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請編洪武大典,老朱樂崩了

第1章:臣蕭寒,請編洪武大典疏一折

洪武三年秋。

太和殿外。

“宣!”

“肅寧侯!禮部左侍郎蕭寒!進殿陛見!”

正午的陽光下,伴隨著大太監的一聲宣唱,在臺階之下,一道人影徐徐走了上來。

這人年紀不過二十多歲上下,但已經身穿緋袍,英俊的面孔上帶著濃濃的書卷氣,再加上那只有三品以上大員才能夠穿的緋袍,端的是一位美男子。

見這人到了近前,常伴朱元璋身邊的大太監王景弘也不由得露出三分笑容。

“蕭侯,皇爺宣您了。”

“請。”

“勞煩公公。”

蕭寒微笑著點點頭,上前一拱手,二人袖子似乎碰了一下,而后無事發生一般,蕭寒跟在王景弘的身旁,一道走向前方的殿門。

“皇爺正在用午膳,一聽您來了,吃著飯也要見,一點也不見外,這份圣眷真是羨慕死奴婢了。”

王景弘貌似閑聊一般,笑瞇瞇的說道。

“實在是有重事,不得已才在折子剛寫完的時候就來求見上位。”

蕭寒也笑著回答。

說著,掏出一張折子,說道:“您看,這墨跡剛干。”

“蕭侯專心國事,實在是我大明國之肱股。”

“公公謬贊。”

說話間,二人已經到了太和殿的偏殿,王景弘告了一聲罪,緊趕幾步走了進去。

蕭寒就在殿門口等著傳召。

然而,過了一會,等來的卻不是王景弘的聲音。

而是一道有些含糊,中氣十足的聲音。

“蕭寒來了?進來吧。”

“是。”

蕭寒低頭應合,而后邁步走進偏殿。

這偏殿并不是很大,正中間擺著一張圓桌子,上面擺著幾道時令蔬菜,以及一只碩大的肥雞。

一位身穿青色麻布寬松薄袍,面貌方正威嚴的男子正坐在桌子旁邊,一手雞腿一手咬了半拉的饅頭。

這位,正是大明國開國皇帝,年號洪武的朱元璋!

蕭寒上前幾步,收攏袖子,屈膝。

“蕭寒,參見.......”

“行了行了,又沒有外人,過來坐。”

膝蓋還沒有彎下去,就傳來了大明天子不耐煩的聲音。

蕭寒抬起頭,只見朱元璋指著自己對面的位置。

“是。”

蕭寒說著,還是順勢跪了下去,然后才站起身。

“你小子,俗禮忒多。”

朱元璋笑罵一聲,眼中卻透出滿意的情緒。

不愧是天底下有數的聰明人,該做什么,怎么做,心里門清。

“如今臣是禮部侍郎,若是連君臣之禮都沒有,那真就是尸位素餐了。”

蕭寒上前,再次拱手謝恩之后,才在矮凳上坐了下來。

“就你?”

“昔年,咱以孔明比善長,以荀彧比卿。”

“可你蕭寒,蕭風雪卻不認,反而以賈詡程昱自比。”

朱元璋鄙夷的看了眼對面的這位大明最年輕的緋袍大臣,戲謔道:“如今倒是談起禮來了?”

“昔年年少輕狂。”

蕭寒面色微微有些尷尬道。

“少廢話,你如今也才二十啷當歲。”

朱元璋擺擺手,又是拿起一個饅頭塞給蕭寒,說道:“你應該也沒吃飯,那咱命你邊吃邊說,少扯那些四六不通的玩意,明白不?”

“遵旨。”

蕭寒笑呵呵的應下,這才放松下來,順手掰下另一只雞大腿。

“嘿,你小子真不客氣?”

朱元璋一見就急了眼,直接搶過來塞進嘴里,一涮,再出來時就只剩下一根光禿禿的骨頭。

“咱三天才吃一回雞,統共就這兩只腿!”

聽著朱元璋嘟嘟囔囔的聲音,蕭寒笑道:“上位如今富有四海,坐擁大明,怎么吃個雞還數日子?”

“你也覺得不合適對吧?”

朱元璋頓時雙眼放光,說道:“咱給你參劾之權!你去給咱說說。”

蕭寒一聽就知道是怎么回事,看了一眼朱元璋的肚腩,默默的咬了一口饅頭,說道:“臣什么也沒說。”

“咋還說話不算話?”

朱元璋不爽的瞪了一眼蕭寒道。

“惹了上位您生氣,頂多是打板子,可若是惹了娘娘生氣,不僅是打板子,太子爺的拳頭也是真打。”

蕭寒翻了個白眼。

“你說說,咱一個皇上,天天吃什么都被管著,這是什么道理?”

朱元璋看來也是憋瘋了,一有機會就大倒苦水。

蕭寒沒有搭話,慢慢的吃饅頭,偷摸撬了一個雞翅下來。

朱元璋裝模作樣的嘆息一聲,也悶頭吃飯。

吃了三個大饅頭之后,朱元璋打了個飽嗝,蕭寒見狀也放下了手里的饅頭。

“說說吧,什么大事,讓你憋了一頓飯的功夫?”

朱元璋喝了一口茶水,慢悠悠的說道。

他知道蕭寒的性子,若是急事,剛碰面就會說,若是小事,趁著吃飯的功夫也就解決了。

只有大事,才能讓蕭寒這么穩重。

蕭寒慢悠悠的整理了一下衣服,自懷中掏出一本折子,起身,跪在地上,朗聲道:“臣!肅寧侯,禮部左侍郎蕭寒,請君前奏對!”

此話一出,饒是朱元璋都愣了一下。

所謂君前奏對,乃是君臣之間最為正式的交流方式,雙方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被事無巨細的記載進天子的起居注里。

后面更是要整理進國史的。

所以,要是事情不重要,亦或者應對不當,可會被后世之人嘲笑不知道多少年的。

而朱元璋登極至今,還沒有臣子主動提出過君臣奏對,都是他這個皇帝去提的“君臣問對”。

二者,一者是臣子奏事,一者是皇帝問策。

前者,事情不重要會遺臭萬年,后者,應對不力也會遺臭萬年。

至于皇帝?

皇帝不會有錯。

至少在皇帝還活著的時候是這樣。

“召中書舍人!”

朱元璋的神色也變的嚴肅,深深的看了一眼蕭寒,自有小太監領命疾步離去。

而朱元璋也轉身去了后殿換衣服。

正式的君臣奏對,可是要穿朝服的。

蕭寒也站到了旁邊等著。

不一會,太監們剛剛撤去飯桌子,便有一個青袍官夾著紙筆急匆匆的走過來。

“蕭大人。”

中書舍人看向蕭寒拱手行禮。

雖然中書舍人只是從七品,但身為天子近臣,清貴無比。

但是這位中書舍人很有眼力見,自己再天子近臣,近的過這位跟太子爺都兄弟相稱的蕭侯爺不成?

據說早些年,陛下甚至動過把蕭大人收為義子的心思。

“嗯。”

蕭寒點點頭。

又過了一會,朱元璋從后殿出來,已經換了一身明黃團龍袍,神色威嚴肅穆。

“參見陛下,敬問陛下萬福金安!”

蕭寒和中書舍人一道行禮跪拜。

“朕安。”

朱元璋擺手道:“平身,各安其位。”

中書舍人連忙走到角落跪坐,舔飽了徽墨的狼毫筆鄭重其事的寫下。

“洪武三年十月初三,未時一刻,帝于太和偏殿奏對肅寧侯,禮部左侍郎蕭寒。”

幾乎是中書舍人這邊剛剛落筆,便聽到了天子威嚴的聲音。

“蕭愛卿有何事奏朕?”

蕭寒聞言,再次摸出折子,高捧過頭頂。

“臣蕭寒,上:請編洪武大典疏一折!”

“請陛下御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