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堅持做個老不死

第173章:甄老太妃不敢死(9)【二合一】

第173章甄老太妃不敢死(9)二合一第173章甄老太妃不敢死(9)二合一←→:

干清宮,養心殿內。

看著各地新送上來的奏折,元熙帝是哭笑不得:“還真是開了個壞頭!”

短短不到一個月,七七四十九天國孝還沒結束,全國各地就已經出現了將近百起造反之事,關鍵是很多人就真的只是單槍匹馬闖府衙,并且叫囂造反。

壓根沒造成什么實際損失。

更別說動亂和割據了。

可要知道,他侄子是真的殺了他親爹啊,跟他侄子的操作一比,那些拿把菜刀闖府衙說自己造反的,簡直就是在搞笑,同時也正因如此,那些地方官才不得不上奏折詢問,事情該怎么處理。

雖然按造反論處也不算錯。

但這些反造的實在是太荒謬了,荒謬到他們覺得,按造反論處不太合適。

“戴權,你說朕該如何處置?”

雖然感覺這些事很可笑,但元熙帝稍微思索一會,還是覺得有些為難,因為再怎么可笑,也不妨礙他們在造反。

如果真一笑而過,寬恕放過。

未來豈不是誰都敢拿造反說笑,萬一有真造反的混淆視聽,摻雜其中,稍有不慎可就是動搖社稷,到時不管是他當政還是后輩當政,罪過豈不算他的。

可要真按造反十惡不赦。

必須誅九族裁決的話。

難免讓人覺得他過于殘忍酷烈。

太過于好面子,既不想自己活著的時候名聲不好,也不想死后有污名,大概就是元熙帝這輩子最大的硬傷了吧。

“陛下,畢竟又沒有造成什么大的影響,不若還是由刑部自行裁決吧。”

戴權好歹陪了元熙帝近三十年,比他媳婦兒女陪伴時間都要長得多,又豈能不明白元熙帝的想法,當即建議道。

既然為難,那就推給邢部唄。

回頭萬一出事或者有罵名,那也是由刑部來擔著,實在不行,撤掉一兩個主管此事的刑部官員,表明態度就是。

這些年為了與太上皇爭權,元熙帝他也沒少做敵不過,舍棄自己人的事。

“刑部……

就怕他們不敢,回頭再次把這些奏折送上來,不過問題的根子還是那些庶子女,甚至于妾室被苛待的太厲害了。

知道靠自己,恐怕無法報復……

又受先前那事的啟發,這才想到了這么個同歸于盡,替自己報仇的想法。

你看看這個奏折,菌縣秦家,一個女子遍體鱗傷,被活活斬斷了一條胳膊闖進縣衙,大聲辱罵朕,怒吼要造反。

還沒來得及做些什么呢。

就已經失血過多而亡。

她是被那個秦家強搶入府,父母也被秦家那個畜生害死了,甚至于她本人都是抱著必死之心,從秦家跑出來的。

胳膊則是被追她的秦家人砍斷。

追殺她的人更是直接闖進了府衙。

若非正好有繡衣衛在場,恐怕她就這么死了,也不會有造反折子遞上來。

唉,她這哪是在造反啊!

她這分明是在用自己的命告御狀。

如此一來,她罵朕的那些話倒也不算過分,確實是朕的失職,唉,這些還只是爆出來的,還只是僥幸逃出來,并且活著闖進府衙,同時還正好有繡衣衛在場,不用擔心被當地縣令壓下來……

恐怕沒報上來,被壓下去的造反。

還有很多……

類似的悲慘故事,只怕是更多!”

又看了本將前因后果講解的十分清楚的新奏折后,元熙帝內心感慨不已的開始發散思維,考慮更深層次的問題。

并且越想越覺得心驚,越覺得百姓疾苦,地方士紳作惡,官員互相包庇。

“朕當年母妃去世后,有段時間的日子過得也是相當難熬,不過相比較于奏折里的一些人,還是要好太多了!”

又一本奏折看完,元熙帝甚至于還生出了些共鳴感,雖然當初苛待他的那些人都已經死了,不用他出面開口或動手,就有的是人,幫他把那些人弄死。

但童年記憶終究還是挺深刻。

至今都能回憶起當時的惶恐憤懣。

好在沒幾年他就出宮建府了,不像奏折里的一些人,一直被欺壓受辱,甚至于吃不飽,日子過得還不如奴仆,光是設身處地在腦海里想想,元熙帝都覺得有些受不了,同時內心天平也愈加向要嚴懲造反者家族的方向傾斜,不然都感覺有些對不起那些用命來造反的人。

奏折看的越多,他就越覺得,那些造反者哪是在造反,分明是在告御狀。

若真因為沒造成什么惡劣影響,就輕拿輕放放過他們背后的家族,元熙帝他甚至都覺得有些對不起自己的童年。

是對自己童年的背叛。

不過最后他還是沒有自己直接下決斷,而是在第二天早朝特地挑了幾個比較鮮明的例子,讀給在場眾大臣們聽。

并且詢問他們的意見。

本來元熙帝以為,向來古板的那些老大臣們說不定就要堅持誅九族,到時他做好人調和,表示用不著誅九族,只族滅就行,既能起到一定威懾作用,并且讓他念頭通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他的仁善,勉強算是兩全其美了。

然而早朝的局面并未如他所料。

很多大臣都認為不該嚴懲。

甚至有人認為,應該只懲罰那些胡鬧的造反者,其中李太傅更是堅持道:

“這些造反者中除了少部分確實有冤,剩余者都是為人子女的畜生,不想忠君報國,只因父親的一時忽視,或者嫡母的少許苛待,就敢如此膽大妄為。

實乃不忠不孝,畜生不如……

他們所作所為非是造反,乃是忤逆不孝,天下無不是之父母,可這些畜生卻要以一己之力冤枉全族造反,連累全族,甚至于使得整個家族香火斷絕,如若陛下不能明察秋毫,豈不中了他們的詭計,并惹得天下人為之驚恐不服!”

因為經歷不同,地位不同,身份不同,屁股坐的位置不同,看待同一件事的角度自然也有所不同,李太傅等人看到的是,那些家伙簡直就是家族罪人。

生下來便該溺死的那種!

不過受了些苛待,就妄圖讓全族陪葬,心思惡毒至極,萬一真按造反誅九族論處,同時相關消息傳開,引一些逆子畜牲模仿,不知得造就多大亂子呢!

如果再有人設法引誘搞事,誰又敢保證,自家不會出現類似的畜牲兒女。旁支親戚出現類似情況也是麻煩。

所以李太傅等人早就已經相當有默契的共同決定,一定要將這股歪風邪氣徹底剎住,只有讓這一批想要用自己的性命復仇,帶著全族一起死的人們徹底絕望,才能阻止之后其他人繼續模仿。

甚至于他們還覺得自己做的沒錯。

是為了天下穩定!

公平公正,又豈有穩定來的重要!

“哦,那照愛卿這么說,以后造反無罪了,不對,造反是忤逆君父,實際上也算忤逆之罪,好個偷梁換柱啊!”

不用說,元熙帝心情很不爽。

是一種局面失控的不爽。

“陛下言重了,是人都能看出來那些人的造反有多么可笑,他們只是口頭說說罷了,既無一兵一卒,也未掀起什么動亂,若真按造反論處,恐難服眾。

況且如今國孝尚未過去,不若還是大事化小,莫要掀起大案血腥了……”

不涉及自身利益的情況下,李太傅愿意給元熙帝面子,可一旦涉及自身乃至整個群體的利益,他就不能再忍了。

隨即,其他官員也紛紛附和。

顯然他們已經形成聯盟,希望將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反正怎么都不能以造反論處,不然影響便太惡劣了。

他們就算能管得了自家人,也管不了旁支族人啊,萬一有人受影響,或者說受威脅之類,也來這么一出,到時候都按造反論處的話,他們豈不就慘了!

為了不留下這么個隱患。

他們必須將這些苗頭徹底摁死。

而這時,元熙帝總算反應過來他們為何如此了,但讓他就此輕輕放過,他也不甘心,不過此時他確實沒什么好主意,所以只能表示他還得再考慮考慮。

暫且將此事揭過……

并且繼續商討其他事宜。

下朝后,元熙帝是越想越生氣,太上皇活著的時候,這些個大臣就不怎么聽話,他勉強能夠理解,可現在太上皇死了還不聽話,那太上皇不白死了嗎?

可畢竟,此時反對的是絕大多數大臣,當某件事,大多數大臣都反對的時候,即便他是皇帝,也有些無可奈何。

然后,他就遷怒白圣了。

因為將具體情況如實披露出去,可是白圣在長安宮當中,提出來的建議。

白圣與眾大臣們誰是軟柿子。

元熙帝還是能分得清的。

所以氣憤難耐,想要發泄下的元熙帝,兜兜轉轉,最后來到了白圣的翠霞殿,并且進去就直接拿這事質問白圣。

白圣此時真的很想翻白眼罵人。

不過最后還是忍了下來,委屈道:

“陛下,老身的建議也確實是為了您好啊,如今天下百姓不都很清楚太上皇的死因,也沒有任何有關于您的流言蜚語。如果真像李太傅所說那樣,有所遮掩,甚至于拼命遮掩太上皇的死因。

您確定現在局面還會如此?”

“怕不知多少人懷疑欲蓋彌彰。”

說到這的時候,元熙帝的臉色明顯要好看了不少,因為他其實也清楚,白圣說的沒錯,而白圣當然是趁熱打鐵:

“至于李太傅所謂的,天下無不是之父母,那怕是因為他從來都沒有遇到過,奏折里那些人所遇到的那些事,如若他把那些事情全部都經歷一遍,還能說出那番話來的話,老身倒是敬佩他。

沒經歷過說那么些話。

不過只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罷了!”

白圣現在大概也能揣摩出些許元熙帝的心思想法,在她自己并沒有造反逼宮準備的情況下,自然只能盡量迎合。

設法說些對方比較愛聽的話。

果不其然,此時的元熙帝臉色變得更加溫和了些,雖然沒說話,但微微頷首的表情動作,無疑很認可白圣的話。

他明顯不是將自己代入了父母的角色當中,而是代入了子女角色,父母角色則當然是太上皇,他是真心覺得,要不是太上皇瞎折騰,搞平衡,他那些哥哥也不會鬧得不可開交,雖說最后是他漁翁得利當了皇帝,可太上皇卻依舊不放權,平白給他帶來了很多麻煩問題。

這一切明顯就是太上皇的不是,他為了不擔上不孝的罵名,卻只能忍著。

所以在聽到李太傅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時,他內心是格外不爽,而白圣這個老太妃作為太上皇的長輩,此時不認可這句話,在元熙帝聽來,就更像是與他一樣,對太上皇沒那么認可。

“但大肆誅連,確實也不妥……

老身倒是有個主意,可不是老身要干政啊,就是說說自己的想法,如若順著李太傅他們的話,那些叫囂造反的都是忤逆不孝之輩,合該將他們處死,可不還有一句子不教,父之過呢嗎,以此來誅殺他們父親嫡母,不也理所當然。

其他人等,則索性一并拿下。

有罪治罪,無罪便放了。

如此一來,倒也勉強能算是只誅首惡,并未大肆株連,最重要的是,對得起那些不惜用自身性命告御狀的人。”

聽到這,元熙帝的臉上已經不由露出了些喜色,用子不教,父之過,來應對李太傅的忤逆之罪,不就是以魔法攻擊魔法,確實巧妙,而且還相當合理。

后面的那些提議。

就更符合他的心思了。

一時間,元熙帝都有點懷疑,這甄老太妃莫不是會讀心,怎么能將他的心思看得如此透徹,每句話都正中心扉。

不過想想他還是覺得不可能,只將一切歸咎為人老成精,對方活了這么大歲數,懂得多點,對人情世故,甚至對他心思的了解多些,倒也不算太離奇:

“老太妃所言甚是,朕唐突了。

看來有句俗語,說的倒還真有些道理,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太妃世事洞明,一番言論給了朕不少啟發啊!”

心情不錯的又與白圣寒暄了兩句。

元熙帝就告辭離開了。

同時內心隱約有點懷疑甄老太妃與他父皇間的關系,可能遠沒他想象的那么簡單,說不定甄老太妃還充當參謀。

替他父皇出謀劃策呢!

不然一個深宮老婦人,怎么可能會懂得那么多,只根據他的一些抱怨,就推測出了朝堂情況以及他的心思,并且十分適時地提出了很不錯的解決辦法。

一個沒能力的老婦人好對付,可如果對方是一個能幫她父皇出謀劃策的老婦人的話,有些事說不定就得緩緩了。

誰知道她還隱藏了什么勢力手段。

反正都這么大年紀了。

把她熬死,再對甄家動手也不遲。←→相鄰閱讀:

《》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節與文筆俱佳的都市小說,88讀書網轉載收集快穿之堅持做個老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