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第342章 袁譚:慘敗讓我突然認清自己

最新網址:yingsx第342章袁譚:慘敗讓我突然認清自己第342章袁譚:慘敗讓我突然認清自己←→:

夏侯淵雖然通過幾場小敗,徹底認清了形勢。

知道跟徐州的劉備軍打水戰、山地戰,屬于以己之短、攻彼之長。

但是他想完成改弦更張,調整部署,至少還要半個多月的時間差。

如前所述,高順夜間出城奇襲、燒毀通過莒縣城外的曹軍運糧隊、殺敗張郃的護糧伏兵,這事兒是發生在建安七年的八月中旬。

也就是說,夏侯淵至少要到八月底,才能完成全部的戰略調整,組織起新的攻勢。

而之所以要拖這么久,也不是夏侯淵不努力,而是這一連串失敗,導致的物資損失非常嚴重。

自從莒縣城下那場敗仗,導致本該運到更上游的諸縣圍城營地的糧食被燒了。

消息傳到諸縣,導致高覽、李典部也連帶著感受到了恐慌。

為了避免部隊遭受更大的意外損失,高覽李典在請示夏侯淵后,果斷選擇了立刻解圍撤軍。

魯肅和周泰倒是沒有出城追殺他們。但為了趕時間、爭取撤軍的突然性,高覽在走的時候也丟掉了不少車杖和其他沉重的物資。

這林林總總加起來,物資的總損失就非常夸張了。

強如曹軍,也不得不重新籌措軍糧軍械、各色輜重、補充車船,這一系列操作下來,可不得花上半個月回血。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夏侯淵最后的果斷收縮,也算是棄物存人,東西額外損失了不少,軍隊卻保住了。

從六到八月,兩三個月的戰斗,最終軍隊總損失人數在一萬兩三千之間。

考慮到這些損失是在五場連綿的小型敗仗中累計而來的,而且也幫曹軍學到了不少經驗教訓,這個總量也還算可以接受。

夏侯淵收縮重整、調整戰略的同時,身在許都的曹操,自然也在八月下旬,接到了前線的最新匯報。

得知距離上次匯報后的一個半月內,夏侯淵又輸了三陣、多折損了七千人馬,曹操也是郁悶不已。

雖然每一戰的損失都不是特別大,但連續的小敗,也太傷士氣了。

一時之間,連許都朝廷都出現了一絲人心浮動,好多隱秘的角落,都有不滿曹操的人在那兒傳言:曹操雖有梟雄之姿,卻也只能贏贏袁紹,遇到劉備,那就連戰連敗了。

曹操對于這些嚼舌頭自然是一笑置之,他的信心也絕不會被閑言碎語所打擊。

他很清楚自己之前的一連串失敗,是因為戰場經驗沒切換過來,部隊不適應山地戰和沿海戰。

勝敗乃兵家常事,只要好好吸取教訓,總結經驗,來日再戰必勝!

有一說一,漢末群雄當中,曹操和劉備,算是心態最好的兩個了,天下其他諸侯跟他們相比,都沒有這種百折不撓。

有些諸侯開局家底挺厚實的,但就是一場大敗都輸不起,輸了直接一蹶不振了。

曹操在接受了失敗后,自己先復盤分析了一下,然后就非常開明地選擇向前看,不再糾結。

接到敗報后幾天,他就召集了二荀,閉門商議下一階段的對策,復盤一下全局局勢。

曹操本就不喜歡廢話,主要謀士一到齊,他就開門見山相詢:

“妙才在瑯琊又敗,額外折兵數千,已經下定決心要用奉孝之策,假泰山諸賊之名,南侵東海,尋劉備軍野戰破敵。

此策也已預先綢繆了一兩個月了,要實施倒也可以隨時實施——不知文若、公達可有異議?”

荀彧、荀攸紛紛表示,此策并無違礙,可以施行。該提示的風險,荀彧之前也提示過了,既然曹操覺得無妨,沒必要再老生常談。

荀彧只是持重地補充了幾句,勸曹操別對郭嘉的備選方案期待太高。

“還請明公明鑒,奉孝之謀雖然并無錯漏,但時移則勢異。過去一個半月,妙才將軍又折損了些兵馬錢糧,徐州各軍士氣想必會有所低落。

所以后續南侵東海、下邳,乃至廣陵的淮北部分,不該期望過高,而應謹慎從事。畢竟我們和劉備不可能死戰到底。眼下已經八月,等妙才將軍做好全部準備,南下決戰,估計已經九月了。

按照這幾個月北線二袁的戰況來看,我們跟劉備的廝殺,應該控制在今年冬天為限。如若不能快速取得突破,就該持重固守。以免我軍明年揮師北顧時,南部兵力不足,為劉備所趁。我們的腹心之利,畢竟還是在河北。”

曹操摸著胡子,揣摩著荀彧幫他規劃的時間表,覺得倒也算穩妥。

83最新地址

至于這個時間具體是怎么定出來的,說來就話長了,也跟這幾個月的河北戰局有關。

自從五月份,袁尚“子言父過”之后,袁尚和袁譚很快就打起來了,時間上基本跟曹劉之戰同步,只比曹劉開戰稍微晚了十來天。

倒不是說袁尚這么猴急,剛看到曹軍跟劉備打起來,他就有膽子進攻自己的親兄長。

而是袁譚跟袁尚一樣急,雙方互相挑釁,戰爭也就一觸即發。

在正式開戰之前,袁譚也有找劉備一方聯絡過,希望劉備派援軍。劉備方面則以“我軍也才剛剛在徐州跟曹操開戰”為由,無法抽出力量增援袁譚,還勸袁譚隱忍。

為了顯得劉備一方仁至義盡,諸葛瑾還勸劉備派使者去鄴城,試圖說服袁尚對大哥認錯,還給袁尚設計了一個臺階下,把“對許都朝廷服軟、子言父過”等行為,都解釋為“為了拿回河間四郡而暫時跟曹賊虛與委蛇、忍辱負重”。

但袁尚完全沒搭理劉備使者給的臺階,拒絕公開聲明他是“虛與委蛇、忍辱負重”,還認為這是劉備禍水西引的詭計,是為了離間袁尚和曹操的關系,為劉備分攤壓力。

交涉戲碼談崩到這一步,劉備對二袁也算仁至義盡。袁譚聽說了弟弟拒絕后,自認為又抓住了更多大義名分,就在六月底對袁尚發動了主動進攻——

沒錯,袁譚和袁尚開戰之初,居然還是袁譚先進攻的。盡管劉備一再讓人勸袁譚持重,別先進攻,但他還是進攻了。

只因袁譚高估了其父袁紹余威的能量,他覺得一定要抓住三弟大不孝的機會,把旗幟立起來。

至于袁譚的紙面兵力、人力、物力都遠弱于袁尚,袁譚也都覺得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他認為只要自己占住了大義名分,那些念他先父好處的故舊部將,肯定會紛紛來投的。

結果,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真相就教育了袁譚,讓他知道:袁紹的威名余澤已經不值錢了。

沒人在乎袁尚和袁譚誰更孝,誰更繼承袁紹的遺志。

雙方只是毫無信仰的混戰,袁家人之間的正式內斗,讓河北人心陷入了極大的虛無,士氣和凝聚力都跌到了谷底。

很多將士原先都還憋著一口氣,愿意跟曹軍作戰,覺得自己是在保衛河北。而隨著二袁開戰,大家心里都空落落的。

大部分人已經不知道自己究竟在為何而戰,為什么袁家人自己打自己,打得比曹賊還狠,這樣的家族還有什么可效忠的?

這樣的情況下,袁譚的紙面實力遠不如袁尚,派出去主動進攻的部隊,幾乎是遭到了滅頂重創。

再回來死守渤海郡時,立刻就被打得龜縮回了南皮孤城。

血腥的攻防逆轉過程中,雙方不僅士卒死傷慘重,袁尚這邊還損失了將領蘇由,而袁譚這邊也損失了幽州系將領王門。

管統幫袁譚死守南皮,張南則被調去涿郡,防守幽州的易水防線——去年曹軍進攻的時候,曹操可沒有那么大野心,直接渡易水襲擊幽州,因為曹操也擔心過于深入,被敵軍切斷后路包餃子。

但袁尚進攻袁譚,可就沒那么多忌憚了。袁尚本就控制了冀州絕大部分領土,跟幽州有漫長的易水邊界接壤,只要能打進幽州,袁尚絕對是可以站穩腳跟的,不存在孤軍深入。

而在張南死守易水防線的同時,幽州系其他將領見袁譚一方大勢已去,果然有人生出了異心——跟張南同掌幽州兵權的焦觸,居然見勢不妙,臨陣倒戈投降了袁尚。

歷史上,焦觸就不是什么硬骨頭,他在曹操攻破鄴城、拿下冀州后,兵臨幽州的第一時間,就裹挾了張南一起投降了曹操。只是歷史上的張南后來在赤壁之戰時又投了劉備,但焦觸卻成了鐵桿擁曹派,一直為曹操賣力。

(注:也有些史料認為劉備軍中后來那個張南,跟幽州系的張南不是同一個人,我這里采信認為是同一人,按簡化處理)

焦觸這種兩面派墻頭草,現在提前遇到袁譚袁尚之爭,看袁尚勢大,而且也是袁家的,直接軟骨頭投了,也不奇怪。

所幸這一世的張南倒是被袁譚重用,還跟太史慈一起并肩作戰過,還得過劉備一方輾轉示好、賞賜,施以恩義,所以沒被焦觸裹挾。

最終的結果,是焦觸和張南在涿郡和廣陽郡內訌一場,又各自死傷一些士卒。張南拼死穩住了心向袁譚的將士們的人心,才沒讓廣陽郡和幽州核心薊縣丟失。

但焦觸帶著兵變失敗的部隊西撤,還是占據了幽州最西部的兩個郡代郡和上谷郡,投靠了袁尚。袁譚和袁尚在幽州境內,等于是以燕山為界,燕山以西的土地,名義上歸附了袁尚。

袁譚在冀州被打得只剩南皮一座孤城,由管統籠城死守,幽州也丟掉了燕山以西的兩個郡,靠張南苦苦死守涿郡和薊,維持燕山防線。

這就是袁譚不自量力、主動進攻三弟所遭受的反噬。

但這也算是不得不付出的代價,因為就是這樣的慘敗,才讓袁譚徹底認清現實,認清他爹的招牌已經沒有號召力了。

袁譚所有能用的將領,一個在南皮一個在涿、薊,青州老家和黃河防線,已經無人可用。情急之下只能讓郭圖、辛毗和太史慈負責青州的西線防務。

去年劉備希望他表太史慈為東萊太守,當時袁譚拖著遲遲不肯表。

現在袁譚吃了虧,為了抱住大腿救命,二話不說就應了去年的條件,表太史慈為東萊太守。還附帶著又表了兩個劉備麾下的官員擔任太守級官員,任由劉備派援軍深入青州、接管了一些要害地區的防務,只求能頂住三弟的壓力。

也正是到了這一刻,袁譚才真正心甘情愿認清自己,就給劉叔當傀儡吧。什么雄心壯志,全都被三弟打崩了。

83最新地址←→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