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我養了五個權臣

第519章 養兒日常

第519章養兒日常

承光七年。

兩位小殿下晏回和秦心,和顧大人家的顧阿寶都長到了六歲。

顧阿寶為什么叫顧阿寶呢?

因為小牡丹生他的時候,顧大人哭暈過去了。

雖然顧長安反復同人解釋說自己是因為擔心夫人才暈過去的,可惜滿京城的人都不信。

而且顧長安先前給孩子取的都是小姑娘的名兒,而且已經絞盡腦汁,這忽然生出來一個兒子,給他整得措手不及不說,這兒子的名字是再也取不動了。

就先阿寶阿寶,寶啊寶的叫著。

等以后兒子自己識文斷字了,肚子里有墨水了,再正兒八經地取一個大名。

他到底是怎么讓小牡丹同意的無人知曉。

反正顧阿寶就這樣這樣寶啊寶的,被人叫到了六歲。

承光三年的年尾,林澤生了個兒子,取名花與林。

花辭樹有了兒子,最高興的人不是花辭樹,而是顧長安。

林澤分娩那日,顧長安特意跑到林府去,在門外等著,好似里頭要生孩子的是他夫人一般緊張,只等產婆那句是個兒子出來,他立馬神采飛揚哈哈大笑,對著花辭樹說“我生不出女兒,你也生不出女兒!”

他一直都覺得滿京城的人都知道小牡丹分娩那日他哭暈過去那事,是花辭樹散播出去的,而且有添油加醋故意抹黑的嫌疑。

因此,今日算是“大仇得報”,他心里終于平衡了。

花辭樹回他一句“我原本也不是很想要女兒,兒子多好!”

顧長安把花辭樹先前取了那些小姑娘名兒背了連串給他聽,奚落了他一番,然后揚長而去。

顧大人一轉頭就帶著小牡丹跑去寧王府,帶著一大堆名貴禮物,把謝無爭養在寧王府的十個姑娘都認錯了義女。

這樣一來,他就有十個姑娘了。

謝無爭拗不過他。

阿夢更是樂見其成,當場就跟顧長安說:“既然你認了她們做義女,那以后你也有份養她們,記得按月給月錢啊。”

顧長安最不缺的就是銀子。

更別說是給女兒花銀子,眼睛都沒眨一下,立刻就應下了。

謝無爭和蕭雅蕭婷也在這一兩年間,陸續得子。

奇怪得很,這一大圈人,竟只有秦灼和晏傾有了一個女兒,其他人生的全是兒子。

小秦心一枝獨秀,千嬌百寵。

怎奈她生了女兒身,卻是個混世小魔王。

而且是個模樣長得像晏傾,性子卻跟秦灼一樣天不怕地不怕地。

小晏回頂著一張酷似秦灼的臉,操著一顆少年老成的心,天天給妹妹收拾爛攤子。

當然,小秦心現在這樣的年紀,也捅不出什么大簍子來,無非就是今天牽牽花家弟弟的手,明天香香阿寶的臉,上午跟三姨母家的弟弟一起蕩蕩秋千,下午再跟四姨母家的弟弟一起玩玩捉迷藏,再抽空和無爭舅舅家的弟弟一起練練木劍。

她每天都挺忙的,招了這個,忘了那個。

那些沒得寵的,不開心,要哭的,晏回都得幫她哄好。

時日一久,弟弟們就更喜歡晏回哥哥了。

發現一眾小弟都改了山頭的混世小魔王反應過來時,又得跟她哥哥爭做老大。

顧長安最愛看這兄妹倆明掐暗斗,晏傾和秦灼少時好得跟什么似的,如今這兩個小的,頂著跟他們極其相似的臉,鬧起來多有趣啊。

只可惜小晏回雖然長得像秦灼,性子卻隨了晏傾那個滿肚子壞水的,小小年紀就喜怒不形于色,尤其是有大人在場的時候,不管小秦心做什么,他都不接招。

甚至還能摁住混世小魔王,一致對上看熱鬧的人。

顧大人每次把顧阿寶提溜起來,往兩位小殿下跟前一推,就轉身走人。

承光七年這年的初冬,秦灼帶著大臣再次去北山狩獵。

孩兒們五六歲的年紀,最是愛出宮,去外頭,去哪里都好。

謝無爭特意給他們都挑了性情溫順的小馬駒。

到了北山獵場的時候,秦灼帶著群臣入林狩獵,身體恢復如常的晏傾與她一同馳騁在山林間。

阿夢不甘落于人后,策馬就上,謝無爭連忙跟上。

初五和徐丹青他們緊隨其后,顧長安嫌累,就帶著小牡丹花看看兔子什么的,辭樹陪著林澤在后頭騎著馬慢悠悠地走著。

日頭高掛天邊,暖光傾城。

籠照著山川,也照著行宮前的空地。

光影浮動間。

小少年們騎著小馬駒,在空地上學騎馬,一大群侍從在邊上教著、幫著。

小晏回和小秦心都是一學就會。

后者甚至想騎著小馬駒進山林去,被采薇和杜鵑好說歹說給勸住了。

顧阿寶是個嬌氣的,坐在馬背上沒一會兒就喊累,要下去。

一直站在邊上看著孩子們學騎馬,露出慈愛笑容的秦懷山見狀,立馬就過去把顧阿寶抱了下來。

他剛想說累了就不學了。

就看見小秦心拿著小鞭子戳顧阿寶的小屁股,“你好嬌氣啊,顧阿寶!”

顧阿寶嬌氣是真,但他最恨別人說這樣的大實話,立馬就從秦懷山懷里掙脫出來,重新爬上了小馬駒。

他為了證明自己不嬌氣,愣是跟著又學了小半個時辰。

最后還是小晏回看不下去,在顧阿寶累的不行,搖搖欲墜要掉下馬背的時候,伸手扶了他一把。

小秦心嘴上嫌棄顧阿寶是個嬌氣包,卻不忘回來教他一下,讓他坐好坐穩,免得掉下去。

秦懷山見小少年們自己玩開了,就退到了邊上,跟燕三娘站在一塊,看著這些小小少年們活潑討喜的模樣,忍不住感慨孩子們長得真快啊!

青山未老,新林初茂。

聲明:斗破所收錄作品,收集于互聯網,如發現侵犯你權益、違背法律的小說,請立即通知我們。