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行風趣地:“都是菩提樹,管它是印度尼還是東土泥。”
法空高傲地:“哼,量你不知!”
嬰行拱了拱手,“請法空師兄賜教!”
法空得意地說:“要說咱們這法性寺,不但是嶺南第一名剎,而且天下聞名。早在三國時期,這里就辟為寺廟了,名為王園寺。凡是從印度航海而來的法師,或者從海路到印度求法的中國僧人,大都在這里落腳。多年以前,一位名叫求那跋陀羅的印度高僧飛錫駕臨廣州,在寺里建了咱們所在的這個戒壇。他預言說:250年之后,有一位肉身菩薩將在這里受戒出家。而這棵菩提樹,是另一個高僧智藥大師從印度帶來的樹苗,栽到了咱們這里的。”
嬰行指指一旁的石碑:“智藥大師栽菩提樹的同時,是不是立了這塊石碑?”
法空點點頭。
嬰行說:“你自己細細看看,他在碑文中預言,170年之后,將有肉身菩薩在此菩提樹下大開普度,弘揚無上佛法。你再看立碑的時期,仔細算一算,今年正是兩位大師預言的活菩薩出現的時刻……”
嬰行忽然停住話頭,雙眼死死盯著什么。
法空順著他的目光看去,只見惠能從容不迫地走進法性寺,似乎還別有意味地對著嬰行神秘地笑了笑。
嬰行的魂魄似乎被惠能的神態攝去了,癡癡的,呆呆的,直到惠能的背影消失,他仍在發愣。
250年前修建的戒壇依舊莊嚴,170歲的菩提樹枝繁葉茂,綠蔭遮地,高大參天。它們也在企盼著肉身菩薩的到來么?法空捅了嬰行一下,說:“嬰行,你又發什么呆?印宗大師今天要講《涅槃經》,咱們快去聽吧!”
法性寺大雄寶殿,紅墻黃瓦,高大莊嚴。凌空翹起的飛檐,又顯得格外輕靈飄逸。大殿外高高的旗桿上,五色幡旗迎風飄揚,把湛藍的天空裝點得格外生動。
嬰行與法空來到大殿的時候,一些僧眾與居士已經到了,他們靜靜地坐在蒲團上等待印宗大師講經。好像是冥冥中受到了什么啟示,小嬰行下意識地向大殿東南角望去——那里,是男居士們應在的位置。
果然,他在一個最不顯眼的角落,看到了那個平平常常卻又十分神秘的人物——惠能。
嬰行和法空坐到了僧人們的最后一排,因為他們出家最晚。
印宗大師安坐在佛壇上閉目冥思。此時大殿內一片寧靜,似乎一根針落在地上,都能清晰聽到聲響。忽然,外面一陣強風吹過,大殿前的旗幡劇烈抖動,獵獵作響。人們的目光自然而然追逐著聲音向外望去。
大殿外面,五彩繽紛的幡旗在風的吹拂下,盡情地招展,自由地飄舞,煞是好看。蔚藍的天空,因它絢麗的色彩而生機勃勃;古老的寺廟,因它的曼妙飄揚而意趣盎然。
許多人都被這景象感動,油然生出許多感慨來。年輕的法空大概過分陶醉了,不知不覺中,喃喃自語道:“春風吹得旗幡動,赤橙盡染艷陽天……”
一個老年和尚不客氣地打斷他的沉吟,呵斥道:“年輕人,一天到晚心隨境轉,只知吟詩作賦,禪機卻一竅不通。什么風吹幡動,應該說是幡自己在動。”
法空倒吸了一口涼氣,一臉的茫然:“你是說,幡自己在動?”
“那當然。因為旗幡高掛,就有了飄動的可能性。所以,佛門之人不要被色彩和表面現象迷住慧眼。要知道,那不是風動,而是旗幡動。因為動性在旗幡上,而不在風上。”
年輕的法空覺得老和尚講得不在理,卻又一時想不出反駁的理由,憋得滿臉通紅也沒說出個所以然來。嬰行替師兄打抱不平,站起來走到老和尚跟前,拿手在他眼前晃。晃得老和尚直眨眼。
嬰行似乎很驚訝:“噢,你眼睛沒有瞎呀!”
老和尚一臉憤怒:“胡說八道,我的眼睛好好的,啥時候瞎啦?”
“那你怎么睜著眼睛說瞎話?說什么動性在幡不在風!請問老法師,什么叫動性?”
老和尚說:“動性就是能夠活動的可能性。這動性有的東西有,有的東西沒。幡掛在旗桿上,有動的可能性,所以是幡動而不是風動。”
嬰行冷不防使勁推了老和尚一把,老和尚踉踉蹌蹌,差點兒摔倒,樣子狼狽極了,逗得大殿里所有的人呵呵大笑。
老和尚忍不住破口大罵:“你個小雜種……”
嬰行叉著腰站在他面前,裝出大人的模樣,呵斥道:“佛說,不惡口!一念嗔心起,火燒功德林。你修行多年,連這也不知道?怎么能開口罵人!嗯?”嬰行一本正經,裝腔作勢教訓老和尚。
老和尚吃了虧,反而輸了理,氣得七竅生煙,但又不好發作,只好加重口氣說:“你一個小沙彌,竟敢推搡老衲,是何道理?”
嬰行嘻嘻一笑,說:“我想試試你,有沒有動性。”
老和尚說:“人,當然有動性了。你看,人走路,他腳下的大地并沒有動,動的是人。”
嬰行指著他的額頭說:“那么,剛才是你自己在動,而不是我推了你,你為什么罵我?”
老和尚語塞,悻悻地走遠了一些——生怕不知深淺的嬰行再次冷不防出手,再讓他“自己動”一次。
嬰行越發得意忘形:“無話可說了吧?如果沒有風,旗幡自己怎么能飄動呢?”
法空像是受到了嬰行的啟發,扭頭向外看去。這時,恰恰風停了,漫天飄舞的旗幡靜靜地懸垂下來,一動不動。
法空對著老和尚說:“不動了,不動了!你看,你們大家看,幡真的一動不動啦!因為眼下沒有了風!有風則動,無風則停。可見我說的沒錯,是風吹幡動。”
老和尚漫不經心地望了望高高的旗桿上死蛇一樣紋絲不動的幡,不慌不忙說:“照你這樣說,動性在風而不在幡了?”
嬰行說:“那當然,你自己不是都看見了嗎!”
老和尚問:“照你這么說,動性應該在風了?”
嬰行當仁不讓,搶著說:“那當然。”
老和尚成竹在胸:“那好,我來問你,剛才那陣風,是不是也吹拂了白云山?”
白云山,是廣州城外一座風景秀麗的高山。在法性寺,抬頭就可以看見它直插天際的峰巒。
嬰行說:“白云山離這里不遠,吹動幡的風,應該也能吹到它。”
老和尚咄咄逼人的目光緊緊盯著嬰行與法空,道:“那么,白云山剛才是不是也像幡那樣搖擺不止呢?說呀,你們倒是說呀!風是不是能吹動了白云山?”
法空無言以對,嬰行也張口結舌:“這……這……”
老和尚緊緊盯著他不放,追問道:“這什么,你回答我,風吹青山,青山是不是搖動?”
嬰行無可奈何,只好小聲回答,“不動。風,吹不動大山。”老和尚臉上露出勝利的微笑,“這不就得了!因為山沒有動性,而幡卻有,所以風吹得動旗幡卻吹不動山。可見動性在幡不在風。”
嬰行心里明明感到老和尚的理論似是而非,但他有口難言,無論如何也說不清楚,急得他抓耳撓腮……
邀請您進入最專業的網站閱讀,,!可以使用、→閱讀開啟瀑布流閱讀
模版設計:,。
嬰行風趣地:“都是菩提樹,管它是印度尼還是東土泥。”
法空高傲地:“哼,量你不知!”
嬰行拱了拱手,“請法空師兄賜教!”
法空得意地說:“要說咱們這法性寺,不但是嶺南第一名剎,而且天下聞名。早在三國時期,這里就辟為寺廟了,名為王園寺。凡是從印度航海而來的法師,或者從海路到印度求法的中國僧人,大都在這里落腳。多年以前,一位名叫求那跋陀羅的印度高僧飛錫駕臨廣州,在寺里建了咱們所在的這個戒壇。他預言說:250年之后,有一位肉身菩薩將在這里受戒出家。而這棵菩提樹,是另一個高僧智藥大師從印度帶來的樹苗,栽到了咱們這里的。”
嬰行指指一旁的石碑:“智藥大師栽菩提樹的同時,是不是立了這塊石碑?”
法空點點頭。
嬰行說:“你自己細細看看,他在碑文中預言,170年之后,將有肉身菩薩在此菩提樹下大開普度,弘揚無上佛法。你再看立碑的時期,仔細算一算,今年正是兩位大師預言的活菩薩出現的時刻……”
嬰行忽然停住話頭,雙眼死死盯著什么。
法空順著他的目光看去,只見惠能從容不迫地走進法性寺,似乎還別有意味地對著嬰行神秘地笑了笑。
嬰行的魂魄似乎被惠能的神態攝去了,癡癡的,呆呆的,直到惠能的背影消失,他仍在發愣。
250年前修建的戒壇依舊莊嚴,170歲的菩提樹枝繁葉茂,綠蔭遮地,高大參天。它們也在企盼著肉身菩薩的到來么?法空捅了嬰行一下,說:“嬰行,你又發什么呆?印宗大師今天要講《涅盤經》,咱們快去聽吧!”
法性寺大雄寶殿,紅墻黃瓦,高大莊嚴。凌空翹起的飛檐,又顯得格外輕靈飄逸。大殿外高高的旗桿上,五色幡旗迎風飄揚,把湛藍的天空裝點得格外生動。
嬰行與法空來到大殿的時候,一些僧眾與居士已經到了,他們靜靜地坐在蒲團上等待印宗大師講經。好像是冥冥中受到了什么啟示,小嬰行下意識地向大殿東南角望去——那里,是男居士們應在的位置。
果然,他在一個最不顯眼的角落,看到了那個平平常常卻又十分神秘的人物——惠能。
嬰行和法空坐到了僧人們的最后一排,因為他們出家最晚。
印宗大師安坐在佛壇上閉目冥思。此時大殿內一片寧靜,似乎一根針落在地上,都能清晰聽到聲響。忽然,外面一陣強風吹過,大殿前的旗幡劇烈抖動,獵獵作響。人們的目光自然而然追逐著聲音向外望去。
大殿外面,五彩繽紛的幡旗在風的吹拂下,盡情地招展,自由地飄舞,煞是好看。蔚藍的天空,因它絢麗的色彩而生機勃勃;古老的寺廟,因它的曼妙飄揚而意趣盎然。
許多人都被這景象感動,油然生出許多感慨來。年輕的法空大概過分陶醉了,不知不覺中,喃喃自語道:“春風吹得旗幡動,赤橙盡染艷陽天……”
一個老年和尚不客氣地打斷他的沉吟,呵斥道:“年輕人,一天到晚心隨境轉,只知吟詩作賦,禪機卻一竅不通。什么風吹幡動,應該說是幡自己在動。”
法空倒吸了一口涼氣,一臉的茫然:“你是說,幡自己在動?”
“那當然。因為旗幡高掛,就有了飄動的可能性。所以,佛門之人不要被色彩和表面現象迷住慧眼。要知道,那不是風動,而是旗幡動。因為動性在旗幡上,而不在風上。”
年輕的法空覺得老和尚講得不在理,卻又一時想不出反駁的理由,憋得滿臉通紅也沒說出個所以然來。嬰行替師兄打抱不平,站起來走到老和尚跟前,拿手在他眼前晃。晃得老和尚直眨眼。
嬰行似乎很驚訝:“噢,你眼睛沒有瞎呀!”
老和尚一臉憤怒:“胡說八道,我的眼睛好好的,啥時候瞎啦?”
“那你怎么睜著眼睛說瞎話?說什么動性在幡不在風!請問老法師,什么叫動性?”
老和尚說:“動性就是能夠活動的可能性。這動性有的東西有,有的東西沒。幡掛在旗桿上,有動的可能性,所以是幡動而不是風動。”
嬰行冷不防使勁推了老和尚一把,老和尚踉踉蹌蹌,差點兒摔倒,樣子狼狽極了,逗得大殿里所有的人呵呵大笑。
老和尚忍不住破口大罵:“你個小雜種……”
嬰行叉著腰站在他面前,裝出大人的模樣,呵斥道:“佛說,不惡口!一念嗔心起,火燒功德林。你修行多年,連這也不知道?怎么能開口罵人!嗯?”嬰行一本正經,裝腔作勢教訓老和尚。
老和尚吃了虧,反而輸了理,氣得七竅生煙,但又不好發作,只好加重口氣說:“你一個小沙彌,竟敢推搡老衲,是何道理?”
嬰行嘻嘻一笑,說:“我想試試你,有沒有動性。”
老和尚說:“人,當然有動性了。你看,人走路,他腳下的大地并沒有動,動的是人。”
嬰行指著他的額頭說:“那么,剛才是你自己在動,而不是我推了你,你為什么罵我?”
老和尚語塞,悻悻地走遠了一些——生怕不知深淺的嬰行再次冷不防出手,再讓他“自己動”一次。
嬰行越發得意忘形:“無話可說了吧?如果沒有風,旗幡自己怎么能飄動呢?”
法空像是受到了嬰行的啟發,扭頭向外看去。這時,恰恰風停了,漫天飄舞的旗幡靜靜地懸垂下來,一動不動。
法空對著老和尚說:“不動了,不動了!你看,你們大家看,幡真的一動不動啦!因為眼下沒有了風!有風則動,無風則停。可見我說的沒錯,是風吹幡動。”
老和尚漫不經心地望了望高高的旗桿上死蛇一樣紋絲不動的幡,不慌不忙說:“照你這樣說,動性在風而不在幡了?”
嬰行說:“那當然,你自己不是都看見了嗎!”
老和尚問:“照你這么說,動性應該在風了?”
嬰行當仁不讓,搶著說:“那當然。”
老和尚成竹在胸:“那好,我來問你,剛才那陣風,是不是也吹拂了白云山?”
白云山,是廣州城外一座風景秀麗的高山。在法性寺,抬頭就可以看見它直插天際的峰巒。
嬰行說:“白云山離這里不遠,吹動幡的風,應該也能吹到它。”
老和尚咄咄逼人的目光緊緊盯著嬰行與法空,道:“那么,白云山剛才是不是也像幡那樣搖擺不止呢?說呀,你們倒是說呀!風是不是能吹動了白云山?”
法空無言以對,嬰行也張口結舌:“這……這……”
老和尚緊緊盯著他不放,追問道:“這什么,你回答我,風吹青山,青山是不是搖動?”
嬰行無可奈何,只好小聲回答,“不動。風,吹不動大山。”老和尚臉上露出勝利的微笑,“這不就得了!因為山沒有動性,而幡卻有,所以風吹得動旗幡卻吹不動山。可見動性在幡不在風。”
嬰行心里明明感到老和尚的理論似是而非,但他有口難言,無論如何也說不清楚,急得他抓耳撓腮……
邀請您進入最專業的網站閱讀,,!可以使用、→閱讀開啟瀑布流閱讀
模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