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華夏冒險家。第663章華夏冒險家。←→::mayiwsk
曹雄點頭。
葉坤也皺眉,沒心思喝酒了。
移民這么多,對民間的影響是巨大的。
那些新婚小夫婦,一起去了海外,離別家鄉之時,是何等的恓惶啊。
海路漫漫,醫學技術不夠,藥品有限,一路上又有多少人,客死旅途?
更何況,去了海外,還要面臨水土不服的問題。
曹雄又說道:“鶴壁人口比較多,所以移民也多。從外面移民過來的,也有不少。尤其是異族年輕女子,這幾年,分派下來七百多,大多數都嫁給了當地百姓為妾。本地的新生兒,也是一年比一年多。”
葉坤沉默片刻,嘆息道:
“海外移民,是大決議,不會改變的。交址和天竺大陸,近在眼前,我不能放棄。北方大草原的游牧民族,是我們的宿敵,也不可能放棄。
現在的問題,是做好移民宣傳工作,提高海外移民的待遇,保障他們的安全和生存。”
曹雄點點頭:“校長的考慮,自然有道理。只是百姓……未必可以理解。”
其實,這不是百姓理解的問題,而是讓老百姓付出的問題!
我可以理解你,但是你讓我做出犧牲,我憑什么要聽你的?
葉蜀生忽然插嘴說道:
“父皇,歷朝歷代的移民,都是強制的。武帝移民雞嘴半島,建立武帝四郡,就是強制;前朝始皇帝,發大軍五十萬,征討百越和交址,就地落戶,也是強制。
沒有強制措施,就無法完成大業。”
“話雖如此,可是也該考慮到民間的聲音。”
葉坤搖搖頭:“對外移民政策,的確需要做出調整,或者加大獎勵。”
文阿秀低聲說道:“皇上,我有一計。”
葉坤很驚喜:“計將安出?”
文阿秀笑道:“我接觸過一些沿海官吏,聽說過一些傳聞。這些年,朝廷為了控制海外稅收,禁止民間發展海運。但是沿海一帶,有些大家族,經常糾集漁民,私架小船,前往海外發財撈金,屢禁不絕。
這些沿海大族和海外移民,就是華夏的冒險家。如果放開海禁,會有更多的人,加入冒險大軍,遠赴海外。久而久之,海外自然就會被華夏子孫占領了。”
葉坤眼神一亮,隨即笑道:
“這個辦法,九部以前討論過,但是對朝廷稅收,影響較大,所以被否決了。如今看來,還真的要這么干!”
華夏一族,也有冒險家。
為了追逐財富和美好生活,華夏人不會輸給哥倫布和麥哲倫,更不會輸給大航海時期的西方殖民者!
如果放開民間海禁,并且提供造船技術指導,提供護航保障,民間的資本就會迅速介入,去海外撈錢。
這樣的話,會大大加快海外同化速度,減輕朝廷對外移民的壓力!
曹雄也連連點頭:“文妃娘娘的提議,非常好。那時候,都是自愿移民了,朝廷沒有壓力,民間也沒有怨聲。
人往高處走,如果沿海地區比中原富裕,中原百姓,也會主動向沿海遷移,然后出海……”
葉坤笑道:“此事關系重大,還需要從長計議。等我先發電報,讓九部討論。”
談到這里,葉坤的心情豁然開朗。
酒后,葉坤返回城外大營休息。
曹雄要親自給葉坤站崗。
葉坤擺手道:“曹雄,你也搞個帳篷,睡覺吧。你雖然是我的學生,但是,也就比我小幾歲,要保重身體。”
曹雄點頭,在營門外的帳篷里,守夜烤火。
此人醒來,葉坤帶著幾個皇子,去城里看了看。
曹雄是個人物,將這個小縣,治理得井井有條。
葉坤又看了城外的幾個村莊集市,對曹雄很滿意,笑道:
“曹雄啊,你文武雙全,做縣令有些屈才了。而且你還年輕,今后大有可為。我想讓你跟著我,你看如何?”
曹雄大喜:“能追隨校長,是學生的無上榮耀!”
追隨皇上,就進了大漢帝國的決策層。
封疆大吏,官居一品,都是指日可待的事。
葉坤點頭:“你把縣里的公務,交接一下,隨我出行。”
這次巡游,挖掘人才,也是葉坤的一個目的。
九部和朝廷的各級官吏,也需要補充新鮮血液嘛。
葉坤離開鶴壁的時候,特意安排了人,將王老漢祖孫倆,送去大河沿乘船,前往涿郡。
還給譚八卯寫了紙條,讓譚八卯安頓王老漢和雙兒。
曹雄也換上戎裝,當了護衛,追隨葉坤。
一路走,一路看。
直到四月底,才來到漢中東側的鳳凰山。
葉坤下了馬,對曹雄說道:
“當年在鳳凰山,我們和夏侯昌血戰,反復爭奪陣地,拉鋸戰持續了一兩個月,你在不在?”
曹雄點頭:“我在,那時候還是個小兵。當時的戰斗,非常慘烈,堪稱血流成河。”
葉坤點點頭,插草為香,祭拜犧牲在這里的將士。
文阿秀說道:“這條路,也是皇上開辟的。只是當時很匆忙,路況不好。現在的道路,好了許多。”
襄陽到漢中的大道,是葉坤開辟的。
這幾年,又經過了大規模擴建,截彎取直,修建大橋,幾乎劈開了鳳凰山。
因為汗水不能通航,眼前的襄漢大道,就非常重要了,是漢中連接中原的主動脈。
葉坤策馬向前,檢查路況:
“其實我覺得,這個四車道的大路,還是不夠。不用十年,我們的人口增加,經濟發展,這樣的大道,就會顯得落后了。”
曹雄說道:“皇上,在我看來,這樣的穿山大道,已經是開天辟地之功了。修建大運河,只是挖土。修建這樣的穿山大道,無異于用牙齒在石頭上啃出一條路。”
“這算什么?我師妹丁丁,主持修建的云緬大道,才算是世界奇跡。云緬大道,好比一條大蟒。鳳凰山穿山大道,只能算一條蚯蚓。”
葉坤一笑:“前方好像有兩個采石場,規模不小,我們去看看。”
凡是劈山修路的地方,葉坤都建議,能安排采石場的,就安排。
一邊采石,一邊修路,相得益彰。
把高處的石頭采走,碎石填入山谷,不就變成平地了嗎?
開采的石板石條,鑿出來的石磙、石磨、石臼窩、馬槽,都是傳代的家業!
反正多的是異族勞工,不能讓他們閑著吧。
北山采石場的負責人,是縣令級別的,聞訊前來迎接。
而且這個負責人,以前也是葉坤手下的兵,認識葉坤。
“皇上,真的是您來了。”
負責人眼眶濕潤,下馬施禮:“我以前,是皇上的護衛團小隊長,跟隨盧開疆大將軍的。說起來,我有七年沒看到皇上了。”:mayiwsk←→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