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坤也跟馬昭數次溝通,承認馬昭的預見性,但是也對華夏大陸有信心。
畢竟,華夏大陸的科技,在快速發展,不是一些零散海盜可以對抗的。
以華夏大陸的凝聚力和強大實力,也不是南洋群島可以抗衡的。
馬昭再次回電,說東南沿海民風剽悍,武德充沛,這些人一旦駕船出海,有了實力之后,就會割據島嶼,自立為王。
百十年后,尾大不掉,定然與華夏抗衡。
其實馬昭的擔心,有道理。
但是馬昭的眼光和胸襟,有很大的局限性。
他只考慮到華夏大陸的長治久安,沒有考慮到華夏一族的整體繁衍。
大明朝的朱元璋,登基以后,就執行家天下政策,整個天下,都是老朱家的。
老朱家的子子孫孫,無論是誰,都有封地,都有俸祿。
兩百多年過去,老朱家的子孫,全國幾百萬。這幾百萬人不交稅,霸占了巨量的肥沃土地,還領取朝廷俸祿。
最后把整個大明財政拖垮了,逼著崇禎帝在煤山上吊,華夏江山,淪落于北方異族之手,衣冠斷絕。
除此之外,老朱家還干過一件事。
鄭和下西洋之后,到了明朝中期,華夏沿海百姓,已經通過貿易和冒險,擴張到了南洋群島,海外繁衍生機勃勃。
可是大明朝廷卻去海外剿匪,聯合南洋群島的土著,把海外華裔,全部干掉。
理由是,這些南洋華裔會在海外成立帝國,威脅華夏。
把聰明的華夏后裔都剿滅了,南洋群島的土著尚未開化,華夏大陸,就沒有東南方向的威脅了!
這件事直接導致了南洋群島和華夏的隔絕,掐斷了南洋漢化的希望。
直到西方大航海時代開啟,南洋成了西方人的殖民地。
葉坤帶著后世的目光而來,能理解馬昭和朱元璋朱棣等人的想法,但是不能局限于他們的眼光和胸襟。
所以葉坤又給馬昭發了加長電報,闡述其中的利弊。
南洋群島,是天賜華夏之地。
華夏人不取,南洋群島上,以后還是會誕生異族文明和帝國。
那時候,異族文明一樣會對華夏大陸形成威脅,扼守華夏子孫遠洋出海的道路。
與其這樣,不如培養一批華裔海盜,去搶占南洋。
而且,華夏人出海,也未必就是海盜,未必就不聽華夏大陸朝廷的命令啊!
和馬昭拉鋸戰,費了許多口舌,葉坤終于說服了馬昭。
馬昭答應了,九部再研究,然后先做三五年的試驗,看看效果。
這些事,葉坤還沒來得及跟郭平等人解釋。
郭平既然問起,葉坤覺得,還是找時間詳談一下。
進了重慶城,春花和玉蓮,就激動起來了,問道:“皇上,我們的家鄉涪陵,就在一江之隔。我們姐妹倆,想回去看看……”
葉坤笑道:“給你們放假半個月,你們回家鄉散散心,然后再去成都會合我。”
春花卻貪心不足:“皇上,你不陪我們一起嗎?你不想去看看涪陵現在的變化嗎?那里也是大漢疆土,你可要一碗水端平啊。”
葉坤指了指春花:“好,我就陪你們一起去,把你娘家吃窮了!”
山高路遠,交通艱難。
葉坤也知道,或許這是春花玉蓮最后一次回到家鄉了。
人家讓自己陪著,也不算過分。
春花大喜,點頭道:“我知道皇上最好的,一視同仁。那我就準備禮物了,等著回娘家。”
葉坤點頭:“你和玉蓮,先去準備禮物。”
太守府大堂上,葉坤和當地官吏聊天,并沒有問起政績。
次日一早,葉坤這才開始具體視察,先看城市建設。
重慶的城區面積,現在擴大了許多。
江東和江北,都建設了衛星城,靠著長江和嘉陵江。
周邊有四個大碼頭,也是渡口,渡船來往繁忙。
葉坤站在江邊,突發奇想:“我們有沒有可能,在這里建設兩座大橋,一道跨越長江,一道跨越嘉陵江?如果有大橋,兩岸來往就方便了。”
長江和嘉陵江,夾住了重慶。
重慶的水運條件,獨一無二。
但是這兩條大江,也阻斷了陸運,兩岸來往都需要渡輪。
郭平嚇一跳,瞪大了眼睛。
侯七笑道:“皇上,你沒開玩笑吧?”
“沒有啊,我是認真的,多年前我就想過。”
葉坤問道:“你可知道,嘉陵江和長江,附近最窄的江面,有多寬?”
侯七想了想:“嘉陵江最窄的地方,還在上游七里處,江面大約二十多丈。枯水期,只有二十丈不到。
附近的長江最窄江面,有兩百丈寬……”
葉坤一笑:“長江還是算了,不過,在嘉陵江上修一座人行橋,可以通馬車的,技術上沒有難度,可以修。”
郭平問道:“皇上,我聽說國內最長的大橋,運河大橋,也就十丈長度。這二十多丈的嘉陵江大橋,如何修起來?”
“二十多丈,也是七八十米。我們不修石拱橋,修建一個鐵索橋,沒難度。”
葉坤胸有成竹:“在兩岸壘起高臺,用十幾根粗大的鐵鏈,將兩岸高臺連接。鋪上木板,橋面兩邊設置鐵索圍欄,馬車通行,絕無問題!”
其實葉坤說的鐵索橋,就是后世的瀘定橋。
清朝在大渡河上,修建了瀘定橋,在當時是一項了不起的工程。
現在的大漢帝國,冶金和煉鋼技術,超越清代;鋼鐵產量,也把清代甩開十八街。
清代可以修建一百多米長的瀘定橋,葉坤自然可以修建一百米不到的嘉陵江鐵索橋。
別說用鐵索鐵鏈,就是用大麻繩,仿照瀘定橋的構造,造一座跨江大橋,也能用兩年!
侯七想了想,沉吟道:“如果用粗大的鐵鏈,的確可以連通兩岸。可是,這要多少鐵啊?”
葉坤哈哈大笑:“我們少修一里長的鐵路,就綽綽有余了。”
相對于鐵路來說,修建一個鐵索橋,就是九牛一毛。
侯七很開心:“皇上,我們叫上技術人員,這就去上游看看。被皇上一說,我也心動,還想著臨死之前,在橋面上走一走!”
“你放心,來得及。修建鐵索橋,并沒有什么技術難度,一年不用,就能搞起來。”
葉坤安慰侯七,又去江邊查看。
重慶的路橋技術人員,也先后趕到。
葉坤現場畫了草圖,和大家討論:
“技術上,一百米的鐵索橋,沒有難度。鋼鐵質量和用量,都可以保證。現在要計算的,是大橋建成以后的日均人流量。
如果日均人流量太低,修建大橋就沒有多大意義。”(愛腐竹ifz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