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賬本(一更)第六十三章賬本(一更)
葉恒點頭,面上露出十分關切:“不錯。我記得你今年十七了吧?也是能說親的年紀了。從前你們流落在外,吃了不少苦頭,如今好不容易歸京,二叔自然要好好把關,為你挑一門好姻親!”
話里話外,倒真把自己當個有正經話事權的長輩了。
葉初棠卻神色淡淡,并無尋常女兒提起終身大事的羞怯。
“二叔,我沒想過這事兒。”
葉恒一愣:“什么?”
葉初棠唇角彎了彎,眸色卻是清凌凌。
“這幾年我帶著阿言阿風和小五,也算見慣人情冷暖,現在好不容易回來,心中就只有一個想法:將他們幾個好好養大。除此之外,再無其他所求。”
聽她語氣不是玩笑,葉恒頓時有些急了:“可、可你是女子,不嫁人怎么能行呢?這幾日我已經開始物色人選,只想著幫你挑個好的,你——”
葉初棠頓了頓,道:“多謝二叔好意,但我的情況,我心里清楚。過去三年在外的經歷,怕是不少人都會心有芥蒂。與其委曲求全,不如一個人自由自在。”
“你——”
葉恒怎么都沒想到葉初棠居然會說出這樣的一番話,她竟然不打算嫁人了!?
那豈不是要一輩子都賴在葉家!
葉恒深吸口氣,極力苦心勸說:“初棠,你爹娘現在都不在了,二叔就不得不為你操這個心。否則以后我還有何顏面去見他們?若他們地下有知,看你始終沒個依靠,也是要不安的啊!”
葉初棠卻笑了。
“二叔此言差矣,我爹娘以前最是疼我,唯一所求就是我健康平安,又怎么會因為這種事不開心?”
葉恒一噎,看著眼前的少女,一時間竟有些恍神。
印象里,他這個侄女自小體弱,性子也是軟綿安靜,幾乎跟個泥人兒一般能任人拿捏。
可三年不見,怎么竟然好似換了個人?
她說這些話的時候,笑意淺盈,溫柔清婉,然而字字句句卻沒有半分退讓。
像是劍藏于鞘,隨時都會露出鋒利雪亮的劍刃,直逼咽喉!
葉恒一手負于身后,來回踱步,神情為難:“可、可你這……”
他一時間竟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葉初棠道:“爹娘阿兄不在,自然該我這個當阿姐的擔起責任,阿言阿風馬上要去國子監念書了,以后還有不少需要花錢的地方,總不能每每過來找您。您說呢?”
葉恒的臉色忽而變了變。
“這個……初棠,有件事我還沒來得及跟你說,阿言和阿風暫時只怕是去不了國子監了。”
葉初棠一頓,長睫微抬:“為何?”
葉恒為難道:“你可能不太清楚,當初大哥是在被貶的路上出的事兒,那時候他一言不慎觸怒龍顏,不少人都避而遠之。三年過去,大哥已經不在,阿言和阿風再想進入國子監,實在不是一件容易事兒。”
這話其實說的很明白,葉錚已死,葉初棠姐弟幾個就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加上當初葉錚是得罪圣上被貶黜,就更是麻煩。
沒有人會愿意冒著風險幫他們。
誰知道回頭這事兒會不會被人拿去做文章?
葉恒嘆了口氣:“我雖極力爭取,但能力有限,只怕是……”
大理寺少卿,這官職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放在其他地方或許是能作威作福,可這是京城,他一個四品,終究還是得看人臉色。
葉初棠垂下眼睛,沒有說話。
葉恒又連忙補充道:“不過你放心!就算最后真的進不去國子監,去其他書院也可以的!”
再好的書院,又怎么能和國子監相提并論?
他無非就是不想讓阿言和阿風順理成章進入國子監罷了。
葉初棠沉吟半晌,終于道:“既然如此,那也不能強求了。”
葉恒心中一喜,沒想到下一刻,葉初棠就接著道:“進不去國子監,就更得為阿言和阿風的前途考慮。我想看看那些店鋪這幾年的賬本,以及田地租賃的收成,也好早為他們打算。二叔以為如何?”
葉恒臉色一僵。
五月中旬,京城的天氣已經逐漸熱了起來。
時間臨近晌午,太陽熾烈,屋里悶燥得不行。
葉雲風在院子里支了一個小竹板床,鋪了席子,樹蔭遮擋了大半的陽光,灑下陰涼。
小五躺在竹板床上,迷迷糊糊睡了過去。
葉璟言在一旁,一邊看書,一邊給小五扇著扇子。
葉初棠回來的時候,看到的就是這樣的場景。
葉雲風率先看到她:“阿姐!你回來——咦?那些是什么?”
葉初棠身后跟著兩個小廝,懷里各自抱著一個木箱,看起來還挺沉。
聞聲,葉璟言也抬頭看了過去,眸子微瞇。
葉初棠指揮著小廝把木箱送到屋里,等他們離開,這才解釋道:“爹娘當初留下的那些鋪子的賬本,還有田地租賃的收支冊子。”
似乎是聽到他們說話,原本睡得正香的小五哼唧了一聲,肉乎乎的小手揉了揉眼睛,醒了。
她翻了個身坐起來,臉蛋睡得紅撲撲,一抬頭看到葉初棠,眼睛還沒完全睜開,就伸出兩只小胳膊要抱。
葉初棠俯身把她抱在了懷里,綿軟的一小團。
小五摟著她的脖子,眷戀地在她脖頸蹭了蹭。
葉璟言眉頭微微皺起:“賬本?不是地契?”
葉初棠把小五睡得凌亂的頭發理了理,淡笑:“已經吃進去的東西,哪兒那么容易吐出來?”
葉雲風愣了愣,簡直難以置信:“什么意思?阿姐你親自去要,他居然不給!?”
那些本來就是他們的東西啊!
葉初棠其實對這件事早有預料,所以她今天去,根本不是要地契的。
但凡葉恒有那個自覺,就不可能霸占了他們的房子遲遲不肯歸還,甚至連提都沒提一句。
仿佛所有的事情,只要用一句“阿言阿風還小”就能搪塞。
“不打緊。等會兒把賬本過一遍,心里有數,才能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