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芳

第二百四十七章 大清最后的希望

皇帝一聲令下,所有人都要跑斷腿。

和珅帶著工部的幾個官員到處找尋還能鑄炮的工匠和相關人員,但是找來找去也沒找到多少人。

之前那一波殺戮,的確是把整個大清最懂鑄炮的人都給殺了,現在能找到的都是些二流子。

和珅無奈之下只能去找城內的俄羅斯人幫個忙,但是俄羅斯人都是傳教士和商人,沒有軍事專業的人,且他們根本不想留在京師,只想盡快返回他們的祖國,躲避戰亂。

他們對于長期被“囚禁”在京師俄羅斯館十分不滿,向和珅提出強烈抗議。

結果和珅雙手一攤。

“城外軍隊正在攻城,你們要是想走,現在就可以走。”

俄羅斯人瞬間不說話了。

現在出城?

死了算誰的?

城內僅剩的洋人派不上用場,和珅只能讓自己人上了,給鐵給銅,所有能給的都能給。

然后根據前線見過蘭芳軍隊大炮的士兵的描述,他們說蘭芳的火炮很粗很長,那和珅就要求工匠們往長、粗的方向去鑄造火炮,把火炮弄得比蘭芳的還要長還要粗,這樣就一定可以打得比蘭芳的火炮更遠,就能有效還擊了。

這群工匠也是二把刀,也沒學過什么數理化,不知道什么叫做火藥配比,不知道什么叫做彈道學,也不知道什么叫做膛線,他們只知道照著上頭的命令做。

于是他們開始埋頭鑄造更長更粗的火炮,造來造去發現難度很大,又要長又要粗,還要炮內壁厚實,不然容易炸膛。

倒不是說這樣不行,只是這樣一來的話炮的重量就特別大,到時候別說開炮了,能不能抬上城墻都是個問題。

他們找和珅詢問,和珅說他們只管造,越大越粗越好,這樣看上去就很威武,可以振奮士氣,可以威懾敵人。

但是數量不能少,越多越好。

于是工匠們就朝著這個方向去鑄炮。

在強制行政命令的要求下,他們的鑄造速度也算是快,蘭芳軍隊炮轟京師的第八天,第一門樣炮就鑄造出來了,重六千六百斤,長一丈二尺,一般用藥十斤,用彈二十斤。

這是大清目前為止鑄造的最重、最大的一門炮,鑄成之時,弘歷親自前往觀看,看到如此威風凜凜的大炮,十分欣喜,親自賜名平南威武大將軍炮。

“有此巨炮,何懼蘭芳!”

弘歷立刻下令把這門巨炮送上城墻給大軍使用,然后大家才發現這門巨炮根本沒辦法用普通方式送上城墻,太重,太大,人力難以抬動。

最后還是工部的匠人們想了辦法,用鐵索吊動的方式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這門巨炮送上了城墻。

士兵們嘖嘖稱奇,覺得這門大炮一定能給蘭芳軍隊巨大的震懾。

于是在蘭芳炮隊休整、尚未開炮的時候,奎林就下令在城頭開炮,給蘭芳軍隊一點顏色瞧瞧。

炮手裝填火藥、實心彈,然后點火。

轟的一聲,整個城樓仿佛都在震動,大家伙兒立刻感覺到這門巨炮的與眾不同,于是趕快觀看射擊效果。

結果發現這么雄壯的巨炮的射程居然還比不過原先比較大的制式銅炮。

什么情況這是?中看不中用?

眾人剛想夸贊這門巨炮,話還沒說出口,就被現實打臉了。

奎林為此很生氣,立刻把消息反映上去。

得知消息之后,弘歷大怒,立刻找來和珅問責,和珅立刻向工部問責,一群工匠滿頭大汗的把炮拉回去重新檢查,然后給出結論,說是上面要得太急,鑄造的時候比較粗糙,很多細節沒有打磨好。

弘歷為此大怒,懲罰了工部尚書,要求工部尚書親自蹲守,什么時候鑄造出一門完美的巨炮,什么時候才能回府休息,否則就給我一直蹲在工坊里!

帶清這邊為了一門巨炮搞來搞去,蘭芳軍隊可沒有閑著,依舊維持一定頻率的猛烈炮擊,對城墻、城內和清軍造成巨大打擊,尤其是對清軍士兵造成了難以磨滅的精神影響。

很多清軍士兵為此患上了火炮恐懼癥,不敢上城,不敢直面火炮的威脅,非要奎林組織相當規模的督戰隊才能上城防守。

結果就是,連不少督戰隊的士兵都產生了恐懼,難以直面火炮的威脅。

雖然實心彈沒有爆炸彈那么直接巨大的殺傷力,但是通過彈跳、碎石飛濺和建筑物倒塌等等二次傷害,也能給清軍帶去很大的打擊。

比如奎林的副將福全就在開戰之后第五天被實心彈造成的碎石飛濺打中了眼睛,當場斃命。

從四月二十八日到五月初六,清軍被炮擊打死一千三百多人,受傷則超過四千。

相當多的士兵因為得不到及時的救治而傷情加重,本來是小傷,給拖延成了重傷,從而死亡、致殘者數不勝數。

盡管弘歷嚴厲要求醫生們加強診治,但是因為上一次大撤離的時候超過半數的醫生都被帶走,留下來的醫生里面善于刀劍外傷的也沒有多少,結果就是平均一千多個士兵才能分配到一個醫生。

如此也就不難想見清軍傷兵的傷殘致死率有多高了。

盡管如此,奎林和守城清軍也沒有打算撤退。

靠著高大寬深的城墻,這些八旗子弟兵還是有著比較強的戰斗意志的。

而且還有將領們不斷宣稱有援軍即將抵達的消息,所以蘭芳火力雖猛,一時半會兒也無法造成某處的突破。

不過好就好在蘭芳這邊也沒打算在他們戰斗意志旺盛的時候就搞強行突擊。

會造成太大傷亡的事情,李闖不做,他打算安安穩穩的在這里消磨清軍的戰斗意志和實力,順便打幾場圍點打援的作戰,給城內清軍帶去更大的精神壓力。

該說不說,此時此刻雖然清帝國的局勢已經危如累卵,但是靠著很慢很慢的訊息傳播速度,相當一部分人并未意識到大清天下已經快完蛋了。

所以盡管蘭芳大軍兵臨京師城下、京師告急,但是相當多的官僚和“有識之士”并沒有感覺到大清就真的要被蘭芳給滅了,甚至于很多消息閉塞的地區還以為蘭芳是什么京師流寇。

只要大軍抵達,發起攻擊,一切都會變好。

于是勤王令一下,別的地方不說,山西、河南、山東這三個沒有遭到蘭芳進攻、也沒有遭遇大規模起義波及的省份開始行動了。

山西巡撫海寧、河南巡撫伍拉納以及山東新任巡撫長麟都開始行動了。

三人同為滿洲旗人,屬于絕對的既得利益者集團,絕不愿意眼睜睜看著大清國勢衰退而被蘭芳顛覆,所以他們很愿意募集兵馬勤王。

勤王令規定,如果綠營兵數量不夠,那么他們可以募集數量不多于三萬的團練兵前往京師勤王,速度要快,一定不能拖延。

山西那邊是相對安全平和的,沒有受到什么沖擊,也就是之前京師流民、達官貴人和一部分皇族抵達大同一帶給山西帶去了一些影響,造成了一陣恐慌。

不過山西巡撫海寧比較得力,很快調動自己手底下的綠營兵穩定了大同局勢,然后將這一次的人口大遷移宣稱是大清天子要來“西狩”,并不是什么別的原因,以此安撫人心。

不過海寧本人還是很清楚發生了什么的。

83最新地址

很快,他得到了授權,可以開始招募兵馬組織勤王軍,于是他一面下令全省各地的綠營兵、駐防八旗兵集結,一邊又拿出錢糧招募民間壯丁參軍,準備組建大軍。

蘭芳那邊兵臨京師的時候,海寧已經集結了一萬多人,正式開打之后十余日,海寧募集到了三萬人的兵馬,湊在一起,發放了武器,準備了口糧,就要出擊了。

臨出擊前,皇十五子永琰找到了海寧,要求和他一起出擊。

“您是天潢貴胄,更是陛下屬意的太子人選,眼下京師危急,稍有不測,您就是大清唯一的希望,古人說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您千萬不能去戰場上。”

永琰為之垂淚。

“皇阿瑪以我為皇太子,用心良苦,讓我遠離危險,自己卻堅持守城,無論是作為人子,還是作為人臣,天底下可有人子、人臣遠離危險而父親、君王身陷險境的道理?”

海寧深深地嘆息。

“可您是大清最后的希望,一旦京師不保,您就要在大同登基稱帝,昭告天下以穩定人心,如果您去了前線,稍有不測,京師再不保,大清怎么辦?

您可知道趙宋為什么能在江南立足而前明不能?因為趙宋宗室當時只剩下趙構一人,各方勢力別無選擇,只能擁護趙構,而前明有很多宗室皇子,互相紛爭,無法協力,這才被各個擊破。

假使當時崇禎皇帝能讓皇太子前往江南定都,再立明室,使明室力量得以統一,明室未必不能與宋室一樣茍延殘喘一百余年,大清還能有如今的盛世嗎?

如今您身為陛下屬意的繼承人,就算天意難測,天下人都知道您是儲君,不會有人反對您,大家都會承認您,但是除了您之外,還有誰能夠得到廣泛的擁護呢?

屆時這邊一個草頭王,那邊一個草頭王,蘭芳賊人虎視眈眈,大清內部卻要為了誰做皇帝而紛爭不斷,屆時,局面又該如何收拾?

您不能因為個人的小孝,就把天下大義和祖宗的江山置于不顧,您這樣做,對得起陛下的良苦用心嗎?對得起祖宗的江山嗎?”

海寧一番嘴炮,把永琰打得暈頭轉向。

最后,永琰無法堅持自己的意見,只能揮淚送別海寧和他的三萬大軍,祈求海寧無論如何都要保護他的父親。

海寧表示,如果京師不保,他絕不獨活。

山西勤王軍出發之后,永琰就在一部分隨同官員的支持下在大同開始建立屬于自己的小朝廷,利用僅有的人力物力整合山西的力量,并聯系關中和四川方面,試圖整合人力,進一步增強手中的力量。

山西勤王軍是最先出發的,四月初十日就出發了。

而山東方面則因為之前打了敗仗、被敗光了綠營兵和大量軍事物資的緣由,出發的時間比河南勤王軍還要晚一些。

河南巡撫伍拉納率領一萬綠營兵和兩萬勤王軍于四月十三日北上出發。

之所以籌備的那么快,主要是之前修繕黃河堤壩的時候集結的民夫尚未完全解散,于是就直接拉過來充軍,很快湊夠了人數,也算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典范了。

山東新任巡撫長麟很是努力,得到勤王令之前就在整頓軍備,得到勤王令之后更是加快了腳步,舉著鞭子抽打手下的官吏們讓他們飛奔著跑起來,逼迫他們加班加點的辦事。

終于在四月二十日,山東方面湊齊了三萬軍兵,然后北上支援京師。

其他地區因為各有各的煩惱,比如陜西和甘肅之兵被調往四川和白蓮教作亂,實在抽不出多少兵馬,只能調遣回去一萬蒙古馬隊以勤王。

至于更遠的一些地方有的壓根兒沒收到勤王令,有的則是官員或死或逃,已經處在無政府狀態,而更南邊的地方,就是蘭芳控制區了。

于是這一波勤王令,帶清竭盡全力,也只準備了十萬勤王軍前往勤王。

帶清政權的軍事動員潛力至此已經被壓榨殆盡。

而李闖那邊得到了三個精銳步兵營的支援之后,火力、戰斗力都大大增強,連續大半個月包圍京師炮轟京師而不發動總攻,偶爾趁清軍不備發動佯攻,一旦清軍有所反應,便快速撤退。

來來回回數次,清軍疲憊不堪,不知道蘭芳軍隊到底打算做什么。

只是將京師周邊的交通要道分兵把守,設下了路障和防線,并且廣泛散出去了哨探,以便傳遞軍情,了解和珅口中的援軍什么時候抵達。

四月二十一日,李闖得知山西方向來了一支清軍,朝著天津關的方向前來,似乎想要穿過天津關抵達京師,應該是一支勤王清軍,人數不少,大約兩三萬。

天津關在明代被稱為“緊要”外口,它位于進京古道和內長城的結合部位,是西山防御西北來犯之知的第一道邊關,明軍首先在這里置關高險險,再于天津關西北處的制高點黃草梁上加筑烽火臺。

不僅如此,天津關東面的沿河城地區更是咽喉之地,沿河城扼兩道山口一條水口,西山中地形之險山谷之雄莫過于此地,最多的時候,明軍駐軍兩千于此地進行防守。

從外面攻進來是挺難的,但是從背后拿下天津關就容易很多了,蘭芳軍隊五百人輕輕松松拿下了天津關,然后整頓城防,安放火炮,巡視周邊。

得到一支清軍向這里靠近的消息之后,駐守于此的連隊立刻向李闖匯報,李闖又派來一個連隊的炮手,讓他們駐防天津關,盡力遲滯清軍的步伐。

等什么時候確實守不住了,那就撤退,不要硬扛。

四月二十二日,山西巡撫海寧派遣先鋒軍三千人先行進攻天津關,試圖一舉拿下天津關然后突入京師西部地區,再馳援京師,與蘭芳軍隊決一死戰。

不過天津關并不好打。

關城上的蘭芳軍隊布置了數量可觀的卡隆炮和臼炮,以葡萄彈和爆炸彈對付來犯的清軍。

來犯清軍沒有和蘭芳軍隊交過手,就那么直挺挺的沖過來要攻城,被葡萄彈打得殘肢斷臂亂飛,被爆炸彈炸得血肉橫飛。

三千先鋒軍攻打城墻半個時辰,折損過半,實在打不下來,只能潰退回去。

海寧得知消息之后,很是惱火,怒斥先鋒大將無能,將他革職,成為一名士兵,再派遣另外一名游擊將軍率領兩千人馬。

這一次清軍小心了很多,沒有貿然攻城,而是打算夜襲。

因為事前海寧也聽說蘭芳火器兇悍,射程很遠,所以一次攻擊失敗之后就覺得強攻不妥,還是決定夜襲,但是軍隊里在晚上還能看清道路的人不多,挑到最后也就挑出來兩千多人可以夜襲。

但是他沒想到蘭芳軍隊對于夜襲也早就有準備,夜間也有專門設置來守夜的士兵,清軍剛一靠近,城墻上便槍聲大作,當場打死不少人,還有很大的鼓噪聲,嚇得剩下的清軍掉頭就跑,慌亂間慌不擇路,互相推攘,還踩死了不少人。

海寧大為惱火,不僅仗沒打贏,還折了五六百精銳士兵,氣憤之下,把統兵軍官給斬了。

夜襲不成,只能日間攻城,海寧無奈之下只能下令軍隊以人數優勢輪番發起對天津關城的進攻,試圖用人數優勢耗盡蘭芳軍隊的彈藥,以此攻破天津關城。

接下來連續三日,清軍猛打猛沖,抬著舊時代的火炮拼命向前發炮攻城,多少也給蘭芳軍隊帶去了一些微不足道的損失。

與之相比,清軍在蘭芳軍隊兇猛的火炮攻勢下,損兵折將甚為慘重,三天時間折損一千六百多人,打得全軍士氣低迷,難以為繼。

海寧是萬萬沒想到自己居然連一座關卡都打不下來,城上的蘭芳軍隊人數看上去也不是很多,可為什么他那么多大軍就是攻不破關城呢?

他只能想別的辦法,比如派遣精銳部隊爬山涉水抄小路,試圖繞到關城后方發起突擊,結果抄小路的精銳部隊五百人走到半路上被同樣試圖抄小路偷襲清軍大營嚇唬他們的蘭芳軍隊撞上了。

兩軍立刻展開遭遇戰,然后清軍被完爆,被蘭芳軍隊刺死、打死三百多人,還有一百余人被抓了起來當俘虜,只剩下五十多人活著逃了回去。

海寧徹底無語。

蘭芳軍隊居然還想偷襲自己?

他們才是防守方吧?

怎么感覺他們才是進攻方?

83最新地址

請:m.llskw.

相關推薦:、、、、、、、、、、

如果您是相關電子書的版權方或作者,請發郵件,我們會盡快處理您的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