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異姓王,明蘭舅父

第二百零九章:海上絲路第一人,華夏水軍推動者——衛淵

第二百零九章:海上絲路第一人,華夏水軍推動者——衛淵第二百零九章:海上絲路第一人,華夏水軍推動者——衛淵←→最新網址:sjwx

這場盛大海運,前后準備時間超過半年,堪稱史無前例的壯舉。

遙望著海面,數千艘商船在水軍將士的引領下,逐漸駛出大周海域。

對范純仁來說,他在東南的任務,算是圓滿完成了,

“我已無大事,待三批海運結束后,我便請旨回京,不知衛兄要何時返京?”

衛淵比任何人都希望早日返京,只是,他還有一些重要的事情尚未處理,

“最快,也要等到八月份了。”

范純仁笑道:“如此說來,衛兄的婚禮,最快也要九月了?”

回京之后,尚有一堆事情。

處理完,最起碼要到九月了。

衛淵沒有吭聲,范純仁繼續道:“屆時,不知在下能否去討杯喜酒?”

前者拱手道:“那是再好不過。”

二人也算共事一場,所以不用將文武觀念看得太重。

再說,如今衛淵也算是左右逢源,無論文臣武將,他都有著不錯的人脈。

倘若沒有個秀才身份,估計很難做到這一點兒。

武將們吹捧衛淵,都在說他戍衛邊疆的事情。

而文臣也有吹捧他的人,說他是儒將。

儒生在前,武將在后,是為儒將。

不過,衛淵倒是并不在乎這些。

海運開啟之后,衛淵便離開福州,再次視察沿海各州府。

同時,也面見了許多地方官與團練使,對他們叮囑道:

“水軍雖已成立,可海防建設仍舊不容大意。”

“將來,這將會是你們政績的一部分。”

言外之意是說,如果不能按照籌海圖編中所言改善各地城防,是不準升遷的,這事,官家已經盯上了。

衛淵也是擔心,好不容易申請來的銀子,會被這些地方官都給貪墨了。

到時,籌海圖編的意義也就不存在了。

一聽與政績掛鉤,各地官吏紛紛表示,將以最大能力建設海防,

“衛帥的籌海圖編,我這幾日剛看完,請衛帥放心,我明州必按照圖編所繪構筑海防。”

“我永嘉郡海防,自會如衛帥所言還望衛帥放心。”

有了他們的答復,衛淵也能放下心來了。

籌海圖編,放在這個時代來講,絕對超前。

只要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建設,再配合水軍的興盛,足可保證沿海一帶數百年無憂。

畢竟,隨著時代的發展,籌海圖編與紀效新書,也會更新換代。

不過,那些地方官吏說歸說,事情最終會辦成什么樣子,衛淵心中也沒底。

索性,衛淵讓各地皇城司催促盯著此事。

不然,待他走后,那些人要是亂搞,可就不妙了。

解決完這件事情,衛淵從泉州出發,乘船臨近澎湖列島。

郭顥與呼延忠隨行。

一艘樓船上。

衛淵站在甲板盡頭,感受著海風吹拂,自覺愜意。

不久,站在他身后的呼延忠詢問道:

“夷州就要到了,衛帥要不要前往夷州看看?”

身為東南招討安撫使,倒是也能管到夷州諸多事宜。

如今之夷州,所居住百姓,不只是周人,還有一些來自海外諸國的‘移民’。

只是,泉州、福州等多地官府,嚴禁他們來到大周的陸地上生活。

生怕他們污染了天朝子民的血脈。

“不去了。”

衛淵淡淡回應。

郭顥道:“末將按照您的建議,待水軍編制正式滿員,以半年為期,將派遣兩千名水軍將士戍衛夷州。”

衛淵點了點頭,“你們記住,無論何時何地,夷州島,都是我大周的固有疆域,絕不可假手他人。”

“將我的話,載入夷州縣志當中,讓后世人,也能牢記這一點兒。”

郭顥與呼延忠齊齊作揖。

衛淵凝望著眼前寂靜而又深邃的海面,再也無言。

此行,他是要告訴天下人,夷州的重要性。

返回岸上,他差人將蔡襄叫到泉州,對其叮囑道:

“我會上表朝廷,今后將夷州正式納入福建路的疆域中,希望你這個封疆大吏,可以好好治理夷州。”

“如若有賊寇妄圖侵占夷州,不必上報,可自行決斷。”

這算是給了蔡襄一個權力。

稍后,衛淵又去巡視從京城或是各地制造出來的戰船。

這批戰船恰巧發到了泉州。

因為郭顥練兵的新地點,就定在了此處。

大都是根據前朝戰船樣式制造。

當年,因為周太祖的一句話,神州的水軍發展,就足足延遲了整整一百年。

若是百年間國朝不斷發展水軍建設,很難想象,今日之大周水軍,將會成長到何種程度。

待衛淵即將離開泉州時,泉州父老鄉親想請衛淵題個字。

題什么都可以。

他們只是希望來往泉州的時人或是后世人,能知道,有位權傾朝野的大將軍、大英雄,曾經巡視過泉州的城防、海防、海域等。

要是一般文臣,被泉州父老邀請題字,不管怎么說,絞盡腦汁,也得想一首詩詞歌賦。

但衛淵不擅長此道,也無心做詩,畢竟各州府水軍、海防建設才剛剛起步。

有著太多的事情需要去處理,千頭萬緒,哪來的心思吟詩頌賦?

但是泉州父老的邀請,他又不好拒絕,思來想去,索性,就留下一句話,

欲使國朝萬邦來賀,必興水軍

欲始海運無憂,家國富強,必興水軍

欲使子民安樂,無懼海外諸國,必興水軍

只是較為簡單的幾句話而已。

然而,這卻使得泉州成為后世的水軍重要發展軍事基地。

后世一些強大的水軍,幾乎都是從泉州走出。

甚至,泉州父老鄉親,還在衛淵留字前立了一座雕像。

是衛淵的石像。

足有三四人之高,立于一座高臺之上,目光一直凝望著泉州海域對面的夷州。

再后來,夷州子民聽說衛淵巡視海峽時,在船只上說出夷州之重要性。

夷州子民也建了一座衛淵的石像,石像背后寫著一句話:

夷州乃華夏之固有領土

兩座石像,互相對視,深情地表達出了兩岸人民的期待與厚望。

衛淵在泉州所說的那三句話,也被后世人稱之為興盛水軍三言

但凡是這片土地上的水軍大營里,必有著這三句話的流傳。

簡單、明了,讓人一眼就懂建設水軍的重要性。

后世一些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也毫不吝嗇的稱贊衛淵為‘華夏水軍的推動者’。

當然,此時此刻的衛淵,并未想到后世人如何對他評價。

他只是希望,站在這個位置上,可以煽動自己微不足道的羽翼,改變一些事情與世人的固有觀念。

騎兵早晚會被取締,但水軍不會。

國朝重視水軍的發展,應該不能比重視騎兵要差。

又過幾日。

第一批海運已經結束。

而福州又要忙碌第二批海運,但這與衛淵已經無關了。

如今,他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海防的建設與水軍的成立上。

福州是率先重筑海防的重鎮,這里的海防建設,全部是按照衛淵的意思來構筑。

衛淵邀請了東南一帶沿海州府的所有刺史、團練使等前來欣賞福州海防建設,并且還向眾人發表了重要講話,

“有人說,水軍成立之后,完全沒必要再去鞏固海防,如此勞民傷財,又難見其效,何苦來哉。”

“本帥想說的是,海防的重新構筑,是為了防患于未然,如若將來,這些海防構筑能起到一次用處,能使沿海一帶的百姓少死一些人,那么無論花再多的錢財,都是值得的。”

“不提過失只論功績,當年始皇帝將七國間的長城連起來,助后世子孫抵御外賊侵略,可謂功莫大焉。”

“如今官家親自下旨,修筑沿海防線,又何嘗不是鞏固長城之舉?那些意欲對我大周圖謀不軌的海外諸國,當見到我大周這雄偉的海防建設,自會心生膽怯。”

“長城讓關外異族望而卻步,這海防,則會使我大周萬邦來賀!”

他知道,他可能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

他也知道,將始皇帝與趙禎放在一起比例不太恰當。

但海防之建設意義,不比長城要差。

而且,按照衛淵意思修筑的海防線,可以在未來時代,也能起到用處。

比如,他苦心琢磨的瞭望臺,可以輕而易舉的改造成各種炮臺。

只要后世人不傻。

講完話以后,各地刺史、團練使皆稱贊不已。

他們心里想著,與衛淵一同夸贊皇帝的功績,總歸是沒有錯的。

做完這些事情,衛淵又特意跑了一趟兩浙路與福建路市舶司。

見到兩地市舶司市舶使,對其語重心長的說道:

“當年漢武帝起絲綢之路,為漢朝與異族之貿易往來,做出極大貢獻,使得漢朝富盈一時。”

“而且,當年那絲綢之路,還將異族的戰馬等帶來,為漢朝后續的騎兵興建奠定基礎。”

“如今這海運,可以說是海上絲綢之路,本帥希望,你們可以不只是將大周的貨物運到海外。”

“如有機會,應當將海外諸國一些較好的物資,比如他們的冶煉技術、軍事手段等,也帶回來。”

“也只有這般,我大周才能吸納百家之長,雄于世間。”

對于衛淵的命令,兩地市舶使自然不敢違背,他們也是深以為然。

就比如波斯帝國的鐵騎發展,就很有鉆研價值。

待衛淵話音落下,他們自然而然的,也吹捧起了衛淵,

“海運就是海上絲綢之路.妙也。如此,衛帥您可為海上絲綢之路開啟之第一人!”

“衛帥對于東南各地的功績,必將永載史冊。”

衛淵朝著他們搖頭道:

“你們說錯了,開啟海上絲綢之路第一人,是陛下,不是本帥。”

“陛下開啟海運的功績,才更應該被載入史冊當中,大寫特寫。”

小官吹捧上官,上官吹捧更大的‘官’,理應如此,自當如此。

(本章完)

最新網址:sj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