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瑫半信半疑,喃喃地說:“世間會有這樣的奇事”
不久,我竟身心異常,惡心嘔吐,喜吃酸物,還陣陣的有種奇香撲鼻。
結婚這么多年,從來沒有過這種情況。
行瑫一看,非常高興,急忙請了一位老郎中為我娘診脈。老郎中按住我的脈搏仔細切判了一會兒,捋須大笑:“盧老弟,老朽先給你道喜了,尊夫人是酸梅報春,身懷六甲,老弟家中要添貴子了!”
“什么?”行瑫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可是老郎中之言他又聽得清清楚楚。
行瑫站在一旁張著大嘴,兩眼直勾勾地望著老郎中,一言不發,他都樂傻了。
我雖然也是高興,聽說自己懷孕了,能不高興嗎?可是我總比行瑫鎮定,總不至于樂呆了。
我心里高興,手上行動,急忙包了個紅喜包,謝過這位老郎中。
老郎中得銀走后,行瑫喜得手舞足蹈,眉開眼笑,猶如孩提一般。
他都樂懵了,生男生女我哪有決定權?行瑫還以為我說了算,高興得語無倫次,頭腦不清醒。一會感激蒼天,一會感激觀世音菩薩,再一會兒又感激他的祖先,都不知道到底該感激誰了。
他喜出望外,急不可耐,屋里屋外直徘徊,很想做事,可又啥事做不來。
我心中暗笑:“夫君,你年過四旬才有子兆,自然欣喜異常,可夫君別忘了保重身體,控制情緒呀!”一句話提醒了他,他這才勉強使自己安定下來。
他拉著我來到家中設置的佛堂前,向著送子觀音像直磕響頭。
他是先感激后請求,感激觀世音菩薩慈悲,給他希望,請求觀世音菩薩慈悲保佑他能如愿得子。
從此以后,我們晨昏禮拜更加虔誠和勤奮。
就在大唐貞觀十二年,戊戌歲二月初八半夜子時,我終于分娩,生下了能兒,真是天隨人愿。我們多年盼子,今朝得償心愿,這種心情是可想而知的……
天女多情,梁金蓮聽李氏講到惠能出世了忍不住說:“他爹的心愿一定是望子成龍,光宗耀祖吧。”
“是啊!”李氏點了點頭,然后又繼續說:
人生最大的不幸當屬幼年喪母,中年喪偶,老來喪子。能兒出世后,在三歲那年,他爹就病死了……
李氏講到這里,喉頭已是有些哽咽,眼含淚花,為自己可憐的身世流下了眼淚。
梁金蓮見狀,連忙從衣袋里拿出絹帕,輕輕地為李氏抹擦沾在眼眶里的眼淚,一顆蓮心,為李氏和惠能的可憐身世生發出憐憫之情,那雙秋水盈盈的丹鳳眼,綴滿了同情的淚水。
梁金蓮見李氏默默地看著她不說話,又不好意思再問,只好也默默地看著李氏。
李氏的話,如一石擊起千重浪,在梁金蓮的心中掀起狂瀾。沉默良久,李氏再也不忍卻了梁金蓮的意,一開口,話語猶如缺了堤壩的洪水,滔滔不絕地傾瀉而出:
能兒他爹病故后,我悲痛欲絕,若不是為了能兒,我真想一頭撞死,與他爹同去。
當時,由于我悲傷過度,竟然哭昏了過去。能兒一看,可嚇壞了,他雖然只有三歲大,不太懂事,但他似乎明白爹娘都完了,他急忙拉著我的衣襟大哭起來。
我于昏迷中隱隱聽到能兒的哭聲,心中一驚,睜眼一看,見能兒淚流滿面望著自己,哭得可憐。
我急忙坐起來,把能兒抱在懷里,母子倆放聲大哭。鄰居們聽得哭聲,紛紛趕來,一看這種情況,也都很悲傷。
能兒他爹已亡,鄉親們幫助操辦行瑫的后事,也勸我們母子不要過度悲傷了。
在鄉鄰的幫助下,將行瑫入棺安葬,我拉著能兒一一拜謝這些好心的鄉親們。
此時,家中已經一貧如洗,鄉親們十分可憐我們母子,常常周濟我們。可是,我又不想長期依賴鄉親們,我每日不是上山砍柴就是開荒種田,盡管十分辛苦,可是聰明懂事的能兒給我帶來了希望。這孩子小小年紀,竟能躲著地上的螞蟻走路,連一個小小的生命都不肯傷害。
他不光聰明、善良,而且也比同齡的孩子們善于動腦思考,常常凝聚著雙眸,想著他爹爹到底去了何處。
好不容易,能兒長到了十二歲,他不僅聰明善良,而且體魄強健,常隨鄉鄰上山砍柴,一次竟能砍幾十斤的柴火,翻山越嶺的背回家中。
鄉親們見他誠實善良,沉默寡言,對他都很喜愛,領他上山打柴,教他怎樣砍柴、捆扎柴等。
日子似流水地一天天流逝,快到過年了。有錢人家都殺豬宰雞,縫制新衣,可是能兒卻沒有這個福氣,只是暫時不上山砍柴了。有好心的鄰居見我們母子生活貧苦,送來了豬肉雞,讓我們過年。
李氏說到這里,看了一下梁金蓮,“唉”地嘆了一口氣,接著又說,我本不想收那些豬肉雞,可是鄰居誠心要給,我當時倒是覺得卻之不恭,只好收了下來。
我想,自己家中貧寒,伙食不好,可是能兒還要常隨鄉親們上山去砍柴,小小年紀的,真是難為他了,正好把這些肉食好好做一做,讓他補補身子。
我把這豬肉、雞肉做得香噴噴的,勾人食欲,可是能兒卻沒吃一口,我怎么勸,他都沒有動筷。他望著豬肉、雞肉,似乎想到豬、雞被殺時的慘景,心里難過極了。我看他這么善良,一時間不知是喜是悲。
我望著墻上掛著的棋盤,想到夫君當年全憑此物驅散思兒的苦悶,可是當他有了兒子,愿望實現了之后,卻這樣早早的撇下我們母子倆,離開人世。如果他能活到現在,看到兒子這么善良,他會怎么想?是高興還是憂傷?我想至此,淚流滿面。
能兒一看,急忙安慰我:娘,您教我下棋吧,等我學會下棋,咱們有時間好天天下棋玩。
我見能兒說的懇切,只好答應下來。能兒還真聰明,沒用半天的時間就把下棋學會了,而且還能常常走出令我意想不到的妙招。
過年這幾天,能兒怕我傷心難過,常陪我下棋。過了正月十五,人們便開始忙碌起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年紀剛剛交十二歲的能兒,就已經知道掙錢來養家糊口了。
能兒每天隨著鄉親們上山去砍柴,又跟鄉親們一起結伴挑到集市去賣。
開始時,能兒是跟鄉親們一塊同行,可是鄉親們家中溫飽,不像他這樣天天不歇。
后來能兒沒法結伴,就自己獨來獨往,上山砍柴到集市上去賣柴。日復一日、月復一月能兒從不間斷上山打柴,每天除了上山打柴挑到集市,賣了買回米油回來維持生活之外,就是聽我誦經,或者是一個人坐在院中思考著一些難以解答的問題。
“伯母,當時阿能哥思考的是一些什么問題呀?”梁金蓮出于好奇地望著李氏問。
李氏微微地笑了一下,說:“能兒說,他思考的是‘為什么每個人的遭遇會大不一樣?有的榮華富貴,有的貧窮卑賤,有的身強體壯,有的百病纏身,有的心地良善,有的無惡不作。為什么蛇吃青蛙,青蛙吃蟲,蟲吃螞蟻,總是如此地吃吃吃,弱肉強食,這到底為什么呀?’。”
李氏解答了梁金蓮提的問題后,舉起手伸了伸腰,又回憶著說——
日子如流水,到了龍朔元年辛酉歲,能兒已經是個二十四歲的青年小伙子了。他不僅體魄強健,而且聰穎善悟,事母盡孝,這令我感到欣慰。勤勞善良的能兒,每天仍是上山打柴,然后挑到集市,賣了買回米油回來維持生活……直到后來,能兒偶然有一次聽了安道誠誦讀《金剛經》,那句句禪語直透心性,字字圣言,啟開迷津。也是他善根成熟,智慧萌發,當他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兩句時,心頭一震,頭腦轟鳴,眼前仿佛畫了一道巨大的閃電。
猛然間身心俱忘,只覺得世間萬有,我人眾生,千門萬法,四大五蘊,盡歸虛空,一無可住。霎時間心地花開,靈源波涌,煩惱頓斷,妄想自滅,立時般若現前,以往追思的一切,俱皆明晰透徹。
李氏如一位資深佛學者,點評著:能兒聞經豁然大悟,撥云見月,頓開心慧,還證本來,達到了直見本性的境界……
“伯母,您說的太深奧,我聽得不大懂,能不能說明白點?”梁金蓮聽到這里,似懂非懂地插了一句。
李氏不好意思地望著梁金蓮,歉意地說:“阿蓮,我也不是很懂,只知道是出自《金剛經》中的經文。”
梁金蓮第一次聽到《金剛經》這本經書,心里充滿了好奇地望著李氏。
李氏見梁金蓮欲罷不能,一副孜孜以求的樣子望著她,只好把她所知道、所理解的意思盡可能地向梁金蓮述說了一遍: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經文,是《金剛經》中最重要的一句經文之一。《金剛經》是實相般若,可以開人的大智慧。全部金剛經,都是破相顯體。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是體、用并顯。即:用不離體,體不離用。“應無所住”既不著有,“而生其心”亦不落無,方是金剛本質。所以能兒聞此一句,立時悟道。應無所住,就是一切不住。若能一切不住,即是實相境界。既悟實相無相,一無所得,還有什么我執、煩惱、生死、無明可住?依般若智而生其心,即是起用。就是生悲愿無盡之菩薩心、菩提心、慈悲心、平等心、利他無我心。如是心,等等,皆是無所住而生之心。便是真心、清凈心,亦即是佛心。
“伯母,經您這么一說,我好像聽明白了。您剛才說阿能哥分月餅給老乞丐,見老乞丐被打又拼命護他,這‘便是真心、清凈心,亦即是佛心’,我這樣理解,對嗎?”梁金蓮忍不住又插了一句。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李氏答完后,伸出大拇指,夸道:“阿蓮,你很有慧根悟性呀!”
梁金蓮被李氏一夸,臉都紅了,害羞地低下頭,謙虛地說:“那有呀,伯母過獎了。”
“阿蓮,別不好意思,伯母是實話實說。”李氏對梁金蓮夸贊了一句后,又轉上《金剛經》的話題:而眾生所生之心,乃貪心、執著心、貢高心、差別心,乃至八萬四千煩惱心。如是心等,皆是有所住而生之心,便是妄心、業識心,亦即是眾生心。因眾生處處著相,相多故心亦多,心多即不能清凈,心不清凈,即不能悟得實相真心。故欲悟實相真心,即要放下一切,則一切不住,真心自見,即是道心。道從心生,心由道見。講到究竟,這一個道字,也不可說。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路絕。此理微妙,初學人不易領悟。佛要人領悟實相無相,離念即是真心,故說“應無所住”。佛又要人領悟起用之妙,故又方便說“而生其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看來似覺矛盾,其實就是如是。
李氏說到這里,看著聽得真真有味的梁金蓮,問,“阿蓮,伯母依照經書上說,你聽得懂嗎?”
“嗯,明白了很多。”梁金蓮點著頭說。
邀請您進入最專業的網站閱讀,,!可以使用、→閱讀開啟瀑布流閱讀
模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