。所以才會扣押地方官員……萊州知府周世維,都快逃出萊州了,又被追上抓回去的嗎?”

“但目前還不知道他們有什么訴求。”胡讓輕聲道。

“很快就會知道的。”朱楨卻篤定道:“他們扣押李知府,追捕周知府,八成就是為了跟府尊大人談判。當然要是談不妥,幾位知府就會變成他們跟你們二位談判的籌碼。”

“那王爺是說,我們先靜觀其變?”吳印小聲請示道:“等他們提出要求再說?”

“不,不能等。”朱楨卻斷然搖頭道:“騷亂也好,叛亂也罷,都逃不脫一個‘亂’字。把老百姓煽動起來,事態會如何發展,就由不得任何人了。每拖一天,事態失控的風險就大一天,再拖上個三五天,說不定就真變成叛亂了!”

頓一下他又沉聲道:“而且本王,從來不跟劫匪談判……”

“說來也巧,山東地里最大的兩位大戶都在兗州府,本王已經請他們過來了。”便聽朱楨淡淡道:“等他們到了,你們陪本王一起見一見。”

這不是既要馬兒跑得快,又要馬兒不吃草嗎?

“不需要談判也能知道他們的訴求。”朱楨智珠在握道:“根據本王的經驗,像這種鬧事,臺面上的往往都是讓人當槍使的,真正的后臺老板無外乎鄉紳地主。”

這兩家的祖宗,一叫孔子,一個叫孟子,所以他們不光是最大的地主,在山東還有極高的話語權,以及無與倫比的影響力。

兗州城作為魯王封地,因古城狹隘,朱元璋便令郭英,將城墻南移二里三十丈,把原來的南護城河變成了穿城河,并將城門樓、城墻加高加寬。在夯土城墻外,包上了重約四十斤的城磚重修。

“所以不管是在蘇州、南昌、廣州還是昆明,只要老百姓鬧事,本王一律先抓大戶。說來也怪,每次都沒抓錯人。每次一把他們抓進來,局面馬上就會消停不少。也不知道是本王運氣好,還是他們就是天生的壞種?”

“王爺的絕招還真是厲害……”兩人不禁苦笑,可惜只有他自己能用。哪個大戶在朝里沒人?他們要是敢效仿,保準吃不了兜著走。

“王爺真是太有經驗了。”吳印嘆服道:“那些鄉賢縉紳,確實慣會拿百姓當槍使。”

大明開國以后,在全國范圍重修城池,藩王的王城更是重中之重。

王爺找來這兩位,還真是找著正主了呢……

兩人一聽就知道王爺說的是哪兩家?山東地里最大的地主,孔家,在距離兗州城三十多里外的曲阜;山東地里第二大地主,孟家,在兗州城南四十里外鄒縣。

“可不談判的話,怎么知道對方的訴求?”兩人都有點迷糊了。既不打算派兵,又不打算談判,怎么可能速戰速決?

其中尤以南門‘德政門’的門樓最為高大雄偉、巍峨壯觀。外門樓往南伸出數丈,似龍頭南伸去泗河飲水一般。

此時,就在那龍頭不遠處,一支頗具規模的車隊停在了官道旁。

車廂外觀古樸典雅,飾以云紋,四角和窗框覆以黃銅,拉車的都是清一水白色駿馬,不帶一根雜毛那種。

更不用說那些干練的青衣健仆了,真是盡顯世家大族的氣派。

當然,紅色的回避牌上,黑色的‘圣公府’三個大字,足以說明人家確實夠資格擺這個譜――千年世家,唯有南張北孔。

此時,大明第一任衍圣公孔希學已然作古,他的兒子孔訥繼承了衍圣公之位。

孔訥才二十八歲,正是年富力強,自信滿滿的年紀。此時,他穿著大明一品文官的緋紅官袍,正端坐在馬車上,敬閱手中的《春秋》。

十六名年輕俊美的仆童,捧著手巾、點心、茶盞、痰盂等物,排成兩排,紋絲不動的侍立在車廂外。

最離譜的是,還他么有伴奏!相鄰的車廂里,數名樂婦在彈琴吹簫,做大成之樂,而且隔了兩層車廂,樂聲一點都不刺耳,反而多了幾分悠遠、神秘。

當然,按衍圣公自己的說法,這是為了嚴守禮法,所以不能與女子共乘一車。才不是嫌在一個車廂里太吵呢。

可惜,兗州城門已經緊閉好幾天了,所以根本沒人圍觀他的風采,未免有些遺憾。

這時,車外長隨輕聲說了句:“公爺,孟家的人來了。”

“嗯。”孔訥屁股都沒挪,便吩咐道:“請信夫兄上車說話。”

“是。”長隨應一聲,前去傳話。

比起孔家后人的排場,孟家后人的架勢就顯得寒酸多了……‘只有’三輛馬車,兩三百護衛而已。

孟家這一代的家主叫孟克仁,字信夫。

孟家不像孔家。孔家始終代表著儒家,地位一直很崇高。而孟家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并沒有得到朝廷的特殊優待,一直到了宋仁宗景佑四年,孔子四十五代孫孔道輔守兗州,訪得孟子墓在四基山之陽,便在其址修起了孟子廟。

孔道輔又于鳧村訪得孟子四十五代孫孟寧,推薦于朝,拜迪功郎、鄒縣主簿。命其率領族眾,編修族譜,主奉祀事。

第二年,又在自家孔廟的西側,建立了五賢祠。把孟子、荀子、楊雄、王通、韓愈五人尊為‘五賢’,設像祭祀。

后來,孔道輔回京擔任御史中丞時,又多次聯合當時有名望的官員,向朝廷舉薦孟子,終于引起了皇帝對孟子的興趣。

元豐六年,宋神宗封孟子為鄒國公,詔書中稱:‘自孔子歿,先王之道不明,發揮微言,以詔三圣,功歸孟氏,萬世所宗。’

至此孟家才開始崛起。

所以孟子后人一直以孔家馬首是瞻,孔訥一叫,孟克仁就得趕緊下車過去。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