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芳華列表第七百三十五章抹去小字
飛速中文中文域名一鍵直達
先是晉王宮的屬官呈上了聯名勸進表,隨后朝臣、地方官員的勸進表也紛紛送了過來。其中有同一個官府的官吏們、聯名寫的文章,也有以個人名義的表文。
一切都在預料之中!確實有很多人希望秦亮執掌皇權,還有不少人中立、認為秦亮登基沒什么壞處,甚至還從農田增產之中得到了好處。若非如此,秦亮也不敢三辭三讓。
主要是禪讓的方式,即便以最順利的過程,也需要一段時間。如果期間穩不住局面,這么一番程序下來、定會給反對者以準備的機會!
但這也是最好的辦法,因為此時的皇帝、多少還存在一些神性,所以詔書都會反復提到上天和天命。如果像趙匡那樣,帶著兵忽然就黃袍加身,提著刀子回到京城,霸王螢上弓把生米煮成熟飯;此時的世人都會覺得、你這皇位有大問題。
好在目前形勢很平穩,連東吳那邊也毫無動靜,連襲擾也沒有。吳大帝去年底才去世,現在還在國喪,一般不會主動用兵、以免不吉。今年似乎不是什么特別的年份,但時機恰恰很好!
秦亮看一堆勸進表的時候,竟然發現了王肅的表文。
東海王氏與太原王氏,自漢末起關系就不好,王肅也因為與司馬家是姻親,賦閑了好幾年,此時終于敗給了現實,希望在新王朝得到一席之地。不說別的,王肅家的侯爵是魏朝的爵位,改朝換代了可不
作數。他又不可能起兵,似乎也只好如此了。
五月中旬,皇室便又派出使節,第二次送來禪讓寶冊,秦亮照樣回絕,并上奏書,誠心誠意地闡述自己無意取而代之、真的很想做大魏忠臣!
車騎將軍王廣、領軍將軍令狐愚自籌錢糧,開始在洛水北岸修建受禪臺,又把司隸校尉秦朗拉了進去。司隸校尉下屬管著一些兵屯、民屯,正好調來干活。
又過了半個多月,中書省第三次寫了詔書。王明山與陳安簡直煞費苦心,這種禪讓寶冊不能寫得太長,每次詔書的內容也都差不多,但又不能完全一樣,要寫幾次!
但也表明,皇室和郭太后是真心要禪讓,否則不會在一個多月里反復下詔。按理這是最后一次拒絕了,就像秦亮封王建國的時候、郭太后之言,要是拒絕四次,便是不吉、容易遭災禍!
送走使節,大伙跟著秦亮回到西廳,再次一番口頭勸說。秦亮也很無奈,辭讓的理由早就說過了,什么想做周公之類的話、都從舊書堆里翻了出來,若是繼續念同樣的內容、又顯得太虛假。
他忽然想到一個新理由,遂道:“陛下尚未親政,孤若是接受禪讓,后世恐怕會罵孤趁虛而入。”
實際上秦亮不太在乎后世的評價,更不怕罵,他亦已在心里承認、自己確實就是在篡位,沒有什么不能承認!不過剛才他是實在找不到別的理由了,才隨便說了幾
句話、聽起來不是太假那種。
或因秦亮說話時的神情嚴肅認真,而且還故意有點徘徊的樣子,一些官員竟然因此臉色都變白了。大王收手的可能性不大,卻還是有點嚇人!萬一他真的過于在乎名聲,不小心玩脫了,那大伙豈不都是亂臣賊子?
賈充在人群里,他的神情也是稍顯難看,好像修受禪臺的時候、他去做過設計監督。賈充率先說道:“世人都知道、大王以前就是忠臣,現在只是天命難違也!太后臨朝聽政,正因得到了大王輔佐。陛下雖未親政,太后卻一直掌握寶璽詔令阿!”
眾人一陣附和,鐘會苦思一會,開口道:“陛下未親政,齊王當初卻已成年、到了親政的年紀。不過齊王不修德行,以至謀刺發生在大殿,叛亂荼毒其外,天怒降及各地、而頻現災禍;太后廢齊王,實乃大王之意,此非趁虛而入也。那時魏室著實最為虛弱,若非大王匡扶社稷,豈有今日承平?”
不過先廢立也沒錯,對三方其實都更好。曹芳早已明事了,如今社稷并非葬送在他手里、他也不用太難受;而曹啟還不太懂,他經歷這個過程應該是稀里糊涂的,禪讓了正好回到父母的身邊過好日子。秦亮也省去了許多麻煩,更不用威逼利誘皇帝松口,把事情做得太絕。
又有人說道:“大王雖受禪于魏,但西南原有漢,全賴大王以力破之。大王既因德行
而承運,又有大功而威服,沒有比大王登寶,更具天命、民心了!”
滅漢帶的兵,名義上也是魏軍,講道理還是有點虛。但大伙也是好意,只是想方設法給秦亮召理由而已。于是秦亮只說道:“諸位好意孤已知了,孤實為敬畏,不敢接受魏朝寶冊。”
大伙一番勸說之后,自然沒有什么結果,只得陸續拜別散去。畢竟這是第三次推辭,都推辭兩次了,秦亮當然要堅持做完!
或許秦亮這次的神色、情緒、說法好像稍微有點過了?以至于六月間朝廷最后一次送來禪位寶冊的時候,晉王宮忽然來了好多人,比第一次遣使的人還多。一些官員是自發跟著來的,這次是真的不能讓秦亮拒絕了!
陳騫、荀勖等人則拿出了一卷長長的登壇受命表,并雙手奉上筆。
使節鐘毓也捧著寶冊道:“大王,天命不可違!”羊耽看著秦亮頷首道:“大王請受之。”
“唉!”秦亮嘆了一聲,終于伸手接過毛筆,在表上寫下一個“可”字。
鐘毓和羊耽都長松了口氣,接著把盛放傳國玉璽的匣子,也一并交給了秦亮。
他還沒正式坐上那個位置,人群里有人竟開始說起恭賀來。秦亮沒有回應,保持著嚴肅的神情,依舊率眾送別使節。
荀勖隨后把袞冕送了過來,先存放到了西廳里屋的椒房內。穿這衣裳的時候,須有懂禮儀的屬官們在旁檢查,免得內宅那些侍女
出現疏漏。服飾大概是四件套,中單、玄衣、纁裳,穿起來就是上黑下紅,還有一頂帶旒珠的帽子,冥幣上那種模樣。
大伙在一起準備了一番,分好各自負責的事宜。及至傍晚,秦亮才帶著那只匣子返回內宅。
禪讓的程序折騰了那么多次,今日前廳庭院的人又多,到了傍晚時分、令君等人應該早就知道今日之事了。
果然秦亮來到西庭院門樓時,不僅有令君玄姬等人迎接,羊徽瑜、吳氏、陸凝、吳心也來了,居然還有潘淑帶著她的小宮女。孫仲謀才死幾個月,潘淑的喪期顯然沒結束,不過她過來拜見,倒是先換了一身淺黃色的淡雅細麻深衣,更加得體。
大家都深揖道:“妾等恭迎大王。”其中潘淑的姿態明顯比以前更加恭敬,她那個皇后有爭議、在魏國不被認可,但秦亮即將做的皇帝,卻沒人不認!連吳國人到時候也得承認。
秦亮的目光從令君她們紅撲撲的臉上掃過,拱手還禮道:“卿等不必多禮。”說罷手里拿著匣子,闊步向門樓走去。她們好幾個人也轉身跟進了庭院。
他顧不上換衣裳,徑直走進了閣樓廳堂,便在一張小木案后跪坐下來,伸開了寶匣,里面是傳國玉璽!寶冊等東西,秦亮都讓荀勖負責收好了,只有這枚真貨,他自己帶了回來。
傳言是用和氏璧制作而成,上面有彩色絲帶,秦亮拿起來一看,果然看
到了下方的八個字,受命于天既壽永昌。有一個破角,鑲黃金修補的。側面的璽肩上,卻又有曹丕叫人刻的小字:大魏受漢傳國璽。
秦亮翻來覆去地瞧了一會,便抬頭遞給令君。令君忙跪坐揖拜,雙手接過寶璽。
“那個角,是王莽代漢的時候,逼迫漢朝太后交出玉璽,太后給摔壞的。黃金便是王莽叫人所補。”秦亮道。
令君、羊徽瑜等應該聽說過,陸凝估計不知道,果然一臉稀奇道:“原來破一個角還有故事。”
秦亮道:“王莽當時已是圣人,但從這些細節可以猜測,他把事情干得、還是不太好看。”
這時他還恍然想起,王莽的頭骨應該還在,就在此地北邊武庫里放著!
秦亮看了一眼姿態端莊的令君,又淡然道:“讓大伙都瞧瞧罷,此物盛名已久,稀罕得很,傳到現在挺不容易。周天子那會,便差點被藺相如給摔了。平常也有專門的官員保管,往后卿等也不容易見到。”
玄姬觀摩了一下,說道:“大王要在這行小字后面,再刻一行‘大晉受魏傳國璽’嗎?”
秦亮心說,如果傳國璽以后不會弄丟,一個朝代就得刻一行字,以后怕是太多字、沒地方刻字了。
他當然知道,世上沒有江山永固的王朝,若能傳個兩三百、便已很厲害。不過這種時候、說這樣的話不太應景,秦亮便說道:“不如找來工匠、把那行小字抹去省事。”
無錯,請訪問
手機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