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漢大司馬

第655章調整四州

馬超中伏被射殺,基本是宣告涼國的滅亡。在陸遜派兵的安撫征剿下,隴右六郡逐漸穩固下來。

西平太守麹英,接受陸遜的表封,以名義歸降的形勢投靠大漢,自己則在西平當土霸王;廣魏太守馬岱,因馬超被陸遜所殺,自是不愿接受勸降,而后在郭淮的書信勸說下,北上投靠郭淮去了。

馬超從令居倉促撤退時,郭淮雖撤軍北歸,但卻有派人南下探查隴右情報。當郭淮得知南漢突襲隴右之時,其所率大軍已是解散。

為了從中取利,郭淮讓人時刻關注隴右局勢。得知馬超退往襄武時,郭淮已是料到馬超會被陸遜所包圍,故而改變主意,著重去勸降馬岱。

在郭淮的勸說下,馬岱率本部數千人北撤,并在黃河渡口時,獲得河西兵馬的支援,成功撤走至河西。

隨著馬岱退出隴右,王平兵不血刃,收取隴山諸道。而后暫領廣漢太守職,率兵坐鎮隴山諸口。

當隴右進入戰后休養時,時間也已到了建興三年。

春,正月。

因慶賀正旦之故,行宮內外張燈結彩,熱鬧非凡。而宮廷中更因皇后產下太子,愈發喜慶起來。

當然喜悅可不僅于此,隨著馬超被滅,隴右六郡歸附的消息傳遍宮臺,雙喜臨門之下,劉禪樂得欲大赦天下。

然劉禪欲大赦天下的行為,卻引來諸葛亮的勸諫。

“陛下,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更不可因喜怒而賜恩。先帝在世時,周旋陳元方、鄭康成之間,多有受蒙教誨,然未有得聞大赦,能悅天下人之心。”

諸葛亮朝著劉禪拱手,勸道:“如大赦能得人心,劉季玉歲歲赦宥,何益于治。蜀人如服劉季玉,何來數叛之舊事!”

“子出世雖可喜,但不足以大赦;隴右六郡臣服可喜,但賞罰有功將士。望陛下深明前后之事,慎行大赦!”

執政理念上,諸葛亮非常排斥大赦。因為在諸葛亮看來,如果律法非惡法,那么大赦天下,無疑是在縱容那些犯罪分子,甚至會被某些高官子弟們利用。

如東漢末年,高官子弟借助渠道優勢,得知東漢王朝會下達大赦令,會故意在大赦前犯罪,從而讓自己逃脫法律的懲處。

被諸葛亮懟了下,劉禪面露慚愧之色,說道:“相父所奏之語,朕深以為然也。大赦之事,今后不準提及。”

見劉禪如此坦然接受自己的錯誤,諸葛亮舉起酒樽向劉禪道喜,說道:“先帝晚年得子,宗親凋敝,故血脈微薄。今陛下得皇子,亮為陛下賀!”

大張皇后生了個皇子,劉禪為了慶賀得皇子之喜悅,請霍峻、諸葛亮、張飛等高官入宮宴飲。

“陸伯言擴取六郡,峻為陛下而慶!”霍峻亦舉起酒樽,向劉禪道喜。

劉禪臉上笑容滿面,說道:“開疆拓土之事,多是為仲父謀劃之功,朕當敬仲父一樽。”

“陛下請!”

小型宴會上,君臣之間沒那么拘束,氛圍甚是融洽。

劉禪抿著酒水,問道:“仲父、相父,今下滅涼將士封賞如何?”

“嗯”

霍峻沉吟少許,說道:“滅涼之戰,首功者為陸驃騎,次功者為王平、魏延二人,而后是姜冏、趙昂、楊昂、姜維等。有功將士封賞,峻與丞相商談多時,大體已經定下!”

“如姜冏父子,父姜冏有斷馬超軍糧、獻金城之功,兼有歸漢之辛勞,故峻以為可拜征西將軍,領金城太守,都督河湟軍事,封都鄉侯;子姜維有取冀縣之功,兼有歸漢之辛勞,可拜其為奉義將軍,授兵五千,封當陽亭侯。”

“王平襲取天水諸城,潰散涼軍諸部,蓋有大功,可遷任平西將軍,封西城縣侯,官職另委;魏延伏殺馬超有功,遷任平北將軍,封臨洮縣侯,官職另委。”

四平將軍,大漢本未有設立。但隨著鐘離之戰結束,大量將領需要官職升遷,四平、四安將軍隨之誕生。

今大漢國內,將軍序列的排位,以四鎮四征四平四安雜號將軍為順序。在四鎮將軍之上,即為四方與衛、車騎、驃騎等將軍。

其中特有的將軍號,不以雜號將軍算,如軍師、輔漢、安漢、興漢等四個將軍號,在品級上與四征基本相同,但意義更勝一籌。

王平、魏延早就是雜號將軍了,二人所立戰功不小,得以躍遷四平將軍,而后受封縣侯。但二人所受縣侯屬于千余戶的縣侯,如西城一千兩百余戶,臨洮一千一百多戶,幾乎沒什么差距。

隨著戰事的頻發,不論食邑多寡,受封縣侯者,人數也逐漸多了起來。

聽著封賞名單,劉禪好奇問道:“如聽仲父所言,諸將皆得封賞,不知還有何未決之事?”

“事關驃騎將軍之封賞!”

霍峻沉吟少許,說道:“陸伯言,今下之官職為驃騎將軍、雍州牧、受領南鄭縣侯。當下謀取隴右六郡,專任西土之事。臣之見以為勵陸驃騎勉力征戰,不如封陸伯言為千戶縣公。”

“封驃騎將軍為縣公?”

劉禪大皺眉頭,說道:“伯言雖有大功,但何能比肩仲父?今封大將軍,加賜食邑,足以全伯言之功。”

縣公意義重大,霍峻在縣侯上呆了那么久,才得以借鐘離、壽春二役,升遷縣公。陸遜僅憑六郡之功,欲遷縣公,豈不是太過簡單了?

至于霍峻為何想將縣公封與陸遜,主要原因則是自己一人獨領縣公,實在讓他感到不安。讓陸遜受領縣公,為他分擔下壓力。

諸葛亮似乎看出霍峻的想法,笑道:“大司馬甚是偏愛陸伯言,今不如仿大司馬之舊事。加賜陸伯言一縣食邑,而后再立大功,可領縣公。如此封賞,或能鼓舞陸伯言用兵,以牽制關西諸將兵馬。”

“相父所言在理,大司馬勿要多思!”

劉禪滿不在乎,說道:“伯言謀取隴右之功,便按之前所商。拜為大將軍,加領一縣,都督梁、雍軍事。”

說著,劉禪提出自己異議,說道:“武都、陰平為梁州之舊郡,當下伯言欲以武都、陰平而并入雍州,朕恐雍州疆域太廣,有損梁州之權。”

“臣以為可準武都、陰平并入雍州!”

諸葛亮輕撫羽扇,說道:“隴右六郡,戶籍三萬余戶,民不足十五萬之眾。且西平由麹英獨領,明順而暗逆,故僅五郡可由雍州所掌領,民少而地廣,難以統兵御敵。”

“如能將武都、陰平二郡并入雍州,戶籍可至四萬,男女可逼近二十萬口。如此方可領數萬之兵,獨鎮西土一方。”

從東漢中期起,隴南常年被糟蹋,今六郡之地尚不及交州之人口。讓將武都、陰平二郡并入雍州,勉強算是讓雍州可以拿上臺面。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即當下依仗陸遜用兵,必然要滿足陸遜相應的權利。今提出將武都、陰平二郡并入雍州,這一請求不算過分。

見諸葛亮贊同陸遜的作法,劉禪又問道:“今大將軍領雍州牧,日后將坐鎮隴右,不知重慶都督何人可繼?”

霍峻放下酒樽,思索說道:“重慶都督改駐漢中,重名為巴梁都督,都督梁州軍事。在成都增設蜀中都督,擇選賢才出任!”

頓了頓,霍峻補充說道:“漢中都督黃權可任巴梁都督,將軍關平可出任蜀中都督。戰事之時,二者受雍州牧所督,率兵出征。”

蜀中都督不需要過多的軍事才能,僅需要與中央保持一致即可。關平才能雖稱不上大將,但他卻是關羽長子,類似南漢皇室宗將一般的身份。

當然了,關與劉始終不同姓,日后關系或許會生分。不過因先輩關系在那,二代關系生疏不到哪里去。

西土寧、梁、益、雍四州,兵權分別歸屬不同人手中,以便四人互相牽制約束,又互相統調用兵。

如李恢以南中人治本州,他所督兵少,僅負責維穩;黃權與霍峻有姻親關系,統領相對重要的梁州兵馬;陸遜職權最大,擔子最重,故而坐鎮隴右。益州都督責任最小,負責維護治安。

總而言之,因西土遠離吳楚,兵權這東西不能都交到一個人手上。即便那人是南漢駙馬爺,但中樞也不能太過相信,以免形成割據。

“讓后將軍出鎮蜀中?”

諸葛亮微思少許,同意說道:“今除后將軍之外,實無可信之人可以統屬益州諸兵。”

繼而,諸葛亮朝劉禪拱手,說道:“陛下,昔高祖受命臨世,招延英異;光武中興漢室,群俊畢至。兩漢之所以興,在于開廣攬人才;兩漢之所以衰,在于重庸錄奸。”

“今我大漢三興,而雍州始定,人物未達,臣竊以為當開恩典,令雍州各郡選派賢才入京,并獲自進。然后思歸大化,為國效力,齊心北伐!”

有了巴蜀之例子,未免隴人被魏所用。諸葛亮決意讓雍州進舉些賢才到武漢,讓尚書臺考察,而后錄用為官。

“一切以仲父、相父之意為準!”

(本章完)

翻上頁

呼出功能

翻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