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
屋內,香爐之中檀香裊裊而起,散發著淡淡的清香。
霍峻把握著茶盞,問道:“此前使君欲繼承荊州后,讓江東與劉豫州,今怎有此問?”
劉琦皺眉良久,如實說道:“承明言,豫州虎狼也。得隴望蜀,猶未可知。即與曹操大戰,需借豫州之力。然得勝之后,恐豫州出力甚多,而先君又亡,琦少有威望,琦憂叔父不愿屈居于我之下。”
此語一出,霍峻心中微嘆了口氣,這又涉及到二劉之間的合作模式了。
二劉的合作世間少有,及入江東時,劉琦為主,劉備為輔,二人同歸劉表命令。
及下豫章,劉備展現出他的軍事實力,贏得眾人的尊重。繼而治江東之時,形成二劉看似平等的地位,劉琦敬劉備為叔父,劉備尊劉琦為刺史。
實際上二劉的地位并不平等,劉琦憑借揚州刺史及劉表之子的身份,在江左的地位一直在劉備身上。然劉備勝在威望超人,從而又影響了劉琦在江左的統治。
二劉在江東能維持這樣平衡的關系,除了雙方關系友好外,還與遠在荊州的劉表有關。劉表作為下江東的實際出資人,二劉皆聽命于他。
但如今劉表去世,壓在劉備頭上的石頭少了一塊,二人關系將不好說了。
劉琦將他心中的計劃,傾訴出來說道:“琦本欲借豫州奪嗣,繼先君之位。后以荊州之勢而壓豫州,以長者尊奉豫州,待叔父徐徐老矣,荊揚之危可消,我方不負父親之遺志,又不與叔父刀兵相見。”
霍峻又是沉默下來,別看劉琦能力沒那么強,又沒什么雄心野望,但也不是傻瓜,怎能不知他與劉備之間的那種奇特的關系。畢竟劉表喚劉琦入襄陽,也曾多次詢問過他與劉備將何以自處。
從下江東開始,劉琦作為領導者,愿意將兵權讓出來,卻不代表劉琦愿意讓劉備獨立出去。而如何掌控劉備這頭猛虎,一直是劉表、劉琦父子心頭上難消解的疙瘩。
劉表希望引劉備入襄陽,與蔡、蒯二人撕咬,以便讓劉琦掌握局勢。而劉琦希望繼承劉表之位,用荊楚之力,及他留在江左的郡守去限制劉備。
當初二劉分議荊、揚州牧時,避開了實際掌握江東的敏感話題,其中深淺談多必崩。
頓了頓,劉琦面露憂色,問道:“今荊州淪落大半,欲破曹操,非君與豫州不可。及戰后,以叔父之野望,必謀郡縣以壯自身筋骨,此當何解也?”
曹操南下兵臨江水,對于二劉而言都是危機。危機,即危中有機,有能力渡過去的人當能從危中取機。渡不過去的人,則會死在危機當中。
比如劉備,他得遇曹操南下之際,在夏口竭力抗曹,賺取名望,若能擊敗曹操,則劉備威勢大漲。此戰便如下江東一樣,又是二劉利益分配,角色變化的重要一環。
霍峻斟酌良久,說道:“敢問使君,豫州能制否?”
劉琦搖了搖頭,說道:“我與叔父相識數年,叔父實乃豪杰,心胸開闊,非琦所能及也。若憑昔之荊楚,待叔父老邁或可制。今曹操南下,則又不是不同。”
“那使君以為豫州品性如何?”霍峻又問道。
劉琦點頭說道:“豫州仁義過人,言必成,信必達,可信也!”
“既然如此,公子何不從此前之言,予江左與豫州,公子領荊楚。從下契約,深議兩家之盟,共御曹操。”霍峻說道。
劉琦張了張嘴,想說卻又不知怎么說好。
遲疑半響,劉琦問道:“那琦與豫州當以誰為尊,又聽從誰家之語?”
霍峻解釋說道:“豫州仁信過人,可以信之。公子舍利于豫州,豫州則恩念公子。可從昔日之江左,名為一家,實有不同。曹下則御曹,曹走則自治。公子尊豫州為長,豫州敬公子以賢。”
說著,霍峻挺腰直背,拱手說道:“曹操身在中原,公子與豫州相爭,二虎必有一傷,當會被曹操所趁,此理豫州怎會不知。若豫州欲進圖公子,峻與荊楚諸將愿為公子御之,可請公子安心。”
劉琦捋著胡須,皺眉說道:“仲邈此語并非不可,然我亦有顧慮,且讓某深思一二。”
劉琦心里還是有顧慮,隱約覺得自己吃虧了,而且他也不知道劉備那邊的意見如何。
抬眼觀望,霍峻躬身說道:“諸葛孔明,劉豫州之使。今日奉命而來,必有傳達豫州之意。公子與豫州之事,可問詢孔明,或能解公子心中之疑。”
劉琦松開眉目,說道:“那且讓侍從喚孔明入堂。仲邈可要留在屋內旁聽一二。”
霍峻識趣起身,拱手說道:“此事公子與孔明交談,峻從公子之意即可。然今下御曹之戰,事關重要,兩家兵馬缺一不可,望公子知之。”
“好!”
劉琦點頭應道:“孤當知也!”
霍峻扶劍趨步而出,與入堂的諸葛亮碰面行禮,言道:“今下之事,除在軍議,亦在人心之上。”
“謝北府叮囑。”諸葛亮回禮答道。
及出堂,霍峻吐了口濁氣,對于二劉之間的事,他可不太深入摻合。他的身份太尷尬了,讓劉琦與諸葛亮去解決最好。
“仲邈!”
大堂內文武官吏多有退下,王粲坐在席上,見到霍峻出來,起身招呼。
“仲宣!”
王粲走至霍峻身側,嘆氣說道:“近日得文始(士孫萌)書信,又聞襄樊已失之消息,被那曹操兵馬所嚇,故無言語獻上。今聽仲邈之言語,粲亦是慚愧啊!”
霍峻身子高,拍了拍王粲的肩膀,笑道:“曹操兵馬二十余萬,飲馬江水,常人怎能不畏。仲宣不與張昭、陸績等人同勸使君降曹,亦是難得!”
“二十余萬,不是十五萬之眾嗎?”王粲驚訝問道。
霍峻大笑幾聲,說道:“眾者皆畏曹操兵馬,怎能言兵馬之眾,使君又非英主,多言曹操兵眾,多傷其心,怎敢發兵御曹。”
王粲瞥著眼看向霍峻,冷笑說道:“那亦無十一萬之兵,可是如此?”
霍峻微微頷首,說道:“峻請盡出江左兵馬,合豫州之兵,勝兵六萬,迎戰曹操。畢竟荊交之人敢率軍襄助者少,我料雖有使君恩撫,多是中立之輩,十一萬戰十五萬之語,皆為安撫人心而已。”
交州兵馬在蒼梧,距離太遠,難以調動。荊南四郡之中,除了少數靠近江東的郡縣有膽子提供幫助外,其他的郡縣估摸不敢明面支持,甚至有些膽怯之人會投降曹操。
王粲感慨說道:“仲邈實乃真丈夫,敢以六萬之眾,應戰二十萬之眾。今江左安危,荊楚之業,盡賴仲邈爾!”
霍峻看向王粲,玩笑問道:“仲宣可是不愿歸降了?”
“仲邈韜略達人,既敢言戰,粲又何需畏之。”王粲淡然說道:“我還欲為仲邈寫賦,以贊君之偉業。”
“好!”
霍峻扶劍而笑,說道:“得峻歸勝之日,恭候君之杰作!”
就在霍峻與王粲閑聊之時,諸葛亮也與劉琦在那聊著二家之事。
諸葛亮持扇行禮,說道:“豫州愿與使君共處,并無他念之求。今得使君出兵,行依舊約,從奉公子。豫州言,荊州,先君之舊業,不克不復,使君之所有。”
劉琦沉吟少許,問道:“若此戰荊楚未全復,奈之如何?”
諸葛亮神情不變,拱手說道:“豫州言,荊楚七郡,江東七郡。少一郡,使君便領江東一郡。少二郡,則使君領二郡。豫州今之所愿,唯賴破曹,為君復土,不負車騎之語。”
“及戰后之時,使君治吳楚,豫州領諸郡。曹軍南下,則共同御曹。可請公子安心!”
劉琦的神情放松下來,說道:“叔父之心,孤已知之。琦與仲邈將率大軍趕赴江夏,破曹安民,復先君之業。”
“揚州英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